徐颢璁,王晓觅
(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9)
设计管理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设计师迈克尔·法瑞(Michael Farry)于 1966 年提出。他强调:“设计管理旨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设计管理的目的在于使设计更好地为项目战略目标服务。与工业生产相比,设计在工程项目上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设计进度制约着项目总进度计划,大部分后期施工问题都能在设计阶段得到解决。更关键的是,占比总造价 5% 的设计费用往往决定着 75% 的项目费用。
目前,我国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多采用项目管理制度。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设计管理需要管理人员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对设计工作进行合理预判和预控,进而把控项目设计的整体走向。其中,剧院类项目最具特点:第一,剧院类项目外立面建筑类型多样,对幕墙和结构专业要求较高;第二,剧院类项目舞台和观众厅区域内部结构复杂,功能空间联系紧密,对建筑声学和专业舞台工艺要求也较高;第三,剧院的复杂空间对各设计专业的交叉配合提出了难题。据此,笔者对设计管理在前期剧场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在把控项目设计质量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我国现行剧场设计规范要求:剧场设计应包括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应参与建筑、装饰装修、音响系统设计全过程;扩声系统应与建筑声学密切配合,整体设计以建筑声学为主。
就剧院项目而言,建筑声学设计是整体设计的关键环节,建筑声学的优劣能直观地被观众耳朵感知,直接影响剧院后期的使用效果。一般人很难理解建筑声学。简单来说,建筑声学包括噪声处理和室内声学两个部分。当一个入射声波碰到反射面时,其能量会被分解为 3 个部分,即被界面材料吸收转化成热能消耗、反射声波、传到界面外的透射声波。其中,前两项属于室内声学,如何处理透射声波属于噪声处理。好的剧院声学设计应做好隔声和吸声处理,如乐器一般精准,将声音完美呈现给观众。为了保证剧院内外的安静程度,剧院外围墙体可采用双层 20 cm厚钢筋混凝土墙夹吸音棉来提供可靠的隔声值,一般也会考虑再加设一条伸缩缝,以减少透射声对外界的影响。一般来说,较好的剧院能将建筑内部可允许背景噪声级(LP)控制在 28 dB 左右。
剧院室内声学初步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剧院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剧院如同不同形状的乐器,具有不同形状的共鸣腔和不一样的反声结构。一般来说,在确保视线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剧院的形状应满足以下设计要求:厅内声场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声音清晰度,提供不同使用功能的混响时间。传统的鞋盒形音乐厅凭借其两侧的窄侧墙,能更好地将反射声波传递到观众的左右耳中,介于人的双耳效应,形成听觉上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但传统鞋盒形音乐厅造型规整,不受现代建筑师青睐;扇形音乐厅能容纳更多的观众,但后区较大,偏远座位较多,需要加设反声处理装置(如反声天花板);马蹄形剧场可提供良好的视线与视距,但要进行大量的声学处理(如声学矮墙),并且其结构复杂,给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
确定剧场形状和体型后,也基本确定了剧场的体积。剧院体积是影响混响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表演对混响时间的要求不一样。混响时间短,具有较高的声音清晰度,一般适合于音乐剧和歌舞剧;混响时间长,能体现音乐的丰满度,一般适合于交响乐。目前,大部分剧院属于多功能剧院,需要满足交响乐、古典歌剧、芭蕾舞剧、中式戏剧以及会议等多用途要求。为了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多数剧院会设置混响时间调控装置。常见的调控装置有可移动的天花板和舞台反声罩。例如,法国蒙彼利埃文化中心通过上下移动 500 mm 厚的耐火木质天花板来改变观众厅的体积大小,以此改变混响时间,同时还会配备指向性的音响布置,以确保声音在使用会议功能时达到良好的清晰度和饱满度。我国北京保利大剧院、东莞大剧院、武汉大剧院也设置了可调的混响装饰。
此外,剧院室内声学的指标还受到其他设计因素的影响,如装饰材质的选择、剧场周边机房隔振的处理、音响的排布等。一般来说,剧院装饰设计在装饰材料选择时会优先考虑材料的面密度对隔声的影响。材料越重(面密度越大),则隔声效果越好。近几年来,我国多数剧院会使用玻璃纤维增强石膏板(GRG)作为楼座、台口和侧墙的反声墙材料,而非以往的密度板。GRG 的优点是可塑性强、声波反射性能好、在同厚度情况下面密度大。与 GRG相比,密度板需要增加更多的板层数量才能达到面密度的要求,无疑增大了现场的施工难度。
