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咋观察,勇闯习作涯

2020-02-14 15:44陈晓靓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节选自日记草地

陈晓靓

秋日的暖阳,穿过窗明几净的玻璃,调皮地跃上被子,温柔地抚摸着我半睡半醒的面庞,当我正惬意地享受着难得的周末赖床时光时,前几天班上一个孩子的话冷不丁在脑海中冒出:“陈老师,我就是不会写作文,觉得没啥可写的,每次写作文都得愁出好几颗金豆豆……”

这些娃娃才不过三年级,正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我该想个什么法子帮帮这些孩子呢?这个法子还得既不让孩子反感,又能在潜移默化间点燃孩子们的习作心!

思来想去,溯本求源,我觉得孩子们拿习作没法子的根源还是在于眼里无光,心中无货。正如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的一本著作中所言“落花水面皆文章”,生活中可写又值得写的事物太多了,可是孩子们却看不到这“落花水面”的可写之处,其根源便在于不会观察。

正好要学习第五单元,就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最终都是指向学生的习作。而与之相契合的单元主题——“留心观察”,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因此,我灵机一动,这不就是教学生学好观察的最有利时机嘛!此时不教更待何时,就让我借着这个单元的教学,领着孩子们勇闯“习作”涯吧!

如何勇闯?“观察”这把尚方宝剑又该如何教学生使用呢?苦思冥想之后,我想是不是可以尝试让学生写写观察日记呢?光在课文里讲“观察方法”,而不实践运用,肯定收效甚微,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这一想法有依据吗?我开始研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寻找这一想法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链接,因为课标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根本法则,甚至可以说是“定海神针”。研读发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拿到课标赐予我的“尚方宝剑”之后,我开始大胆策划编写,并送给学生一本《观察宝剑使用手册》。

◇观察第一仗◇

作战任务——以眼睛观察法为主,拿下小动物。

“铃铃铃”,当周一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准时响起时,我怀着九分兴奋和一分紧张走上讲台,神色严肃且庄严,像一个将军般用激昂的声音向学生宣告:这个单元的学习,我将赐予你们每人一把“观察宝剑”,带领你们仗剑勇闯习作涯!看哪位小士兵取得的胜利最多!

孩子们听完,一个个兴奋了起来,仿佛已经站在了胜利的巅峰,正享受着人们的赞美与欢呼!

随后我们进入第15课《搭船的鸟》一文的学习,这篇课文内容十分简单,全篇不过5个自然段。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作战任务是——破解作者的观察之法!看看作者都运用什么感官来观察?又观察到了什么?你觉得作者观察得怎么样?从中你学习到了这样的观察之法吗?

在经历了个人单独作战、小组合作作战、师生配合作战之后,我们顺利拿下本节课的作战任务——成功破解作者的观察之法!我趁热打铁,问他们敢不敢用破解的观察之法,来写一写小动物。孩子们纷纷说道:“敢!”

根据我提供的观察日记格式范例,不少学生写出了可与作者媲美的观察佳作:

“小仓鼠全身上下都是比雪还白的毛,就像穿上了用白棉花缝的大衣一样,它吃食物时要把身子缩成一团,然后再慢慢咀嚼,伴随着吃食,连胡子、鼻子、耳朵都会一动一动的,还不时发出吱吱的响声。”

——节选自肖俊逸的观察日记

“乌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花纹,它手臂上的花纹更是奇特,一点都不均匀,一块黑,一块白,但它脑袋上的花纹很整齐,几乎都是对称的。”

——节选自马奕峻熙的观察日记

“我家的狗大名叫旺财,小名叫奶油。我给它编了一个身份证,性别:公;身份证号:汪、汪、汪……

它全身雪白没有一丝杂毛,尖尖的耳朵成三角形立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像两颗黑宝石,鼻子上有一块小小的胎记,嘴巴又宽又扁,旁边还有许多褶皱。短短的尾巴,肉肉的,像一個小肉球,紧贴着屁股。”

——节选自叶可毅的观察日记

◇观察第二仗◇

作战任务——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感受平凡事物大趣味。

顺利打响第一战之后,借着对第16课《金色的草地》一文的学习,我和孩子们又一起开始观察平凡事物的作战计划。

“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开课伊始,我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着急得赶紧去文中找答案。原来其中奥秘在“蒲公英花朵的合拢和张开,当花朵合拢时,草地便是绿色的,当花朵张开时,草地便是金色的”。我当机立断,抓住学生兴趣的最高点,宣布本节课的作战任务——思考文中的“我”是如何发现了金色草地的秘密的。

同样在经历了个人单独作战、小组合作作战、师生配合作战之后,我们顺利拿下了本节课的作战任务——发现了文中哥哥的“观察秘方”,那就是花时间(哥哥从早观察到晚),耐心地、细致地去观察。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发现事物变化的秘密,感受平凡事物的有趣之处。因此,我为孩子们选择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食物——“鸡蛋”,来实践观察之法。根据我提供的观察日记格式范例,学生在回家具体实践后,发现了鸡蛋这个小东西背后有不少的大知识。有的学生还自发在班级群里进行视频讲解,光是如何区分生熟鸡蛋就讲了好几种方法:有用“旋转法”来区分的,有用“泡水法”来区分的,还有用“耳朵听声法”来区分的,甚至还有学生进行了“醋泡鸡蛋”的创意实验。小小鸡蛋,给同学们带来了大大的趣味和收获。

观察有法,习作不怕,小小鸡蛋在同学们笔下开出了一朵朵灿烂的文字之花。

你看,叶可馨同学这样形容“旋转区分生熟鸡蛋法”:

“熟鸡蛋像一位芭蕾舞演员翩翩起舞,轻盈的身子能够旋转半天;而生鸡蛋就像斗败的大公鸡,耷拉着脑袋怎么转也转不了。”

你看,郝峥嘉同学这样形容生蛋黄:

“蛋黄像一个小气球在碗里飘动着,却因紧紧地被蛋清包裹着而飘不灵活。”

而在李欣苑笔下,小小的蛋黄又化作了“一个圆圆的小太阳”。

孩子们两篇观察日记的妙笔生花,让我不由感慨道:这可真是“习作有路‘观为径,学文有涯‘察作舟”。也让我坚信,这次观察教学的尝试是有效的,班上有个孩子和我说:“咱们能不能一直写观察日记?”当我说下周就要开始恢复正常日记时,孩子竟然提出:“每天可以写两篇日记呀,一篇正常日记,一篇观察日记。”可见,“观察”这粒小种子,已经种在了孩子们的心灵中,我相信有一天,这粒种子能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铺满通往习作的道路,那阵阵花香,是孩子们的心灵对这个世界所有美好事物的真诚回馈!那花香也终将化作孩子们笔下那一篇篇精彩绝妙的文字!

猜你喜欢
节选自日记草地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草地上的事
Laughing song
十月
草地
名家写夏天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