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芳
摘要:学生在课堂的有效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学生活动都是围绕着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化学课堂离不开实验的教学,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初中化学教师应以实验为抓手,提高学生课堂的有效参与度,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参与;实验;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1-009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01.027
“有效”是教学的追求目标,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教学”虽然着力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但主要是以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为归属,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是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对学习主体的最大尊重。
学生在课堂的有效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学生活动都是围绕着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有效参与的核心是思维的参与,学生的思维始终紧跟老师的上课节奏,师生互动有效,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化学课堂离不开实验的教学,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初中化学教师应以实验为抓手,提高学生课堂的有效参与度,打造高效课堂。笔者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引入趣味实验,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好奇心
人对新事物的兴趣源于最初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有可能发展为对新事物持久的兴趣。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属于启蒙教学,趣味实验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这门新课程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點,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地设计趣味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比如,学习“开启化学之门”一章时,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接触过的一些化学零星的知识,或许经过两年的时间,头脑中有关化学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了。如何在刚进入初三时,让化学这门课程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在学习这章内容时,我并不着急赶进度,而是给学生准备一些趣味实验,让学生先喜欢这门课。如魔棒点灯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向晶体上滴人2-3滴浓硫酸,用蘸有上述混合物的玻璃棒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被点燃。学生觉得很神奇,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竟然用一根玻璃棒就能将酒精灯点燃,简直像变魔术一样,这是化学学科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再如蓝瓶子实验:课前在锥形瓶中加入配制好的葡萄糖溶液,滴入10滴0.1%的亚甲基蓝溶液,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静置待用。上课时取出锥形瓶,里面溶液呈无色,振荡锥形瓶,溶液变成了蓝色,静置一分钟不到,溶液又变成无色,反复振荡、静置,溶液颜色由蓝色到无色反复变化,学生充满了好奇,发出“哇!哇!”的赞叹声。教师继续说道:“化学不仅仅是这些神奇的现象,化学跟我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医药、科技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联系……”
趣味实验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以最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课堂上来,提高了学生化学课堂的有效参与度。
二、优化演示实验,引发学生课堂参与的欲望
课堂演示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将学生引入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中,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时获得大量的感性信息,同时也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发展。课堂演示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过程,以便日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探究。教师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有一定的诱惑性,学生给老师做小助手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很想自己动手亲自体验实验的乐趣,参与课堂的热情高涨。
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设计,可以使现象更明显,实验结论更准确,实验的证据更可靠。
如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教材中给出的是图1所示的装置。图1装置存在几点不足之处:1.实验前将集气瓶容积划分5等份,还没有实验根本不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5,如何得知需要将集气瓶容积划分5等份?2.红磷需要在容器外点燃,点燃的红磷伸进集气瓶并塞紧橡皮塞前,集气瓶中会有空气膨胀而逸散,造成实验误差。3.据相关文献显示:红磷熄灭后集气瓶中氧气含量较高,约为8.85%,白磷燃烧熄灭后容器内氧气含量较低,约为3.21%。4.实验结束后,导管中有少量的水,造成实验误差。我在实验教学中,分析实验原理,选择可燃物白磷进行实验,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该实验装置有如下优点:
1.实验前只需测定具支试管的容积,无需将容器划分5等份。2.白磷的着火点低,只需将具支试管放入热水中即可引燃,避免了在容器外点燃导致容器内气体逸散引起的误差。3.同等条件下白磷消耗的氧气比红磷多,反应更充分。4.导管中有水,不会导致实验误差,该实验中只需将量筒中水的体积减少量与具支试管容积对比就可得到空气中氧气含量。这样的优化实验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课堂有效参与率自然就高了。如果课堂中的内容理解起来有困难,有部分学生往往就会对化学产生畏惧心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优化演示实验,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更多学生的内在需要。
三、加强分组实验,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必要的学生实验。按照课标要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安排的学生的探究实验(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多达40个,另外还有8个基础实验。可见课标和教材都非常重视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好动的年纪,内心也非常希望能够参与实验,体验实验的乐趣。分组实验能够让学生近距离地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既满足了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较持久的兴趣。
一般教师在新教授课时会安排学生的分组实验,在复习课上以练习代替复习,不会再安排分组实验。学生复习课上觉得枯燥,乏味,课堂参与率较低下。本人在复习盐的相关知识时,设计了分组实验,学生课堂讨论热烈,教师仅仅抛出问题,实验方案和步骤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在复习盐的化学性质时,给出厨房里的两种盐:食盐和纯碱,让学生利用厨房里的物品和实验室的试剂分别进行鉴别。物品和试剂的选择、方案的确立、实验的完成以及结果的汇报,全程都由学生合作完成。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四、补充设计实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应该考虑设计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如初三开学不久学到的物质的可燃性和助燃性,有些学生分不清可燃性和助燃性,仅仅依靠多次重复和强调,记住了氧气是有助燃性,氢气有可燃性,所谓的掌握也仅仅是反复记忆的结果,这是与教育的本源相背离的。通常我会设计这样的简单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倒放在桌上,一手拿着集气瓶,一手将燃着的蜡烛伸入集气瓶中,再向下取出,再向上伸入瓶中,反复数次。学生会看见这样的现象:蜡烛在集气瓶口会点燃氢气,看见火焰,继续往上伸入,蜡烛会熄灭,向下取出经过瓶口时,蜡烛又被点燃,数次出现蜡烛熄灭又点燃。进而让学生解释原因,能够更好地理解氧气的助燃性和氢气的可燃性。学生理解的门槛降低了,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上来。
五、开展家庭小实验,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以课外促课内
家庭小实验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内的探究延伸到课后,课后的探究活动又会促进课堂进行更有效地参与学习。
沪教版教材是将家庭小实验融合在[活动与探究]或[课后作业]这两个板块中的,如上册教材的28页第10题:把鸡蛋放在一个装有白醋的玻璃杯里;46页第6题杯子里立放一只燃着的蜡烛,再分别放人纯碱和白醋,观察现象并解释;128页切过咸菜的铁质菜刀生锈情况等等。另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家中可行的小实验作为回家作业,如观察蜡烛燃烧实验,教师可提出几个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再如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由于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过程,要观察到明显的生锈现象至少需要3天时间,一般教师采取提前一个星期在实验室准备好实验,等上课时直接将实验结果拿出来给学生看现象,学生少了对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的过程。其实教师可以提前一星期让学生先预习,布置回家完成小实验,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试管用一次性水杯代替,干燥的环境用保鲜袋中密封代替,家中的铁钉,开水,食盐,食醋都可以用来做实验,在家中学生可以每天观察记录铁钉的生锈情况。课堂上学生踊跃举手发言,都想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课堂参与率非常高。
当然,在实验课堂上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课上课堂纪律较难控制,初中生在实验课上情绪较亢奋,有了发现急于表达,可能造成课堂混乱。2.学生会被桌上的仪器和试剂所吸引,往往忽略了老师的讲解。3.部分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仅仅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并未真正参与到课堂中。4.有些学生认知只停留在明显实验现象的感知和记忆上,对实验的内在原理的分析比较缺乏。
教师在实验教学时需要全程关注学生,及时提醒个别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实验前,教师应先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更有方向性、针对性,避免“看热闹”,让学生的思维更多地参与进来。对于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帮助其完成实验,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够体验课堂的乐趣,提升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力求在课堂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總之,初中化学教师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以实验为抓手提高初中学生化学课堂的有效参与度,提高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