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娟
摘要:朗读,是学生们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现代阅读和学习文章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通过目前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的过程结合,对“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进行探讨,了解关于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大的教学运用作用。配合利用激励语言来指导学生进行有声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有效应用
前言:
朗读,简单来说,就是大声地读。为什么要提到“朗读”?正如电影有儿童电影那样,朗读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实践告诉我们,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阅读感受的有效途径就是朗读。而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合理地运用朗读来进行教学可以使学习的学习接受能力和效率得到提高[1]。朗读是有效地把无声的字体婉转化为有声的立体语言的表达行为,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1、朗读对语文阅读的作用
1.1朗读有助于强化记忆。
小学生通常容易分神到其他玩乐有趣的事情上去,从而分散了注意力,导致学习知识接收失败。对于坐不住以及爱玩的学生来说朗读则是一种可以提高注意力的学习方式。而且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为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不断地重复朗读是加深强化知识记忆的一种优化手段。当小学生们朗读时聚齐精力在阅读朗读的书本知识上面,就增加了自身大脑接收知识的渠道。在一定的朗读基础上,不断强化加深记忆,让学生达到可以背诵的效果强化对文章或诗书的记忆。
1.2朗读提升阅读的口语表达
众所周知,普通话的普及广泛,对新一代的学子的教育更是应当从小抓起。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的朗读文章有着一定的关系。也是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所以可以通过用课堂朗读等时间进行音节拼读、字词朗读、文章跟读,有效练习发音、纠正规范发音,从而达到学习标准的普通话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3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应当根据不同文章的不同选段内容、诗词或者文章,教予学生不同朗读方式会理解课文的最好方法。虽然小学生能做到的有效思考是比较难的,但是朗读和思考的结合,加之老师的讲解和传授,就为学生学习和理解情境而打开了一扇大门。从而在朗读的时候,在语言文字之中,理解文章和学习内容。另外,还可以采取提前预习课文的方式,让学生们提前对课文进行思考和朗读[2]。例如,在上课打了预备铃之后,组织学生们开始朗读当天学习的课文,在课文学习之前,学生们队课文的内容大体有了情境和理解,老师再加以分析,就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文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1.4朗读锻炼学生语感养成
在现代语文教学当中,朗读这个教学方法在所有的教学方式里都是起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学生通过不断地反复地朗读,从而锻炼了对文章和诗书的理解的语感,从中联想到情境而加深对文章的感悟。老师带读的方式,运用标准语感带动学生们进行跟读和模仿。学生在模仿的时候找到自己的错误,发现和纠正发音,在朗读时声情并茂、声音洪亮有底气、抑扬顿挫面面俱到,准确地掌握了语句的速度和语字的轻重,融入学生自身对文章的朗读情感,产生共情,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感素质。
1.5朗读帮助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对于经典文章的学习,更加少不了朗读。有目的地选择有情节、有内容、有画面、有情感、有特色的短篇和语句,给予反复地传唱朗读。对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提高了对文章的情感鉴赏,读文章就知道其中的好句好文章。写作便有了借鉴和对比,在语感和写作层面上便知该进的空间和写作的方向,是朗读诗书所学得的节奏和意味。
1.6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朗读是一门艺术,如果说艺术是生活的装点,那么朗读就是学生享受阅读的助手。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幻想,而给予美好的艺术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可读片段、可读选句、可分角色朗读,则可指导学生表演。如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中,教师可以一边展示庐山香炉峰的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诗中的风光。诗人以观赏到大好山河的兴奋之情,写出瀑布奔腾飞泻而下的震撼之美。把学生们带动到诗中。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庐山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庐山香炉峰的瀑布边上,欣赏着山水奇特的美景。有哪位朗诵家愿意来朗读一下《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词?再回味一下庐山的美景。在老师的引导下,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反复朗读诗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就达到了学习语文事半功倍的效果。
1.7朗读诗文,成就好习惯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在朗读来细细品味文章的“美”,在读中养成学生的品格和真性情,使得是学生既学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之意,又在良师益友的共同合作学习中,使学生们在良好的教学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随着“读”的不断反复练习而锻炼学生的心智和疑问,对不同的情感进行分析和体验,得出最终感受。通过同学和同学之间对文章的对话、理解、探讨和补充等情况下发表自身的见解和感受。逐渐就会养成自觉阅读、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1.8朗读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爱国情怀
在民国时期,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被很多人熟知。其中意义在于,文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文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民族团结的民族荣誉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展示各个风景胜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一边听老师的解释之意,一边欣赏大河河山的美麗风光。使学生尤如在画中的波澜壮阔的美景中遨游。学生再朗读课文的时候就能从记忆中挖掘这一份记忆,使之感情充沛、声色并茂,而表达自身的爱国爱山河的坚定之意。
2、总结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朗读”中对小学生的全方面学习技能的能力养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学时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对课文的熟读熟练,主要领略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注意和重新审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毛伟霞.《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学周刊》,2016年第33期
[2]吴立岗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4次印刷,第1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