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鑫 陈丽花 池哲潇
摘 要:建筑的装饰早已融入建筑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建筑艺术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评判建筑审美的标准之一。而在身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建筑装饰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也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符号。而在历朝历代至今,每一个时期的中国建筑装饰都有为人所称道的地方。本文粗浅的介绍了中国建筑装饰的发展历程以及近现代的近况,并对此加以分析,对中国建筑装饰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所了解,促进对中国建筑装饰的前进。
关键词:中国文化;建筑装饰:发展历程;展望
1 前言
建筑装饰设计主要就是对于建筑自身结构进行装饰设计,从而让建筑物具有美感和表达出建筑物自身的意境。多数人在对在对一栋建筑进行欣赏和评价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建筑装饰的设计。在一定意义上,通过建筑的装饰更为直观地把建筑呈现给人。装饰通过镶嵌、绘画、雕刻等工艺给予建筑物独一无二的美感,让人们的感觉和情感每时每刻都寓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发展的早期,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评判更注重于建筑物的稳定和舒适,评判的标准相对过于单一。但随着建筑学的发展,对于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注重与结构与美的结合,建筑装饰也是应运而生,并随之蓬勃发展。不论是巍峨宏伟的故宫,还是内秀精致的江南园林;不论是科技与时尚并举的城市高楼,还是简约舒适的小区民房,它们都有各自的特色,建筑的装饰也是各有不同,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和主题铸就了当今建筑的盛景。可以说建筑物是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建筑装饰无异于就是少女身上的衣物,以至于不少建筑师认为装饰就是建筑的灵魂。
2 中国建筑装饰的概念
至今为止,仍有许多人混淆了装饰与装修的概念,由古至今,装饰与装修的概念一直都含糊不清,在中国的建筑发展的早期,装饰是从建筑装修中发展而来的,早期的装饰就是装修的分工细部美化作业。近年来,“装饰装修”这个表述也是非常普遍流传,从而让装饰与装修两者的概念更是难解难分,也说明了装饰与装修的联系是紧密结合的。但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两者间又有很大的区别。早期的建筑装饰就是单纯的装饰建筑物,发展至今,已细分出了环境装饰、工艺美术装饰等等的分支概念。所以,要了解建筑装饰就要从了解建筑装饰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开始。对于建筑装饰,可以这样去理解它:建筑装饰就是依附于建筑物而创造的装饰构件,建筑的内部与外部装饰也囊括其中,是符合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并反映当代社会风尚潮流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
建筑的内部装饰与外部装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艺术设计的细致分工,使得建筑物内外部的装饰设计得以分别进行。很多人的观念都觉得建筑装饰是建筑之后所附加上去的东西,先有建筑在前,后有装饰在后,装饰的目的只是为了提升建筑的审美。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我们应该把建筑与装饰看作密不可分的整体,建筑的装饰应当在建筑的具体构件上依附,是在实用的基础上按照具体的构件要求来进行装饰美化建筑的过程。
3 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3.1 早期中国建筑装饰的发展
初期的建筑装饰理论没有具体的记载,只有在有关的古建筑书籍中有近似的概念。从而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体系中,建筑装饰虽然早已存在,却始终没有成体系的概念理论和著作,相关的工艺仅凭匠人的世代相传,许多装饰的技艺也由此失传。到了近现代,建筑装饰的概念仍然还是摸棱两可,装饰与装修混为一谈。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物装饰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有梁柱、悬鱼、彩画、斗拱、雀替和门窗棱等等,在古代这些建筑装饰的需求都来源于建筑构件本身的需求,发展到了中国建筑的后期,随着装饰技术与选材的进步,装饰构件可以脱离构件的本身成为独立的装饰,这一发展也有利有弊:一方面独立的附加性装饰由于脱离了具体构件而缺少了实用性;另一方面,附加性装饰因为脱离了建筑本身而具备了更多的自由表现力。
3.2 近现代中国建筑装饰的发展
从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装饰到近现代建筑装饰,建筑装饰的发展历经了几个时期。从早前中国的古代建筑装饰说起:西汉以前,建筑装饰随着建筑技术、艺术的发展,奢侈繁琐成为建筑装饰的常态;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思想的普及,其后的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以“节俭”占了主导地位,讲究以适量的装饰与构件组合,更多以具体构件本身的装饰为主,其后至近现代为止,中国古典建筑装饰沿这样的道路前进。随之其后的便是中国近现代建筑装饰,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以“西洋”为主流,建筑单纯的以西洋风格为主导,这一时期的建筑装饰也同同时期的西方建筑只重其外不显其内,缺少内部的含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后,随着爱国主义的发展,“民族特色“成为了当时的建筑理念主导,但也保留了之前对西洋建筑装饰的采纳,但整体层面上看,只是纯粹的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的重叠;建国后到七十年代,现代主义建筑装饰和新古典主义装饰,其根本在于是对于中国古典传统建筑装饰继承与发扬,以及用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来表现出民族形式,例如这个时期龙吻设计出和平鸽的形式出现在建筑物中;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国建筑装饰步入了新的阶段,后现代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多元化装饰设计兴起,对传统建筑装饰做出创新和简化,通过更简单的设计,把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装饰用轻松的手法表现出来。
3.3 建筑装饰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由此可见,中国建筑装饰的发展过程是与同时期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建筑装饰从早期礼教文化和封建文化为根本,逐步由经济技术和文化审美所替代。古代的建筑装饰更多表现人们当时的信仰和渴求,例如辟邪、安宁、富贵等等在建筑装饰的体现;而到了近现代建筑装饰更多地提倡生态和谐,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可以说建筑装饰是人们精神理念的缩影,从一个国家的建筑就可以透出人民的精神文化。建筑文化是有方向有目标的发展着,建筑装饰同样是有选择有目标的前进着,中国从古至今的建筑装饰的发展历程都体现了它是总体向上发展的趋势。
4 中國建筑装饰发展的展望
4.1 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的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整体而言仍处在“量体裁衣“的阶段,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成为了新的建筑装饰生产趋势。而装配式的施工方式也成为了新的施工理念导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提高建筑质量,增加效率和收益,要想达到这些目标,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生产标准话和施工装配化是必定的。
4.2 绿色环保对建筑装饰观念的影响
而从建筑的设计层面上来说,合理设计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建筑装饰的选材上,可以选择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通过以绿色装饰概念、绿色施工以及绿色检验合于一身的一体化装饰是大势所趋,现代建筑装饰理念更多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污染,绿色建筑的观点。着重考虑资源和环境对建筑的影响,根据建筑所处的环境属性,在保证建筑自身的安全、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在设计上选择上进行优化,力求建筑对于环境的影响和材料资源使用达到最小化。
4.3 未来中国建筑装饰的展望
在注重绿色环保的同时,中国当代建筑装饰也更注重协调与特色文化的结合,例如在福建,闽南大厝的风格经常表现在当地机场和车站建筑里,透过建筑的外部装饰和内部建筑装饰来表现闽南地域文化。在更多新建的地标建筑物的建筑装饰这一理念也有很多的体现,相信在未来的中国,在保证建设设计的质量安全、功能正常和成本合理化,以及如何把绿色环保与人们的审美理念相结合,又不丢失中国建筑装饰的特色,是新的建筑装饰设计要充分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