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张胜利
有人说过:“一个干练的教师,就像一个艺术家。他从事教学,犹如琴师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着人类思想感情上的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同样,一堂成功的思政课,应该让学生感到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有益身心的好电影。既有知识增益,也有道德熏陶;既有美的感受,也有真和善的升华: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乐于学习,使知识和道理入耳入心。而做到这些,需要教师将思政课的育人目标落细落实。
一、循循善诱,潜移默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他认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活动二者密不可分、水乳交融。这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思路。例如,小军(化名)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可花钱却大手大脚,经常向同学借钱,久拖不还。同学们碍于情面无法催要,干脆对他敬而远之。怎么在不伤及情面的情况下让小军把钱还给大家呢?学习《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我就“诚信缺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内容设计课堂讨论,事先让同学们收集各地法院关于“老赖”的材料,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关于诚信方面的实例展开讨论,然后由每组选出代表进行主题发言。我提前安排组长推荐小军代表本组发言。小军在发言时向大家深表歉意,并讲了自己的还钱计划,这一举动使他得到了大家的谅解。
结合思政课的课程内容,在学习《我们的民族精神》时,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述人民军队光辉的发展历程,并播放2019年国庆阅兵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解放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必胜信念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并由此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
二、数据对比,以理服人
学习《经济生活》中新时代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可以利用直观的数据进行纵横对比,避免空洞的说教,增强说服力。
从中美的GDP对比来看,1978年至2018年,中国的GDP总量增长率远超美国。从GDP年增长速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年增长速度也远高于美国。从中印的GDP对比来看,1978年,中印排名分别是世界第11名、12名。到2018年,中国GDP总量上升为世界第2名,印度是世界第7名。这些数字无可辩驳地说明一个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拥有光辉的前景。
三、培养人格,润物无声
思政课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真知,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社会上种种诱惑很多,一些学生中出现了高消费、穿名牌、讲排场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把抽象的讲解变成实践性课堂,强化行为德育,从思想、行为、意志、信念、心态等方面落细落实,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单元探究课中开展“比比看看”活动,引导学生不比阔气比志气,在主题班会上让学生就攀比现象展开讨论;开展感恩教育,举办“我的爸妈很辛劳”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父母的艰辛,从而增进亲情、学会感恩。
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我们组建社团,经常开展实践活动。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穿上红马甲,走上街头打扫卫生;重阳节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将旧书、杂志、用不完的笔记本收集起来,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学生;开展社团“助人之星”评选活动,弘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等。这些活动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健全人格。
四、弘扬正能量,树立价值观
针对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读书无用”的现象,我们在学习《文化生活》时开展读书活动,以优秀文化引领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我们还把班级活动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成长悄然发生。比如“夢”系列主题活动,就设置了“怀揣梦想启航”“追逐梦想,青春无悔”“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乘着梦想的翅膀起飞”等环节。
只要做有心人,我们就会在学生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指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发挥社团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把思政课的育人目标落细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他们自觉追求真善美,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