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控措施

2020-02-14 18:20:54王世有
今日畜牧兽医 2020年5期
关键词:魏氏梭病死猪琼脂

王世有,郑 季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73000)

魏氏梭菌是一种在自然界内分布广泛的病原体,其常存在于动物的的胃肠道内,属于一种条件性致病菌[1]。 当动物在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就会出现发病和死亡。 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养殖风险。 可以导致养殖遭受巨大损失,甚至使得养殖失败。

1 病原简介

魏氏梭菌属于梭状芽孢杆菌, 其通过革兰氏染色呈现阳性,但在陈旧的培养物中呈现出阴性。 菌体两端钝圆,大小为1~1.5μm×4~8μm,一般为单个或成双存在,无鞭毛,不能运动[2]。 本菌大多具有荚膜,有时还可以产生芽孢。 芽孢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100℃的温度下需要通过5min 后才能被杀死。其还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在70℃的条件下,经过60min 可以失去毒力。其可以产生12 种毒素,其中α 毒素是最重要的。魏氏梭菌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7℃,能够形成一定的溶血环。引起猪发生魏氏梭菌病的多是C 型,也有可能是由A 型引起的。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在气候寒冷的季节里发病,主要是冬、春季节。 尤其是在每年的11 月到次年的2 月份是发病高峰期。 如果这个时间里,猪受到应激因素的影响,发病率会呈现出骤升。已经发病的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 易感动物为猪、牛和兔等。 其中猪的易感性最高,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尤其是仔猪和种猪的易感性更高。出生后1~2 周龄的仔猪发病率最高。妊娠母猪当处于妊娠后的1~2 个月的发病率最高。 发病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死亡,死亡率常可以达到100%。

3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症状可以根据年龄和性别将其区分。 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用途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

3.1 种公猪

种公猪表现为体温上升,而且精神出现萎靡不振,食欲下降,出现呼吸不畅,甚至在严重时表现为呼吸困难,在耳尖部和鼻唇部位会表现出发绀的情况。 有的病猪可见从口角处有泡沫状液体流出,呈白色。 在病猪发病严重时,周身的肌肉出现不断颤抖,病猪卧地呻吟。 而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死亡情况。死亡的病猪腹部有明显的肿胀。

3.2 母猪

母猪在发病后表现为精神沉郁, 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完全废绝,有的病猪还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在发病初期表现为轻度的便秘,而后转变为腹泻,排出的粪便呈现水样,多为黄褐色,粪便有严重酸臭味。体温上升明显,可以高达40.5℃。在身体不同部位均会出现一些发绀症状,尤其是在鼻部和耳尖表现明显。 母猪出现呼吸不畅, 加深加快, 有时候可见在口鼻内有泡沫状的液体,周身的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颤抖,还有呻吟。 通常在发病后2d 出现死亡,腹部有明显的膨大。

3.3 哺乳期的仔猪

哺乳期仔猪在发病后表现为呕吐和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体温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通常能够上升至41℃。 病猪呼吸严重困难。 伴随有严重的腹泻,从肛门排出褐色或红黄色的稀便。 在发病后期的仔猪会在粪便中混杂有一些血液,粪便恶臭。 还常沾染到肛门周围以及后肢上,病猪生长发育不良,会出现突然倒地死亡。

3.4 育肥猪

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还可见于体温有不同程度地升高,病猪排出带有严重恶臭味的稀便,呈黄褐色,粪便常会在后肢和尾部附着。 有的病猪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

4 病理变化

对病猪进行解剖,可见其病变在胸腔和腹腔内均较为明显,在胸腹腔内可见有大量的黄色或淡黄色的积液。 心脏包膜充血和出血,心包有大量积液,心肌软化。 肺脏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腹腔内的脾脏周边有点状出血,而且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严重的肿大到原来的4~5 倍,而且质脆易碎。 肝脏也出现肿大,变软变脆。 胆囊内充盈胆汁,发生肿大。 肾脏有肿胀和瘀血。 有的病死猪的脑部有不同程度充血和出血。 肠道的病变较为明显和典型。 表现为肠道出血和鼓气,内含有大量的气体性物质。 肠黏膜出现坏死和溃疡, 肠壁变薄而透明。 在肠腔内有大量的稀便,有恶臭气味。 盲肠内有大量的点状出血。 在肠道不同部位的淋巴结会有病变,多是在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等部位。病猪的胃内含有大量的内容物和一些气体。 有的病猪胃内黏膜会有严重的充血、出血、脱落,有时胃壁完全变红[3]。 胃的表面可见有血管充血严重。

5 诊断方法

本病的诊断仅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能够确诊, 需要通过病原的分离培养,染色镜检以及动物试验来进行确诊。

5.1 病原分离培养

无菌挑取病死猪的肠道内容物和肺脏, 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上。 在37℃的环境温度中培养1~2 d 后,可见营养琼脂平板上有半透明菌落,呈圆形,表面凸起光滑。 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可见有半透明的大菌落,边缘整齐,中央隆起,在菌落四周形成溶血环,呈现棕色。 有的还能够形成两个溶血环。

5.2 染色镜检

将培养的菌落涂片在载玻片上,应用革兰氏进行染色,在染色后置于油镜下镜检观察, 在视野中可见有大量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呈蓝紫色。菌体具有荚膜,而且两端呈现钝圆形。病原体散布在视野中,也可以呈现出链状排列。

5.3 动物试验

将病死猪的胃肠道内容物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试验小鼠,可见小鼠在12 h 左右就会出现死亡情况。 而对照组的小鼠不出现任何症状和死亡。 取病死小鼠的脏器进行涂片镜检,可见有革兰氏阳性杆菌。 相似于病原体分离培养后镜检的结果。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

本病的预防多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 通常是给母猪接种魏氏梭菌多价疫苗。 这样母猪产出的仔猪就会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 接种时间是在母猪产前1 个月内进行接种,接种后2 周再进行一次重复接种。 这样接种后的效果较好。 仔猪在出生后的20日龄左右需要进行一次疫苗接种。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尤其是给猪群饲喂优质的饲料,且要求具有良好的营养水平。 饮水要清洁卫生。 圈舍内要勤打扫,及时将其中的垃圾物质清理出去。还需要定期对猪的圈舍进行消毒。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各种应激因素, 尤其是在气候多变的季节要注意给猪舍进行防寒保暖。而且猪舍要注意环境的安静。母猪的产房要提前进行清扫和消毒,在临近生产前,要对母猪的阴户和奶头进行清洗和消毒。 消毒应用0.1%的高锰酸钾。

6.2 治疗

猪场一旦发生本病,要及时进行封锁和隔离,对病死猪以及其粪便和分泌物采取无害化处理。同时进行紧急消毒。对于发病猪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症状不严重的病猪应用甲硝唑治疗,使用的剂量为30mg/kg。 在治疗时将其制成2%的溶液。同时配合使用氨苄青霉素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连续用药3d,具有良好效果。甲硝唑还可以采用灌服的方式来治疗病猪。在治疗同时配合应用环丙沙星600mg,三磷酸腺苷200mg,辅酶A1000 万IU。 将这三种药物混合后对病猪肌肉注射,同样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魏氏梭病死猪琼脂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猪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控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新农业(2021年9期)2021-06-20 11:26:32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欧盟食品安全局重新评估琼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建构数学模型领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生物学教学(2016年9期)2016-08-21 02:37:00
一例种母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措施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9
古田县兔魏氏梭菌病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