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与小学科学概念重建的融合

2020-02-14 05:58赵扬媚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思维导图

赵扬媚

摘  要:思维导图属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将理论内容通过递进、统筹的方式进行展示。概念重建主要指通过难易转化、繁简转化等形式进行教学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概念重建;小学科学

引言:

思维导图在应用上可通过知识点简化、赋予逻辑性等方式,使学生可以按照一定思路逐渐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在知识点的展示形式上,思维导图可通过简化、层次性的方式进行展开,使学生简明扼要获取所需理论内容。该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论内容优化的形式,使学生更好理清理论知识的脉络机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逻辑上的递进性,进而改善其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实施质量。

一、思维导图与概念重建的相关概述

(一)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阐述

思维导图作为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通过思维的推导性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形式,使理论内容通过递进、统筹的方式进行展示,如树状图、流程图以及放射图等[1]。思维导图在应用上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进行合理设置,如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理解能力较低,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上可加强基础性知识的细化,由此使学生循序渐进加强理论内容的理解。概念重建主要通过理论内容的新形式讲解,使学生在理论概念以及理解过程中可以根据新形态进行理论内容理解。

(二)思维导图与概念重建在教学中的实施意义分析

随着现阶段教学改革、思想观念的进步等,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不仅重视理论方面的有效教学,还注重逻辑性、教学优化以及内在素养教育等。对于现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而言,思维导图在形式上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展示,还可在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逻辑性指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形成统筹思想和逐层分化思想,进而改善学生理论学习以及实践的实施质量。

二、相关的改善思路及实施方案

(一)加强思维基础性建设

思维导图在教学的应用中其初始结构较为重要,通常情况下主要有三种设置思路,一为由浅入深的方式,二为统筹形式,三维放射性形式[2]。方式一属于基础性较强的知识推导方式,通过逐层递进使学生逐渐掌握理论内容的核心内容;方式二主要通过逆向思维的形式进行理论内容教育,在应用上通过核心内容作为初始思维模块,进而使学生根据核心思维进行逆向推倒,该种方式在应用上具有较强的逻輯性,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同时,可使学生在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获得相应锻炼,由此提升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质量;方式三主要表现为发散性思维,通过理论内容的核心设置,进而以多种角度进行理论内容的推导,该种方式在应用上需要较强理论理解能力。比如在《工具和机械》的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方式二设置思维导图,使学生通过逐层深入的方式,加强理论方面的理解,如在《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中,可建立“省力→支点位置→杠杆两端长度”的思维导图,使学生通过杠杆使用的最终目的进行逆向思考,由此对学生的思维、理论运用能力进行适当训练。对此,教师在教学内容、流程以及模式设计上需要提升思维导图的基础性建设,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理论内容的固定目标进行相应的推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实施的基本情况。

(二)加强问题设置的科学性

“问题”作为引导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在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可通过调动思维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论内容的预习、复习阶段中按照一定思路进行思考与探究。从教学实施的角度出发,教师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可使学生在思维上紧跟教学的实施节奏,比如在《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设定相关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参与教学流程中,如“定滑轮与动滑轮具有什么特点,二者在应用上具有何种特征及效果”,此外,教师在问题设置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学生的思维引导,使其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问题特点,合理设置理论内容的分布,如通过由浅入深的思维导图模式解决相应的问题,如动滑轮与定滑轮在应用原理上,主要通过改变力的方向以实现省力与省距离的特点等。此环节的概念重建主要通过增加实验形式和理论形态等形式,使学生透过思维导图加强理论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三)优化思维导图及概念重建的实施方式

思维导图在推导过程中主要包含三种方式,即正向、逆向与发散性思维推导模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基础进行合理选择。概念重建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难易转化的方式进行应用。部分学校的生源情况较为优越,该部分学生对于基础部分的理论内容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上可采用逆向推倒方式的思维导图,使学生根据核心理论进行理论细节展开,同时根据概念重建的方式对理论内容进行简化,如在《形状的抗弯曲能力》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拱形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根据其蕴含原理展开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抗弯曲能力优越→物体形状结构的特殊性→将力通过形状的特殊性进行分散。

三、结束语

本文根据思维导图以及概念重建的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展开特点,并结合当下的教学背景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探究以及实践分析。随着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优化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内在方面的培养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对于教学实施而言需要结合教学方法与观念的演变进行合理应用,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科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芹.思维导图与小学科学概念重建的融合——以《观察树叶》一课为例[J].华夏教师,2015(1):35-36.

[2]  马金才.思维导图引导小学科学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5).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思维导图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