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玮琨,祖少坡,李春林,张海波,郭冬生,黎力之
(1.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宜春336000;2.中国海口海关)
根据教育部,教高〔2012〕4 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注重创新,鼓励地方和高校大胆探索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提供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应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通过加强课程建设的改革力度,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教育质量。《家畜传染病学》作为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传染病病原形态、致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方法的课程。由于理论课程内容过于抽象,教学内容中所涵盖知识点复杂,而实际授课学时却在不断缩减,致使在传统单一教学手段下,学生多以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而畜牧兽医毕业的学生在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时,由于工作性质要求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找出发病根本原因,需要动物医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能力。此外,随着全球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工作的诊疗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在历经巨大变革。如何借助新技术辅助兽医诊疗,将在防控流行病发展过程中取得重要作用,这也成为畜牧兽医专业主干课《家畜传染病学》首要解决的教学改革方向。本研究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以执业兽医应试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尝试性引入翻转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家畜传染病学》的教学内容即使去除总论,仍然涵盖超过两百个传染病,理论上每种传染病都具有其特征性临床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多以两种以上传染病的混合感染为主,鉴别诊断具有一定难度。而大多数院校由于课时压缩,造成包括实验课在内仅有72 学时[1]。我国幅员辽阔,家畜传染病的流行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造成不同地区所流行的家畜传染病也不尽相同。在紧缩的教学时间中,教师不仅要在授课内容上抓住重点,还需根据当地家畜传染病流行情况精选教学重点。江西省赣西地区以生猪养殖业为主,呈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依据当地畜牧业养殖特点,在授课过程中突出讲解当地常见传染病,使学生能够快速分析病因做出诊断,从而制定相应防治方案,并组织人员开展防控工作为教学目标。另外针对我国现今发病和危害最严重的多发重点传染病,如诸如非典,非洲猪瘟和新冠等在理论和实际诊断中具有较强代表性和鲜明的特点的传染病进行精讲,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牢固掌握应对传染病的四字原则:养、防、检、治。对于多发常见传染病虽然引发各种不同传染病的病原不同,也应抓住鉴别要点。为方便学生记忆,可将带有共性的东西进行归类总结,根据器官病变性质或临床表现进行分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使学生从众多可疑因素中分离追查主要病因,从而合理使用综合防制措施。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临诊技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兽医诊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家畜传染病学》虽然是兽医专业里教材更新速度最快的一门,但是教材从编写到出版至少需要3~5年时间。以这个更新速度想赶上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有一定难度,所以尽量做到不把教学内容拘泥于教材[2]。科研期刊和互联网是收集资料丰富教学最便捷的手段,但是不够直观生动。教师应多参加专业性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理论动向。鼓励教师上门服务下场诊疗,在实践中了解家畜传染病的发展方向,明确重大疫病流行趋势,热点疫病性质特点,难点疫病处理办法,将教学理论和实际生产相结合,使授课内容更接近国情和省情,具有实用性及针对性。例如近年猪病增加严重,非洲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猪传染性胃肠炎等横行肆虐,一些新的诊断技术(lamp、ELISA- 试剂盒、单克隆抗体)和管理方法(全进全出、限位饲养、多点饲养)迅速应用到生产实践之中。在授课过程中增加这些与时俱进的案例教学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鼓舞,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避免学生刚刚毕业遇到这些问题时出现茫然和手足无措。
动物医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执业兽医和官方兽医分类管理要求,以培养合格兽医师为根本目标,满足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素质、能力、知识方面的要求。如掌握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掌握动物疫病与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防控技术;掌握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技术;掌握兽药使用技术;掌握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等基本能力;具有实验动物养护及动物试验的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初步创新创业能力。
我国为实施兽医体质改革规范动物诊疗市场,自2010年开始,实行职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其中预防科目占考试内容的30%,综合应用中预防科目还要占到25%,预防和综合应用考察的科目范畴主要以《家畜传染病学》这门主干课程为参考。这也就是说在职业兽医考试中,《家畜传染病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内容对于学生的执业兽医考试结果有直接影响。根据执业兽医考试大纲要求掌握65 种家畜传染病(12 种人畜共患病、4 种动物共患病、13种猪的传染病、9 种反刍动物传染病、2 种马病、14种禽病、5 种犬猫传染病、5 种经济动物传染病),应该立足教材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3]。现在大多数高校使用的《家畜传染病学》教材为陈薄言主编,该教材按不同动物的传染病编排,进行授课会发现,授课后学生很难发现各传染病间联系,机械的学习造成知识点理解深度偏差。为更好展示各传染病间联系和区别,每章结尾增加一次总结性划分,将传染病分为:消化系统传染病、繁殖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等。从而有机整合传染病相似之处,以便进行对比性讲解,使学生迅速掌握共性问题并抓住诊断要点,增强融会贯通能力。
翻转课堂最早由西点军校的西尔韦纳斯·塞耶将军在19 世纪早期提出[2],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为方便给缺席的学生补课,开始使用视频软件录制PPT 并附上讲课声音[4]。不久他们开始尝试让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辅导或对实验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最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推动翻转课堂模式在美国中小学广泛使用[5]。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以灌输式教育讲解知识,即使偶尔互动也是星星之火。在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上,扼杀了很多学生对知识探求的主动性和好奇心,只能被动接受,但是由于个体间记忆力差异,造成部分同学对某些知识点了解不深,而课下又自觉性不足,不能进行深入的巩固吸收。翻转课堂使学生从传统的课上听课转变为课下听课,重建学习流程。课前所选教学视频都是有针对性的阐述知识点。考虑到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在20min 左右,录制的视频一般都是15min 以内的短视频,这样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效期内,对于没听明白的地方可以暂停回放,兴趣不高疲劳的时候也可以停下休息,同老师进行在线交流。课上变成学生与老师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交流,老师可以从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剖析程度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进行深入辅导。从而使老师通过提问成为引导者,引导学生思索问题所在,进而组织学生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老师把握的方向下,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吸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的发散能力,实现轻松高效学习。
虽然翻转课堂有着诸多优点,但国内的教育发展水平及接受程度对于有着浓厚美国文化色彩的教育形式有一定抵触情绪,需要进行一定的本土化改良[6]。另外,翻转课堂需要老师不仅具有过硬的教学功底,熟练掌握教材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具有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资源组合开发与设计能力、课堂组织力、引导力及节奏掌控等多种能力。这些技能不可能短时间具备,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另外,高质量视频短缺,严重影响教学吸引力,虽然可以搜集利用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资源,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其他人的视频,往往不能完全反应自己的教学设想,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面对信息化需求,加强教师培训,学习视频剪切录制技术,增强教学资源制作能力是使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