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助力语文课堂创设

2020-02-14 05:47戎天进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语文课堂创设

戎天进

“问题解决”导向的初中语文有机课堂,要求基于初中语文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状态,提炼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型“问题”,引领学生在完成任务型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语文课堂学习,使得语文教与学过程成为“问题解决”过程为导向的学生自主、自觉的过程。

经过长期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亲身实践、体会和反思,笔者认为创设这样的初中语文有机课堂可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提供效率较高、效果较好的语文教学平台,而初中语文教学创设过程中的实践行为如何做到有序、有效,值得进行教学研究。

一、了解学情,号准“问题之脉”

了解学情是“问题解决”导向的初中语文有机课堂创设的重要起点。通过问卷、课堂观察、课堂讨论和课后交谈以及测试与作业反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多个侧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中存在的各种“显性”与“隐性”问题,“号准”学生显性与隐性“问题之脉”。

从创设语文课堂教学平台视角考虑,可以将问题归为六类基本问题:语文学科基础知识领域的问题;语文学习过程中方法运用领域的问题;语文课堂中与教师互动领域的问题;语文思维方法领域的问题;语文学习特定板块领域的问题;语文学习的心理与交际领域的问题。其中,第一领域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较为普遍,问题也是较为显性的,数量巨大,知识跨度与时间跨度较大,容易被语文教师发现并重点关注,因此很多语文教师将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解决方向,而忽视后面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的基本过程看,应该对上述六个领域的问题全盘摸底,全面分析,全方位构思。比如,学生语文知识领域存在的问题中,其对应的方法运用是否存在问题,是怎样的语文学习方法运用导致了知识掌握缺陷与问题产生,在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又是怎样错失了教师指导下的提升过程,在某些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特点如何,为什么某些特定板块,比如某些学生的文言文小品阅读就成为问题了?此外,语文学习心理领域的问题不可忽视,不少学生为什么就是对语文问题讨论、语文学习过程不感兴趣、对作文感到极为头疼。这不能笼统归类为学习态度有问题,宜因人而异地进行语文学习障碍分析,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

例如,在《口技》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常见的文言文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文言文句式阅读能力,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学生对于文言小品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对于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的作文描写习惯与自身能力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文中写作特色的学习,为学生创设学习者自主感知的学习过程,也为本课教学中预设语文课堂的“引导性问题”的提炼提供基本条件。

二、问题解决导向,构建“问题群”

语文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有预设学习任务,但是不应该囿于预设任务,有机课堂同时应该是动态的、自主的具有牵引方向的过程。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细心分析服务于核心素养生成的子任务,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解决需要,精选、巧设系列化的“引导性问题”,这些引导性问题实际上构成课堂教学的基调,学生语文学习过程需要更多丰富的个性化色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自發、自觉地提出自己的语文学习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基于个性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允许、鼓励学生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养成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的能力与方式,提升问题表达的效率,为整个课堂的互动活动创设基本前提。

在这一环节中,语文课堂不能盲目追求“热闹”,即学生没有经过深层思考、深度学习体验,直接较为肤浅地提出一些简单的判断性、直观性的较为幼稚的问题,冲淡了语文学习过程中较为内在的、需要深入思考的主题。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作者的写作文本,从“语言知识”“文章结构”“语言技巧”“思想表达”“取材组织”“立意”这几个方面提出预设的“引导性问题”,但在具体教学中,鼓励、启发学生就各段中典型句子的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呈现、句群组织、段落结构提出自己的“随机性”问题,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在文章阅读中产生的感悟与“问题”联想。此外,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假如要求完成一篇题为《春》的作文,我们该怎样写出自己的“春”来?不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写作构思、取材与立意,语文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唱和”,真正当场“下水”,陪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给学生亲身体验,做到真实、有效的沉浸式的语言学习体验,及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把握课堂主线,关注学生思维锻炼

“问题解决”导向的初中语文有机课堂,并非简单地提出、罗列问题,更不是肤浅地回答、表面热闹地争论问题。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并非最终的根本目的,而只是手段,这一有机课堂由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反馈、问题的升华、问题的延伸构成框架,但是必须始终贯穿“兴趣培养、能力生成、思维锻炼”三条主线。

首先,兴趣培养、思维锻炼与能力生成要讲究随机与随缘,紧密联系当前学习需求,而非生硬地、显山露水地形式化。例如,在《口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场白提出“引导性问题”:有谁会吹口哨?口技是什么?是口哨吗?随后展示一段视频(口技《骑驴回娘家》)。然后,让学生就此讨论问题:口技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怎样描写一场口技,才会让读者如同亲临现场看表演呢?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其实并不要求学生在本课开始达到全面、正确地回答,但是可以让学生在课文学习开始前,基于自己的现有语文水平进行自身语文素养水平的思考与回答,这就为开展后续的语文课堂学习,激发了兴趣,创设了能力培养的需求,做好了学习前的思维活动的心理准备,营造了一个较为合适的语文学习环境与学习情境。

其次,要讲究系统性、计划性,对一个单元、一个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构思与设计,对各个课时的问题群中的“引导性问题”设置要前后呼应,通过问题链条形成学习的主线,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惑与见解,通过具体问题讨论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教师亲力亲为的指导,对问题进行归纳、升华为新的更大的主题性问题,使学生获得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能力的自我培养,形成整体框架性认识。

最后,问题要有梯度,要逐层推进思维深入,必要时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反戈一击”,提出学生“意料之外”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将语文学习从低效、枯燥、单调的知识重复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运用课堂的语文知识与方法完成“属于自己的思维”,而非人云亦云地跟风式、蜻蜓点水式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

总而言之,“问题解决”导向的初中语文有机课堂创设值得语文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大胆探索、踏实验证、科学建构,且不同的教师基于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过程风格,可以做到问题千变万化、根基都落在核心素养生成,希望笔者上述的几点实践心得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实验学校(225327)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语文课堂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