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孝谋
(合阳县畜牧发展中心 715300)
近年来,我县奶畜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奶价下降、效益降低、进口冲击、环境保护、生产方式转变等因素影响,奶畜产业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奶牛核心区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奶源市场持续低迷,奶价一路走低,奶农生产积极性和扩规增效热情受到了严重影响。
全县奶牛存栏逐渐下降, 规模奶牛场生鲜乳收购价格从4.35 元/kg 降至3.4 元/kg; 奶牛小区生鲜乳收购价格从4.0 元/kg降至3.2 元/kg,到农户价格仅为2.8 元/kg,生鲜乳收购价格降幅达到30%~40%。 规模奶牛场生鲜乳生产成本约为3.5 元/kg,奶牛小区生产成本约为2.8 元/kg,全县绝大部分奶牛场、小区处于持平或亏损状态。 奶牛养殖形式主要是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全县生鲜乳主要销售给银桥、伊利、嘉禾等乳品加工企业,各乳品企业所占比例为6∶3∶1。
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奶畜产业扶持政策,每年拿出资金用于奶牛场性控细管补贴,生产良种奶牛后代;建立健全了融资保障机制, 县财政在邮政储蓄银行设立了奶业贷款担保风险基金,为奶牛合作社、奶牛小区提供贷款担保,解决了奶牛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一是新建牛场在选址上, 土地部门过去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就没有预留养殖用地,全县99%耕地都是基本农田,剩余的一般农用地,多是离村庄距离较近,不符合畜牧用地要求,所以新建场在选址上受土地政策制约。 二是青贮、转型升级、后备母牛补贴等惠农政策不能及时出台。
近年来,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奶畜产业链短,种养脱节,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尤其是有机肥和沼气利用有待开发,乳品加工企业亟待突破。
一是奶畜产业虽然已形成产加销全产业链,但是腾远、兴隆奶牛场的乳品加工企业带动不强,设备简陋,发展缓慢,影响奶业转型发展。 二是全县奶牛场由于缺乏乳品加工企业带动,生产规模小、总量低,仍处在对外销售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奶畜产业生产效益较低。
近年来,由于缺乏完善的乳品收购企业管理办法,导致部分乳品收购企业,随意以有抗奶、黄曲霉素超标等各种理由,拒绝收购全县多个奶站的部分鲜奶(即拒奶现象),有时还出现了乳品收购企业强行搭配销售饲草、饲料、疫苗、消毒药品等物资,给全县奶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转型发展。
着力建设200 头左右的家庭牧场和500~1000 头左右的奶牛养殖牧场,促进养殖方式由农户家庭散养型、奶牛小区向规模化、集约型转变,提升养殖规模水平。
不断按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路线,实现精准化饲养,精细化管理,快速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提升生产水平。
以改造提升和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样板, 配备TMR 饲喂机、自动刮粪机、卧床、阿菲金软件、粪污处理等先进的养殖设施设备,大力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机制,促进养殖由传统型、劳动密集型向自动机械型转变,提升装备水平。
以粮改饲试点县项目为依托,成立统一的饲草料、药品采购部门,发挥奶协作用,降低养殖成本,引进先进饲养管理技术以降低养殖成本。 全力改变过去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模式向中低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模式转变,提升经营水平。
全面改变我县青贮质量低下和场区断草等现象, 引导广大奶农种植青贮玉米,大力推广普通玉米向青贮玉米转变,提升青贮质量水平。
发挥晟杰、浩大、韩源等9 个澳牛原种场资源优势,打造合阳良种奶牛繁育中心群,继续开展性控繁育、选种选配等技术试点,倡导繁殖配种向选种选配转变,快速提升奶牛单产水平。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奶畜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抓手,积极争取核心区、标准化、良种补贴、高产苜蓿、粮改饲等项目建设,全面推动奶畜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和地面不作硬化的前提下, 按照农业用地管理,免征土地使用税。 二是出台带棒青贮、转型升级、后备母牛、粪污治理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场区转型升级。
积极推广种养结合、 生态循环等多种循环经济模式, 以晟杰、浩大奶牛场为龙头、以粪污无害化处理为载体、以林果菜转化利用为目的,大力发展户用沼气、有机肥加工,延深奶畜产业链,放大畜牧生产效益,加快三产融合,带动转型升级。
支持腾远、兴隆等本地乳品厂开发酸奶、奶油、冰淇淋等多样奶制品;引导本地乳品厂增强品牌和质量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引领转型升级。
成立第三方乳品质量检测机构,以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检测乳品质量,打破乳品收购企业的“霸王条款”,保障奶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实行最低保护价,保障奶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