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钧
刚退休那年,整天无所事事,去公园唱歌跳舞?没那兴趣;在家琴棋书画?缺艺术细胞。只得闲寂难耐地“宅”在家里,老伴儿说我是等着“夕阳落”。
这天,给同年退休的老马打电话,问他在家干什么,谁料他竟说:“我忙得连吃饭的空儿都没有,不信?你马上来,带你去个好地方,打车,快点,过一小时就出发啦。”
到了老马家,楼下聚集七八位老友,都扶着自行车整装待发,唯老马推着电动车,说:“往天我也骑自行车,今天带你去。”
带我?去干什么?坐上电动车才知,他们都是观赏石发烧友,到郊外捡石头。不消1个小时,来到一座山坡,大家四散开来,拎着“地质锤”敲敲打打,忽然有人高叫捡到了“羊”,人们围拢过去,有人说像狗,有人说像虎,我近前观看,一块灰黑色的鹅卵石上有图形,似驴非马。
我虽外行,也跟着四处搜寻,忽然发现泥沙里埋着一块褐色石头,扳出一看,上面痕迹像个人形,忙拿给老马,他脱口叫道:“钟馗!像钟馗!”
他边用矿泉水冲洗边说:“观赏石讲究或形似或神似,但这块形神兼备,珍品、珍品!”大家过来观看,纷纷为“钟馗”竖起拇指,还赞誉我运气好,夸得我心舒意爽。
回到家,老马把我拉进“石友”微信群,群里有百余位天南海北的奇石爱好者。我把“钟馗”照片贴出去,很快有人出价千元购买,但老马嘱咐我,不能出手,市里每年都举办“奇石展”,“钟馗”说不定会获奖。
从那天起,我对观赏石的兴趣骤增,买了自行车、地质锤等,白日和老马一起去捡石头,晚间上网查阅观赏石资料。转眼过去两个多月,不但鉴赏奇石的知识大增,还捡到了有“兔”“猴”“蛇”等图形的石头,但老马说:这些都不如“钟馗”,如果能有个“鬼”就配套了。于是每次到野外我都格外注意找“鬼”,但时至今日也没捡到。老马说:如今钟馗多,鬼都不敢出来了。我冲他挑起拇指:说得很有现实意义。
每天骑车越野,不但睡觉实了,吃饭香了,更重要的是每次出发前都充满希望,如没有收获,又期待明天。
但是,冬季来临,一场大雪,无法再去捡石头,在家闲了几天,又感寂寞无聊,给老马打电话:你也闲着没事儿了吧?谁料他笑道:没事儿?我忙得连早饭还没吃呢,不信你过来看看。
进得老马家门,但见他手托调色板,正挥笔在画布上勾抹,说:“市里要举办老年画展,邀我创作20幅作品,离开幕不到10天了,还差四五幅,我能不忙吗!”
他说着站起身,推开卧室的门,里面摆满画幅,我细细欣赏,画得都是青松、夕照、金秋等蕴含老年元素的景物,运笔遒劲、高雅大气……回到家,感叹老马的才华之余,忽然记起自己年轻时抄过《绿色尸体》、《阴阳铜尺》等小说,何不捡起抄书的老爱好?想到此,即找纸笔抄了几页《名人名言》,仔细端详:字迹有些趔斜,但整页看还是工工整整,让人心情舒畅、颇有情趣。
从那天起,我每日要抄上几页。这天老马来访,他看过抄页,说:应仿照古版抄写,装订成册,既规范又有收藏价值。于是我买来宣纸,切成大16開,打上红框黑格,素气雅致、古色古香。抄完几十页,又拿去给老马看,他说:字写得不错,但与规范的书法差距还很大。于是我又买来字帖临摹,不久,我的硬笔书法写得有模有样,在市书法家协会挂职的老友看了,邀我抄一幅10米长卷,参加全市硬笔书法展……整天忙得我美滋滋、乐呵呵的。
前几天,正准备去捡石头,比我晚退休两年的同事老张来电话,絮絮叨叨地诉说:“自打退下来整天寂寞无聊,心烦意乱,古人说夕阳无限好,可我看夕阳就是要日落天黑了……”
我打断他的话,说:“等着夕阳落不如忙着夕阳乐,我一天连吃饭的空儿都没有,忙什么?你马上过来,带你去个好地方,打车,快点,过一小时就出发啦……” 编辑:若愚 woxingzhai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