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2020-02-14 06:47康珈宁
光明中医 2020年2期
关键词:药浴蓝光胆红素

康珈宁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症,发病率高,其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喂养方式、遗传、种族、围产因素以及出生体质量等。近些年,根据很多临床资料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逐年升高,成为影响新生儿身心健康的一大疾病[1]。因此,一旦确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该尽快对症进行有效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本研究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接收的200例患儿且分成2组进行比较,观察评价中药药浴配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现将方案总结报道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接收的2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平均分成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中,包括:男患儿58例,女患儿42例;胎龄37+1~41+3周,平均胎龄(38.94±0.32)周;日龄2~14 d,平均日龄(9.25±1.02)d;出生体质量2.7~3.8 kg,平均体质量(3.21±0.18) kg。研究组100例中,包括:男患儿55例,女患儿45例;胎龄37+2~41+2周,平均胎龄(39.41±0.24)周;日龄1~17 d,平均日龄(9.51±1.08)d;出生体质量3.0~3.9 kg,平均体质量(3.28±0.21) kg。2组患儿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①出生时,体质量≥2500 g,Apgar评分7~10分;②新生儿外观无畸形,母亲身体健康,否认乙肝病史,肝功能检测显示正常;③足月新生儿出生24 h内,胆红素浓度超过103 μmol/L,出生72 h内,胆红素浓度超过220 μmol/L,且表现为未结合胆红素升高,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④中医辨证分析,属于湿热熏蒸型胎黄,临床上,以目黄、身黄为显著特征,黄色鲜明,且哭声响亮,伴有小便黄、舌红苔黄等表现,或者伴有发热症状;⑤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知情且愿意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②母亲或者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者,肝功能检测显示异常;③母亲RH(-)血型,患儿表现为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或新生儿严重ABO溶血;④伴有梗阻性黄疸或者是实质性占位所致的黄疸表现;⑤早产儿、低体质量儿。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蓝光光疗,将新生儿裸体放在光疗箱中,遮光眼罩遮盖双眼,避光纸尿裤遮盖会阴部。光疗箱选择双面,波长设定425~475 nm蓝光,每天照射10 h。研究组患儿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加中药药浴+穴位按摩干预,蓝光照射操作同前。①中药药浴,即茵陈蒿汤加味,中药组方包括茵陈30 g,栀子20 g,丹参15 g,柴胡15 g,大黄10 g,生甘草6 g,中药放在煎药桶中,添加水6000 ml,浸泡30 min,大火煮沸后,文火煎煮30 min,用双层纱布将渣滓过滤掉,滤液5000 ml左右。新生儿吃奶后1 h左右,开始药浴,室温调节26~28 ℃,选择新生儿专用盆,中药滤液温度在40~45 ℃时,将其倒入新生儿浴盆中,在新生儿的脐部贴上专用的防水脐贴,颈部套上游泳圈,慢慢放入浴盆中。头颈部露出液面,药液量需要浸没新生儿的躯干,浸泡时间15~30 min,每天2次。穴位按摩,选择穴位包括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以及肝俞、脾俞、胆俞。以选定的穴位为准,手指轻轻着力,环形有节律地揉按,每穴100次。腹部穴位按摩时,一只手将患儿的背部托住,另一只手操作。背部穴位按摩时,一手将患儿季肋部托住,另一手按摩操作。

1.4.2 观察指标评价疗效,比较胆红素水平,且统计不良反应。 胆红素水平:选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检测2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同时,应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提供的JH20-1C经皮黄疸仪,检测经皮胆红素水平。

1.4.3 疗效判断标准评价临床疗效:①治愈:6 d后,患儿精神状态好,而且皮肤与巩膜的黄染症状完全消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②有效,6 d后,患儿精神状态有所好转,皮肤与巩膜黄染基本消退,足月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205 μmol/L,经皮胆红素指数低于204 μmol/L;③无效,临床症状及特征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2]。

1.4.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5.673,P=0.017)。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

2.2 胆红素水平治疗前2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与经皮胆红素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4.687,P=0.030)。见表3。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 (例,

表3 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较低,肝细胞结合以及排泄胆红素能力不足,加上肠-肝循环时,重吸收大量胆红素,而且粪便排泄量较少,很容易引起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黄疸。对于我国而言,正常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峰值约为(204±55) μmol/L,血清总胆红素峰值>220.5 μmol/L的新生儿约占34.4%,高于西方国家[3]。新生儿血浆白蛋白含量较低,血脑屏障功能低下,一旦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非结合胆红素进入脑部,可能诱发胆红素脑病,严重时,可留下不可逆性神经系统后遗症[4]。现如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成长。因此,一旦确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我们建议尽早进行有效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以往,关于该病一般采取蓝光疗法或口服药物治疗。由于现代中医学不断发展,在该病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中医认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属于“胎黄”范畴,由于母体素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湿热蕴结肝经日久,气血瘀阻,脾运不健,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表现出皮肤面目发黄状态,日久则气滞血瘀。中药药浴选择茵陈蒿汤加味,方中包括茵陈、栀子、大黄、生甘草以及柴胡、丹参等,各自功效不同: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栀子,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丹参可祛瘀血,且活血通经;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大黄主要作用在于泻下攻积、清热泻火,且能活血祛瘀、凉血解毒;甘草,清热解毒,且可缓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利湿退黄之功效[5]。除此之外,中医学强调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与内脏器官系统间的密切关系,采取手法按摩方式,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机体生理与病理状态。本研究中选择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以及肝俞、脾俞、胆俞。其中,中脘穴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天枢穴调中和胃,理气健脾;内关穴主要在于和胃降逆;足三里可健脾益胃,扶助正气,且可化生气血;肝俞、胆俞主要作用在于疏肝利胆;脾俞则能够健脾和胃与利湿升清。穴位按摩中,配合以上穴位,平衡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且可达到行气活血的目的,促进患儿排便,增加食乳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与经皮胆红素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中药药浴配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经济方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猜你喜欢
药浴蓝光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苦夏药浴正当时
藏医药浴法治疗关节炎88例
藏医药浴对产后风的治疗及护理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