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邓 庆,蔡 彤,彭 西★
(1.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37000;2.四川扬克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611130)
犬中耳炎是犬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耳道或咽鼓管感染的蔓延引起, 临床观察可见到耳道内的炎症病灶及大量脓性分泌物[1]。 耵聍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外耳道肿瘤,犬中发生概率极低,多为良性肿瘤,该肿瘤起源于外耳道软骨部,特点为外耳道无痛性包块,表面光滑的息肉样肿物,质地似软骨样突起[2]。 本文报道了一列8 岁龄雌性挪威那犬的中耳炎并发耵聍腺瘤的病理诊断过程,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资料。
8 岁龄雌性挪威那犬,据主诉,初期病犬时常抓挠右耳,而后频繁摇头挠耳,右侧外耳道反复流出脓性分泌物,继而食欲不振且右侧外耳道出现增生物。 临床观察,病犬精神沉郁,右侧外耳道有乳头状突起,伴有脓性分泌物,恶臭,触诊突起无痛感。 根据临床表现,怀疑是肿瘤,与主人协商,采用手术法切除右侧外耳道增生组织,放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进行固定,备用于制作组织切片并做病理学诊断。
将增生物24h 固定完成后,修块、梯度乙醇脱水、甲苯透明,石蜡包埋,5um 切片,制作HE 染片。 用Leica 显微成像系统观察,拍照记录组织病理变化。
临床观察,外耳道和中耳道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及炎性病灶,但鼓膜情况良好,可诊断该病犬患有中耳炎。 增生物镜检,低倍镜下,大量腺管状结构增生,腺管扩张且腺管内部较多嗜伊红样物质填充,表皮下方真皮层内较多炎性细胞增生,局部区域嗜碱性蓝染。 高倍镜下,见扩张腺管上皮细胞扁平化,真皮层内的炎性细胞主要为浆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 并伴有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 增生的腺管上皮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未查见明显细胞核分裂相。 镜检结果与张信军等[3]、宋金星等[4]、黎砚书等[5]观察到的一致,确定该增生物为耵聍腺瘤。 由于腺管上皮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未查见明显细胞核分裂相,判定该肿瘤为良性。
犬中耳炎多是一种因耳道或咽鼓管感染蔓延引起的炎症。常见的发生原因为:病原菌常经由血液途径感染犬只;外耳炎蔓延感染或穿孔的鼓膜直接感染;咽鼓管感染[6]。 该病例中,右侧外耳道和中耳道均存在炎症感染,但鼓膜、咽鼓管未见病变,由此推断该病例中耳炎为外耳炎蔓延感染所致。
耵聍腺为顶浆分泌腺, 起源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真皮导管上皮和肌上皮,其组织结构与汗腺相似[5]。 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对外耳道有保护和维持鼓膜区湿润、柔软的作用[4]。 犬的耵聍腺肿瘤是罕见的外耳道病变[5],有研究表明,耵聍腺瘤与外耳道炎症引起的长期脓性分泌物的刺激、 病毒的感染、 放射线、腺体增生等有关[2]。 该病例,病犬右侧耳道未见病毒感染及腺体增生情况, 故可推断耵聍腺瘤为耵聍腺长期受外耳道炎症分泌物刺激所致。 综合资料报道及病理情况,诊断该病犬患有中耳炎并发耵聍腺瘤。
耵聍腺瘤早期确诊治疗至关重要, 基本治疗方法为手术及放疗,亦可辅以化疗。 根据其严重程度可施行外耳道外侧壁切除术、垂直外耳道切除术或全外耳道切除术进行治疗[3]。 该病例,病犬肿瘤阻塞部分外耳道造成听力下降,且有恶化趋势,决定采用垂直外耳道切除术的方法对肿瘤进行切除, 并对中耳道进行彻底冲洗,并定时耳部给药,预后良好,右耳恢复听力,复查无异常。
由本病例可知,耳道炎症是引发耵聍腺瘤的一大因素。在日常饲喂管理中,犬只耳道被毛浓密、进水且长期潮湿、耳道不洁、细菌感染都会引发耳道炎,垂耳狗尤甚。 因此需时刻注意耳部卫生,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检查。 除此之外,爱犬的窝房、垫子要经常清洗、消毒、晾晒,避免细菌滋生,预防疾病发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