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医疗所赴高原地区演训的问题

2020-02-14 22:45刘洪超贾彬莉袁晓健苏文山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演训野战高原地区

刘洪超,贾彬莉,鹿 达,3,袁晓健,苏文山*

(1.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事和体育教研室,上海 200082;2.解放军32620部队,西宁 810000;3.解放军94906部队,苏州 215159)

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医学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部队官兵的健康水平和卫勤保障效率[1],本文以某医院野战医疗所赴青藏高原腹地演训实践为基础,结合长期高原地区从业经验,对野战医疗所赴高原地区演训中训练组织、装备建设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高原地区自然地理与医学地理环境特点

1.1 自然交通条件恶劣高原高寒地区大气压力低,水沸点低,海拔每升高1 000 m,大气压力下降9%,在海拔4 000 m的高度,水的沸点降低至90℃以下;气候异常寒冷,年平均气温-3℃以下;受太阳辐射影响,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含氧量少,海拔每升高100 m,空气含氧量下降近1%,海拔4 000 m时,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58.6%;植被较少、地势较高,空气透明度较高,日照辐射特别强,每年的5月是太阳辐射、紫外线最强的月份,辐射量可达10 kJ/m2左右,海拔每上升1 000 m约增幅10%;风力大,年平均风速为3 m/s,最大达到20~28 m/s;植被和土壤较少,加上风速大的原因,沙土尘埃大;地势、地形复杂,交通困难,路面窄、路况差、坡度较大、弯道多且急,道路非常稀少,只有少量干线、支线公路,绝大部分是低等级公路[2]。

1.2 医疗卫生资源较少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缺医少药问题仍然存在,可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少,卫生人员、床位、器械、药材供应等很难满足部队作战需要。中印边境西中段地区面积约41.28万平方公里,仅有阿里地区藏医院和日土县藏医院两所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陈旧,医疗技术水平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多为藏医,存在语音障碍。东段地区,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7人,平均每311.8人有1张病床,平均每404人中才有1名卫生人员,区内除能生产一些藏药外,其余医疗设备、药品全靠内地长途运输补充,就地可动员卫生力量极为有限[3]。

1.3 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特殊,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以西藏地区为例,其自然和社会因素非常适合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宿主动物和生物媒介种属齐全、传播链完整,疾病分布广泛、类型众多,仅明确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就有20余种,其中对部队威胁最大的是烈性传染病鼠疫和炭疽,传染病中以呼吸道传染病为发病首位,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如菌痢、病毒性肝炎、伤寒等,部队演训期间,疫情一旦暴发,将对部队战斗力造成重大影响[4-5]。

2 野战医疗所遂行高原演训任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战时,野战医疗所作为机动卫勤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主要担负着前接被保障部队伤病员,实施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的任务[6]。然而,受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和医学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某些业已存在的突出问题,已经制约野战医疗所更好地履行其使命任务。

2.1 训练组织方面野战医疗所是保障队,也是战斗队,既要提高医疗救治能力,也要提升综合军事素养。一方面,基础性训练不全面。新的军事训练大纲对军人共同课目训练内容、时间和难度进行调整,但训练中仍存在偏训漏训和高强度训练、夜训难以有效落实等情况,进入高原后,复补训难度更大,驾驶员不会看地图,炊事员不懂防卫,卫生员不会通联等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共同课目缺少组训骨干,备课示教质量不高;体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高原极端环境条件下的保障能力较弱。整体存在训练内容不全,训用脱节,避重就轻,缺少长期规划等问题。另一方面,针对性训练不扎实。连贯演练、综合演练是检验医疗所整体训练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在高原环境中多是按平原思路组训,对模拟实战环境训练中如何贯彻实战要求缺乏对策,训练目的、计划研究不透,战场救治、伤员后送等重难点课目组训不扎实。同时,高原地区演训受“保安全”思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训练强度、缩小训练规模、压减训练课目,弱项弱训,强项强训,单项保障能力较强,体系保障能力较弱。

