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元
(南安市洪梅镇农业服务中心 362331)
2019 年10 月9 日,南安市洪梅镇山溪村某养殖场有32 头断奶仔猪突然发病。 而且发病猪均为猪群内体格比较健壮的猪。在发病后2h 开始出现死亡情况,从最初发病,共有4 头猪死亡。畜主给病猪注射青霉素,没有效果。 于是将病猪送检至我处。 以下是详细情况。
通过对发病猪进行临床症状观察, 可以发现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低下,有的病猪食欲完全废绝。 体温基本正常或略有升高。 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对病猪进行触碰时,其表现为不断嘶叫或者表现为呻吟声。 病猪站立和行走不稳,常表现出共济失调等症状,具体为行走时左右摇摆,有一头病猪不断转圈。 还会表现出盲目运动,如向前冲,乱撞等。病猪还喜卧。在体表不同部位均出现水肿情况, 尤其是在面部和眼睑等部位的水肿表现尤为明显。 有一头猪的颈部和腹部也表现为水肿症状。 当病情严重后,病猪倒地呈划水状。 前后肢均麻痹而导致瘫痪,不能够站立和行走。
对病猪进行剖检,可见其体型健壮,身体发育良好。 在胸腹部以及耳根部位和四肢等部位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瘀血, 外观呈现出紫红色。 眼睑部位肿胀,口腔黏膜苍白。 内脏大多表现为肿大。在胸腔和腹腔内有红黄色的积液。很快就会凝结成胶冻样的物质。 肝脏出现肿大和出血,外观为暗红色。 胃肠道的病变最严重。 胃底黏膜表现为弥漫性的出血。 在贲门处有水肿。 有一头猪在胃大弯处和胃底部也表现为水肿。 将水肿部位切开,可见在肌肉层和黏膜层之间有大量的胶冻样的物质。呈现红黄色。回盲瓣位置出现水肿,在盲肠壁上有一些溃疡。 还表现为出血性的肠炎。淋巴结部位有水肿情况。还可见到病猪的膀胱黏膜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将脑打开,可见脑硬膜下也有充血和水肿的症状。
通过对病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初步诊断这起仔猪发病为猪水肿病。 而后为了确诊病情,采用实验室技术来辅助诊断。 本病的诊断通过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3 种方法。
通过对发病死亡仔猪的肝脏、心脏和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无菌采集,并且进行涂片镜检。 应用革兰氏染液进行染色后,在视野中可见有大量革兰氏阴性的杆菌,菌体呈现出两端钝圆型,生有鞭毛、能够进行运动。 在视野中呈现出单个或者成对的排列。
将病料接种至麦康凯培养基上, 通过37℃的恒温培养,24h后可见培养基上有红色的菌落,菌落湿润、光滑、略微向上凸起。无菌挑取单个菌落置于载玻片上, 应用革兰氏染液染色后可见到与涂片镜检中一致的阴性杆菌。
将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灭菌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制成菌液,于腹腔内接种注射小白鼠4 只,接种剂量为0.2mL/只。 另外取2只小白鼠,注射灭菌蒸馏水。接种量也为0.2mL/只。在接种后12h观察小白鼠的变化。 试验组的小白鼠表现出神情呆滞, 呼吸不畅,精神不振和食欲下降等表现。 在24h 后有2 只小白鼠出现死亡,而后再经过12h 后又死亡2 只。 对照组的小白鼠未出现任何症状。 对病死小白鼠进行剖检,可见其肝脏和肺脏出现肿大,在腹腔内有大量的积液。
由此可以确诊发病仔猪为大肠杆菌引起的猪水肿病。
本病的治疗可以分为抗菌治疗和对症治疗。 抗菌治疗是针对大肠杆菌进行治疗。应用抗菌药物。 我们通过在实验室对病原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卡那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已经完全耐药。 因此采用卡那霉素进行治疗。 按照仔猪的体重,每50kg 的仔猪可使用50 万IU 的卡那霉素。 配合使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浓度为10%,用量为10mL/只。对症治疗是针对水肿应用强力水肿消注射液,剂量为0.5mL,每天注射2 次。还应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维生素C 和复合维生素B 等进行辅助治疗。 用此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d 后病猪就逐渐恢复健康,且未出现新发病猪。
本病可以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进行预防, 注射的疫苗为K88 和K99 基因工程的活性疫苗。 仔猪接种疫苗后能够获得被动免疫。
猪舍需要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 具有相对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能够受到太阳光的照射。 猪场还需要有运动场,供仔猪活动。仔猪在断奶前应当进行补料, 饲料中添加必要的矿物质和复合微量元素等物质,适当的补充硒和VE。断奶后的仔猪要在最初2周时间内限制蛋白质饲料的量。 给仔猪饲喂采取少量多喂的方式。 避免仔猪吃的太多过饱。可以给仔猪饲喂一些鲜嫩多汁的青饲料,以便能够加快肠道的蠕动和排便。
仔猪水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大肠杆菌也是养殖场的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 对仔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饲养,保持环境卫生。 如果发现有仔猪发病,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