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克隆氏症在欧美国家是普遍的严重肠胃疾病,近年在亚洲虽有病例增加趋势,但对中国人来说,依然是陌生的名词,遑论认知和关注。医学界迄今仍未找出这缠绕终身的“穿肠之疾”成因,无从预防,更没有根治良策,只能依据患者情况和病情轻重,采用药物控制或手术治疗。最棘手的是,无法预测何时会旧疾复发,当前之计是有克隆氏症病史者应长期及定期接受肠胃专科检查。
克隆氏症没有特定年龄层之分,从小孩到年长者都有可能患上此病症,没有男女比例差异,但多数患者为20岁至30岁之间的年轻群体。
克隆氏症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
克隆氏症和溃疡性结肠炎皆属发炎性结肠炎,症状虽有相似,一般人难以分辨,但病发位置和影响范围其实不同。
溃疡性结肠炎病发位置多在大肠,即结肠和直肠的黏膜层,常见症状为大便带血和黏液、腹泻、腹痛、体重下降及发烧等等,克隆氏症病发位置则以小肠居多,但影响范围广泛,除了整条消化道,从内部的口腔、食管道、胃、大肠、小肠及至肛门,甚至肝脏都受影响,外部则影响关节、眼睛、皮肤发炎等等。
若问题出在大肠,可用切除术处理,但小肠却不能说切就切,处理方式较为棘手,克隆氏症也会影响大肠,即大肠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的诊断
大肠镜、大肠胶囊内窥镜及粪便钙卫蛋白测试是目前诊断克隆氏症的主要方式。验血虽是常见的基本检测方式,但准确度不高,一般采用组织活检,或置入显微内窥镜抽取样本化验,检测及确诊方式取决于克隆氏症的病发位置和影响范围及程度。若是小肠多处都有,则会让患者吞下一颗药丸大小的胶囊内窥镜,就可通过影像科技看到小肠内的情况。
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术是另一检测方式,但置入内窥镜抽样活检准确度最高。但因病例不多,缺乏认知和关注,加上诊断不易,克隆氏症患者常常等到出现并发症、小肠剧痛或出血时才确诊就医。
克隆氏症的并发症
克隆氏症的两大主要并发症,因反复溃疡而造成纤维化狭窄或肠道狭窄以及俗称肠道穿洞的“瘘管”,另外就是较少见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严重克隆氏症会因出血和肠爆而致死,尤其严重溃疡位置在小肠道内。
肠道狭窄:会导致食物无法消化,病患会在餐后感觉腹部疼痛。
瘘管:有各种情况,较难处理。若是小肠克隆氏症,影响范围通常会连通到周边其他器官。肠道穿洞处会导致患处连接其他部位,瘘管穿至大腸、尿袋、阴道,原本应从小肠道排便,却因此“溢漏”到尿袋或阴道排出。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影响肝脏,胆管狭窄、阻塞,可用药物治疗,但多数病患会因缺乏认知而延误诊治,会造成肝功能丧失及肝硬化等严重情况,需进行肝脏移植术。
克隆氏症的治疗
克隆氏症就像糖尿病和肾病等慢性文明疾病,无法根治,只能长期控制,否则会反复出现。现有的治疗方案,主要是药物和手术两大方案。
药物治疗是首选,并且用于大部分病例的治疗方案,除非病情严重、出现肠阻塞或瘘管并发症,而药物和内窥镜却无法控制或无效,则会采用手术治疗。由于克隆氏症多数影响小肠,所以尽量不动手术。
目前用于应对克隆氏症的药物选择很多,且疗效显著,普遍采用的药物是免疫抑制剂Azathioprine,若是肠阻塞和瘘管的棘手状况,则采用TNF单株抗体Infliximab和生物制剂Humira等标靶药物。
采用何种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所受影响的部位和并发症。
一些患者病情严重,比如肛门有瘘管的病例,情况较难处理,可用标靶药物缩小或闭合瘘管。
至于肠道狭窄,若影响范围不大(局部肠道受影响),可置入球囊,撑开肠道。不过,患者可能在数月后在其他肠道部位或相同患处再次出现同样问题,若反复出现这类状况,则会依据情况动手术。若肠道狭窄影响范围很长,无法用球囊撑开,则需要动手术切除患处。
克隆氏症患者没有特别的禁忌,比如同时患有心脏病、肾脏病等慢性疾病,用于克隆氏症的药物适合所有患者和情况,暂无出现排斥病例,对于喜好各种运动的病患,只要控制情况,仍可如常活动。
编辑:陌漓 yangsheng_mol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