2.2 装备建设方面军队卫生装备是战争条件下实施卫勤保障的物质基础,必须适应卫勤保障模式并随战争模式保障要求的变革而变化[7-8]。随着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全地形救护车、高原运血车、高原轻便折叠加压舱等新型卫勤装备陆续配发,但野战医疗所多数装备配发时间较早,仍为一、二代产品,使用年限过长,不能很好地满足作战保障样式。一是信息化程度低。现有骨干轮式卫生装备只具备单机操作能力,未配备信息系统,且多依赖手工,指挥通联多采用对讲机和固定电话,伤员信息流转依旧是利用纸质伤票,不具备定位、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即时交换等能力,部队快速展开撤收受限,伤员流转迟滞,大量人力资源浪费。二是轻便化不足。目前配发部队的部分医用箱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材料落后,笨重、不易携行,抗毁性能差;结构不合理,制作工艺不高,集成化程度低[9]。部分履带式车辆装备需配套重型载货车、吊车或牵引车才能使用,难以满足快速机动要求。三是适用性不强。高原地区装备效能下降明显,非增压发动机和柴油机在海拔每升高1 000 m时,功率下降10%左右,油耗上升10%左右[10-11]。医疗所现有轮式装备多是在普通车辆装备基础上改造而成,仪器设备多为地方企业采购,不具备耐缺氧耐寒抗颠簸功能,不能完全适合高寒和山地、沙漠等特殊地理条件和不同作战需求,大批量伤病员装载和野战通行力较弱。同时,装备零配件通用性较差,加之高寒地区地方动员潜力有限,地形复杂,一旦出现故障或短缺,维修补充难以及时到位。

2.3 人才队伍方面人才既是催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战斗力发展的瓶颈。一方面,骨干人才流失严重。军队医院改革重塑后,体制编制发生变化,军人骨干退出现役或转改文职较多,部分非现役文职、聘用人才,因编制、家庭和待遇等原因离职,医院人才底数不足,医疗所选拔支撑条件相对薄弱,骨干力量缺失。同时,高原演训任务周期长、强度大、标准高、生活单调,官兵较大的年龄结构和演训经验的缺失,在容易产生非战斗减员的情况下,还易产生压抑心理、畏难情绪和消极应付思想,严重影响演训成效。另一方面,新锐力量能力不足。作为即将成为军队医院工作、执行任务主体的文职人员,转改、招录工作刚刚起步,普遍缺编,且文职人员来源渠道多样,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政治觉悟、军事素养、专业技能有待强化与提升。此外,参加军事训练比武和大项军事任务经验不足,组训方法和培养方式未成型,作用发挥不明显,保障打赢能力亟待提高。

3 提升野战医疗所高原演训能力的主要对策

3.1 坚持按纲施训 着力提高训练质量效益信息化条件下的高原演训,必须要严格对照大纲标准,充分利用综合演练契机,抓好野战医疗所能力训练。一是打牢训练质量。严格落实新军事训练大纲有关要求,训练内容和标准逐项拉单列表抓推进,年度训练安排细化量化至每日,定期组织外派学习和专家授课,周密做好试讲示教、操作练习和考核验收等环节,确保内容训全、时间训够、标准训到,每一名军人都能熟练掌握“构工与伪装”、“识图用图”、“观察与报知”等各项技能。通过阶梯适应、劳逸结合的方式,科学组训,训练海拔由低到高,训练强度由小到大,训练科目由易到难,逐渐加大训练强度、训练负荷,延长训练时间,逐步提高冷习服和耐氧能力。二是提升训练精度。加强卫勤管理干部训练,定期组织贴近实战背景的模拟演练,注重对紧急、困难情况下的预计设想,提高卫勤指挥员对边境战况认识和应急组织指挥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救治能力,针对高原特点和高原战时卫勤保障需求,科学制定训练科目和内容,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野战内、外科等方面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野战条件下救治伤员技能;建立常态应急卫勤分队,人员定期轮换,配备专业化救援装备,搭建专业化救援平台,加强军地协同训练,磨练整体救援能力;充分利用高原演训时机,将卫勤训练纳入联合训练体系,检验平时训练成效,畅通医疗所内部组织指挥流程以及与军兵种卫勤、友邻单位和地方医疗机构的组织协同。三是完善训练方法。大力开展模拟训练,利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等,模仿高原训练环境,摸索新型战救技术,创新与之相适应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训练的针对性;探索网络化训练,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广泛开展远程教学、网上联训、网上对抗训练;用大数据指导训法,利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更加细致、准确、实时地获取训练过程中的细小“痕迹”,变模糊的直觉判断为精确的数据结果,从而有针对性地创新训练方法。

