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生科
现代医学认为,机体的免疫耐受及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临床肿瘤形成的关键因素。近年发展起来的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通过打破机体免疫耐受、逆转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的方法。经过多年肿瘤形成机制研究,通过与现代生物高科技技术结合,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
免疫力是指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我们平时熟悉的“免疫力”主要是指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异物(病毒、细菌等)的能力。其实,免疫力还应包括人体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而形成人体免疫力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目前人类对免疫系统运行机制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
肿瘤免疫疗法就是在近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系列治疗方法。目的是激发或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可见,医学上的“免疫治疗”概念,和百姓心目中吃点补品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想法不是一回事。肿瘤免疫治疗和进补无关,对于癌症患者而言,也不是简单吃点补品就能达到抗癌效果的。
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大体上分为主动免疫疗法与被动免疫疗法二大类。主动免疫疗法是通过激发和增强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使宿主产生抵抗疾病能力的疗法,包括肿瘤疫苗、免疫系统调节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被动免疫疗法即通过给宿主输注能直接杀伤肿瘤的效应细胞和(或)抗体的偶联物以治疗肿瘤的疗法,包括细胞疗法、小分子抑制剂、治疗性抗体等。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主要围绕着免疫靶点和免疫细胞展开,尤其是随着免疫检查点疗法、T细胞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TCR-T)和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等细胞治疗的崛起,PD-1、PD-L1、CTLA-4/B7等靶标的发现,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力和疗效得到了广泛肯定,已经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又一种肿瘤治疗模式。
正常情况下,人体里有非常完善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肿瘤细胞。但为了逃避免疫系统的监察,肿瘤细胞会分泌PD-L1/PD-L2因子,经过长期努力,通过和T淋巴细胞结合,使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不能很好地识别肿瘤细胞,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肿瘤免疫治疗又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主要是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PD-L2结合,重新激活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的肿瘤识别功能,并将肿瘤细胞消灭。
2011年,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上市,改写了肿瘤治疗的历史,将晚期肿瘤的药物治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针对部分患者存在“把好方法留在最后”的观点,我们想特别强调的是,免疫疗法只能清除少量、播散的肿瘤细胞,对于晚期的实体肿瘤疗效有限。临床实践表明,免疫治疗在患者“行为状态评分”较好的情况下使用受益更大,故常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方法联合应用。先用常规方法清扫掉大量肿瘤细胞后,再用免疫疗法清除残存部分,可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
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特点是作用持久,即患者一旦对免疫治疗起效,有效的维持时间会比较长,甚至部分患者在停药后仍然能持续获益,这与体内免疫系统的重新激活相关。国际临床研究汇总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免疫治疗展现出5倍于化疗的5年生存率(13.4%vs2.6%)。这是肿瘤免疫治疗随访时间最长的Ⅲ期临床研究,其中一部分患者已经停用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但依旧处于疾病缓解状态。
由于免疫治疗能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抗击肿瘤,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也更高,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概率较低。但也请注意,免疫治疗存在一种独特的不良反应——自身免疫性炎症。因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只要早期处理,绝大多数可逆转。
还有一点需要了解,即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假性进展”的情况。免疫治疗起效相对较慢,治疗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免疫细胞进入到肿瘤组织中,表现为病灶比原来变大了。但这时候往往患者的状况良好,症状也在改善。如果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去检查,又会发现肿瘤变小了。因此,患者看到肿瘤没有缩小,不要着急停药,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治疗。
最后要说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走到今天已历经数十载,肿瘤免疫治疗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我们应庆幸自己身处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理性看待药物与疾病的关系,充分应用好各种武器来应对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