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0-02-14 05:52周静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营造生活化文本

周静

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高中语文作为一种人文性课程,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需要营造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少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教学方式单一陈旧,课堂氛围枯燥乏味,许多学生昏昏欲睡,缺乏语文学习的动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不重视语文情境的营造,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情境化教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成效,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也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海量的教育资源、丰富的视听信息,还拥有交互功能,这些都可以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给学生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滥用多媒体技术,而应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情境创设的辅助工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这样才能更好地创设语文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

譬如,在开展《景泰蓝的制作》的教学时,考虑到这是一篇说明文,语言难度不高,不过由于很多学生对景泰蓝这一艺术品不太熟悉,语文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景泰蓝手工艺品,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对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也产生兴趣,由此能代入情境,此时,教师再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学生将产生阅读的兴趣,也愿意走入文本,去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可见,利用多媒体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可以大大提高文本阅读教学的成效。

二、朗读

朗读是阅读方法的一种重要类型,与其他阅读方式相比,朗读通过有声的语言大声诵读文本,更强调朗读者的语音语调和情绪的把握,抑扬顿挫的朗读也很容易让朗读者与聆听者快速代入文本的世界,也能调动聆听者的情感,由此可以营造出有效的文本学习情境。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朗读的方式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自己给学生进行范读,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的情绪,也可以让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诵读,还可以让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让全班学生进行齐读,具体采用哪种朗读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文本类型来决定,如语言优美的散文类文本,可以进行单人朗读,调动学生情绪;一些古诗词,篇幅较短小,则让学生齐读,可以有效形成气势,营造出有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代入文本情境,更好地理解与感受文本。

譬如,在开展《荷塘月色》的教学时,考虑到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悠远的散文文本,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在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一名学生单独在全班进行朗读,这种优美动人的散文作品非常适合朗读。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代入文本,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此时,教师再让学生自主开展朗读练习,在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注意情感的调动,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揣摩文本语言,体会文本优美动人的语言,可以更好地感受文本的魅力。

三、利用音乐的渲染作用

音乐与文学同属于人文性学科,很多时候,两者有着相通的地方,音乐具有很强的情绪感染的作用,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给聆听者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师可以在朗读时配以音乐,也可以在学生自主阅读时播放音乐。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文本类型来决定。如优美的散文类文本可以选择舒缓轻柔的音乐,一些豪放的诗词文本可以选择雄浑壮阔的音乐,这样可以让文本与音乐得到有效融合,更好地发挥音乐的渲染作用,营造良好的文本阅读氛围,让学生能更好地代入情境,体味文本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譬如,在开展《雨巷》的教学时,考虑到这是一首现代诗,语言优美,意象动人,语文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进行范读,在范读的过程中播放同名歌曲《雨巷》,或者由学生朗读,同样伴以优美的背景音乐。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与教师的诵读,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也可以营造出有效的教学情境,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启迪,对文本有更深刻的感受与体悟,由此得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一种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成为他的名言。语文学习其实与实际生活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许多文学作品也来源于生活,由此高中语文教学也应当回归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也可以从生活出发,营造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文本内容,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代入情境,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学生揣摩与探究文本的主动性。特别是一些文言文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教师直接讲授学生不易代入,教学效果也不好,若能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代入情境,提高文本教学的效率。

譬如,在开展《月是故乡明》的教学时,考虑到这一篇思乡的文本,高中生大多还没有背井离乡的生活经历,但也有部分学生因为离家比较远,需要住校,也会有想家的情感思绪。教师可以根据文本,让学生讨论自己有没有什么时刻特别想家,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也有话可说,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此时,语文教师再回到文本阅读,学生可以得到更多共鸣,产生情感的认同,也能有效代入文本情境,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营造一定的情境,如何能科學合理地创设情境,更好地开展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与探究的重要课题。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语文教学的情境,通过朗读文本来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文本情境,利用音乐的渲染作用来营造语文学习情境,还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营造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征来决定,从而有效地展开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223900)

猜你喜欢
营造生活化文本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