3.2 依靠科技创新 着力提升装备保障水平高原地区保障范围广、任务重、要求高,提高卫勤装备保障效能,既要照顾当前,更要顾及长远,确保机械化实用、信息化管用。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手段,以北斗定位系统、无线通信和局域网为纽带,加快卫勤指挥信息和电子伤票系统建设,确保最短时间内完成卫勤信息收集、整理和处置,确保各种指令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无误传输,实现伤员快速定位、伤票电子读写和伤情实时监控等功能,保证第一时间对伤病员实施急救、后送和治疗。二是加强模块化建设。依托前沿卫勤技术研究,逐步实现野战医疗所装备模块化包装、托盘化储运,帐篷单元一体式或充气式展开,大型装备整车独立包装运输,药材和小型设备按功能编组分箱、模块化包装,确保医疗所在高寒条件下能够快速展开、收治,减轻卫生技术人员装载、展开和作业负担。三是增强装备适用性。加强高原专项卫生装备的研发,优化卫生装备结构及配重设计,选用低温特性良好、抗老化性能、抗紫外线防护的材料和配件,以及机械强度高、高原极端环境适应性强的零部件,加装防沙、增压、供氧和加热设备,提高卫生装备的稳定性、动力储备和越野机动性能。四是完善装备补充方式。依托国道沿线军地单位,分级建立区域供应中心,提升卫生装备物资供应效率。卫生装备物资重点储备战时必备品种和军队特需卫生物资,侧重储备一定的高原特种设备、零配件,比如制供氧设备,防辐射、防冻伤器材和特种轮式装备配件等。

3.3 找准关键部位 着力建强人才队伍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必须锻造与现代高原军事行动相适应的卫勤保障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强人才引进培育。根据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物质需求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医院要结合地方和单位实际,建立完善薪酬制度,根据员工工作岗位、年限、职位、业绩和执行重大任务情况等制定薪酬调整细则,加大对具有高原工作经验和相关专项研究经历人才在薪金待遇上的倾斜力度,积极与友邻单位和地方政府沟通,主动解决非现役和聘用人员的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和住房等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关怀,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增强其对单位的忠诚度;发挥军队优良传统,通过以老带新、学习小组等方式,将好的工作经验和方式传承下去,同时,建立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关键人才储备库,鼓励外出进修学习,完善带薪学习、学费报销和空缺岗位快速补足等制度。另一方面,提升文职人员能力素质。统筹规划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区分来源类型,针对性抓好能力培养,对现役干部转改的文职人员,针对性开展岗前培训、“非转专”培训和“一对一”帮带活动,使跨岗和调剂转改文职人员尽快转变角色、融入集体;对纳编的原社会招聘文职人员,要严把纳编标准条件,突出岗位能力,调整细化岗位职责,努力提高一岗多责、一专多能本领;对新招录聘用的文职人员,要采取短期集训、送学培训、多岗锻炼等方式,提高军事素养,提升专业技能,尽快胜任岗位要求[12]。

猜你喜欢
演训野战高原地区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太空演训导调控制体系研究
基于机动数据的摩托化机动演训组织效果评估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告别“文战”,来一场情爱“野战CS”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小小野战兵
小小野战兵
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现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