剧场舞台内部空间安装了大量舞台工艺设备,涉及舞台机械、舞台灯光、舞台音响,布局复杂、技术性强,给建筑及结构设计提出了难题。尤其是舞台机械设备,因设备种类繁多、加工安装周期长、调试控制复杂,对建筑设计的空间合理布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舞台区域从内到外,最重要的是对建筑空间的把控。对内而言,保证演出上下场门通道畅通是舞台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将服务后期演员及乐队的舞台通道设计成环形回廊,做好后台区域和观众区域的隔离;乐池演奏区域高度必须满足乐队快速切换场的要求;舞台基坑设计时必须留足高度,给设备安装预留足够空间,同时兼顾基坑防水。对外而言,保证足够道具进出剧院和舞台的通道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一般建议如下:剧院进货通道高度应超过 4.2 m,大型道具车辆不能直接进出,留好足够空间的卸货平台以便道具卸货,卸货口能并行停靠两台卸货车;侧舞台区域留足道具进出入口,高度、宽度最好超过 4 m。剧院卸货和侧舞台道具的出入门必须做好相应的隔声处理。
舞台设备用房的设计必须兼顾舞台工艺要求。舞台设备机房的定位原则如下:就近安装,靠近舞台,以减少管线的布置长度;台上台下分开布置,且都预留约 100 m2的空间,具体空间大小应依据设备数量和功能进行调整。控制室和机房的设计应考虑静电地板和排风散热空间,建议房间净高不低于 3.1 m。同时,后舞台设备层应预留设备检修平台,以保证主舞台区域设备层具备充足的设备安装、接线、维修空间。
在关注舞台机械设计的同时,还要兼顾与舞台灯光、舞台音响和建筑专业设计的配合。例如:耳光室、灯光控制室、面光桥、音响桥的合理设置,音响的暗敷与装饰设计的相互配合,控制室的窗户开关,等等,都影响着后期剧院的整体实用性,因而都需要在初期设计时加以重点考虑。
剧院类项目的机房设计与一般的公用建筑项目相比,特殊性在于机房位置的选择和相应的声学处理。剧院类项目的机房定位原则是:确保机房位置合理得当,与各舞台工艺控制室的距离既不宜过远也不宜过近,保证进出剧院的管线都做好隔声减震处理。一般来说,剧院内的机房设备都要设置弹性减震基础,以消耗机械运作时的能量。同时,考虑到 7 m/s 左右的风机风速,必须加设消声器和弯头等消声处理装置,合理布置软接头和风管,做好水管支架的减震处理,用吸音棉或吸音材料包裹风管和水管,做好机房本身墙顶的吸音处理。其常见的做法是:顶面喷涂吸声材料,墙面安装穿孔吸音板,靠近舞台区域的机房配置较好的隔声门。
剧场周边管线繁多、空间复杂的特点在舞台工艺功能集中的舞台狭小区域和机房区域体现得尤为明显。据此,如何在确保建筑层高和走廊宽度的前提下,合理布置机械、灯具、机电管线,是前期剧场设计必须解决的设计难点。从现阶段来看,设计师一般会采用 BIM 技术布置综合管线,预先设置好碰撞条件,发现问题后可在模型内优化。同时,BIM 还可将综合管线设计的模型导入专业声学分析软件(如 Odeon),对进出剧场的风管和水管的震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改正消声器和减震支架的布置,从而确保声学效果不受影响。
基于剧院类项目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设计管理工作者必须更加细心地把控初期设计的每一环节,借助专业咨询顾问的建议,有序组织前期工作,做好投资、质量和进度的前期控制。
在剧院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确定剧院的定位。剧院的建设规模、演出功能、后期管理模式为整个项目的设计奠定了基调,也为后续设计提供了明确依据。一般来说,1 600 座的大型剧场和 1 200 座的中型剧场较为常见。这些剧场具备了演出话剧、戏剧和歌舞剧的功能,而不同的演出功能决定着不同的室内声学处理模式。设计内容一旦被明确,不建议后期更改,以利于设计单位对项目的精准设计,同时避免后期成本和时间的浪费。
针对剧院项目的专业性强和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建议建设单位聘请从事建筑声学专业且经验丰富的专家顾问和咨询单位。这些人员和单位应在方案论证阶段时介入。对于剧场形状和规模的把控、后期机电和装修的设计,设计管理工作者应多听取咨询声学顾问的建议,以确保设计的实用性。对于舞台工艺的设计,也建议建设单位聘请专业咨询单位,与设计管理工作者共同论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在初步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管理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建筑专业总设计师的把控。剧院类项目结构复杂,涉及专业众多,除了依托和把控好建筑专业总设计师的组织能力以外,还要协调好专业咨询单位和各舞台工艺专业设计单位的设计配合及介入时机。因此,建议由建筑专业总设计师定位各区域的功能划分、人流走向、空间标高,再展开后续的机电和装修设计;建议运用 BIM 技术的三维协作工作平台,将各设计专业的数据融合到 BIM 模型中,由经验丰富的建筑专业总设计师复核并对整体设计负责。
考虑到剧院项目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建议放长整体设计周期,加深建筑设计深度,尽可能地在设计阶段解决后期的施工问题。特别是在复杂的公共建筑项目中,各专业协调多、碰撞多,更需要设计单位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虑。若一味压缩设计周期,势必降低设计质量,则后期需要花更多的费用和时间(甚至设计师长期驻场)去弥补。因此,设计管理工作者务必做好前期协调工作,尽可能地避免因设计不当而造成的设计变更,从而减少时间和投资成本。
大型公共建筑一直是设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外部造型复杂、内部功能细化的剧院类项目。目前,我国在此类项目的实践探索和规范化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的积累和实际的控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剧院设计的复杂性、专业性和重要性,着重讨论了设计初期应考虑的要点和要素,在为之后的类似项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的同时,还拓展了设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面,进而推动剧院类项目设计管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