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涛
编者按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成千上万的优秀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而是需要经过若干环节的千锤百炼。
为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教师教育的实效,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开设《教师教育》栏目,以及时展示、推广全省各地在教师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帮助越来越多的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提高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书写事业发展新篇章。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中最基层的培训机构,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打通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党中央召开的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围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这一目标,破瓶颈、求担当、有作为,谱写出新时代县域教师培训工作新篇章,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要。
一、提高站位,明确定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并聚焦“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提出“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逐步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和改革”。这就要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站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隊伍建设改革的战略高度,立足县域,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教师教育改革要求和工作重点,努力提升服务“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的大局意识与能力。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热情,投入到“提升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能力,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以师资水平的提升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事业中去。
根据《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教育部要求和县级教师教育机构建设发展趋势,广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基本定位归结起来,就是要打造高质量、满足美好教育需要的“四个中心”:一是协助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师全员培训规划,指导区域内全体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组织指导本地区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打造县域内的教师学习中心;二是有效组织和指导本地区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实验,为本地区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有效的支持,打造县域内的教师研究中心;三是构建覆盖全区域的教师学习资源平台和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支持本地区教师有效开展远程学习和信息资料查询,打造县域内的教师教育资源中心;四是定期开展工作调研,为县级政府及教育部门提供教师教育方面的政策建议,积极帮助中小学幼儿园解决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各种问题,打造县域内的教师教育服务中心。
二、补足短板,突破瓶颈
纵观我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历程,教师进修学校曾经在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育培训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县级教师教育机构不断加大教师教育工作的力度,逐步丰富县域教师在岗培训的内涵,提高了县域教师的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要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面对新挑战、新形势、新任务,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同样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具体到县域教师培训工作方面,当前的短板明显集中体现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不平衡不充分。
一方面是硬件建设的不平衡不充分。地位边缘化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设施陈旧落后,虽然一部分机构已经实现标准化建设,但与新时代教师发展需求相距甚远,甚至远远落后于当地一些中小学校的硬件标准。个别机构校舍陈旧,教育教学设施老化,设备短缺,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难以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和完善服务。
另一方面是软件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支持服务能力尚未做到对县域内各个学段教师全面覆盖,没有形成县域教师全面培训格局。当前主要集中于小学、幼儿园和部分初中学段,高中学段的培训能力明显不足。
二是不能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的组合拳式战略举措相匹配,旨在全方位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不健全、培训模式不完善,还不能满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培训跟进,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的环节。
三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队伍建设滞后,导致培训效果错位、高位引领失位。尤其是面对“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校本研修指导工作难以满足要求。
四是对标“国培计划”3.0培训项目设置突出分层分类的要求,目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软件设施不完善,尚未建立起体系化、层次化的培训课程体系。
这些短板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新时代的县域教师培训工作必须突破瓶颈,通过优化培训条件、建设高素质培训者队伍、提升培训能力、搭建优质资源平台,服务数量上覆盖高学段教师和乡村教师,服务质量上追求高位引领作用,使培训课程逐步实现体系化、层次化。
三、勇于担当,定向发力
“国培计划”3.0提出“提质增效的新目标、服务大局的新站位、教师中心的新理念和教师校长成长规律的新遵循”,这是对新时代教师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在此总体目标的引领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应定向发力,切实发挥其在县域教师培训体系中的作用,把准教师培训需求,将培训做实;构建分层、分类、体系化的教师培训课程,将培训做细;优化以教师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将培训做深;培育培训生态,将培训做真,提升担当新时代县域教师培训重任的能力和水平。
1.把准需求,做实培训
把准教师需求对于做好培训工作至关重要,是增强教师培训实效的首要环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构建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就必须从县域教师需求出发,完善教师培训需求征集渠道和措施,顺应教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和趋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县域教师发展数据库,确定适时有效的教师培训项目,回应和满足教师发展需求。
2.精准设计,做细培训
县域教师培训工作要想满足教师需求、贴近教师实际、引领教师发展,就应先从课程体系的建立健全做起,要在把准教师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围绕不同阶段教师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实践性和实战性,精准设置培训内容。在模块上,要涵盖师德修养、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和专业发展等不同方面;在层次上,要分别适应初任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等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要通过实践探索,逐步建立起面向县域内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岗位、所有学校的,能够促进不同阶段教师全面发展的分层分类培训课程体系。
3.优化模式,做深培训
要真正把培训做深,必须突出以参训教师为中心和主体,使其通过一定的内容学习、一定的活动方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核心素养。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着眼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培训模式构建,克服“走过场”的弊端。要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运用到教师培训中,充分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推行混合式培训。要实行“前伸后延”的培训服务模式,确保学员训前了解方案、训中学习有针对性、训后跟踪有效,并通过构建促进教师学用结合、支持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打造县级教师培训管理者、课程开发者、实际培训者和教师多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切实增强县域教师培训的实效。
4.培育生态,做真培训
要使县域教师培训真实发生,就必须注重培育健康有序的培训生态。一方面,要加强项目实施的规划和组织管理,不断提升管理与服务质量,确保县域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参训教师有获得感和成长感,达到“基于情境性、贴近教学一线;立足实践性、着眼教学行为改变;注重持续性、指向专业发展的美好发展需求”的培训目标。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教师教育文化建设,并探索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支持教师工作决策、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持续加强教师教育政策宣传,及时总结推广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教师培训文化。同时合理利用融媒体,营造关心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作者系河南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联盟秘书长、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