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美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56653)
绿色食品是产自优良生态环境、 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 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1]。 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在我国淡水鱼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草鱼绿色养殖生产对促进我国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草鱼生产养殖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食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具体体现在草鱼生产产地应选择在符合要求的洁净的环境中;生产过程不能有有毒有害物质加入,且生产过程中副产品和衍生物又要保证其副产物(如废料、废水等)不对环境的造成污染;商品草鱼(即绿色食品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同时,草鱼销售中包装和贮藏运输过程符合绿色食品包装储运要求。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2]按照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对生产绿色食品水产品的渔业用水作出了明确规定, 因此在选择草鱼绿色养殖生产区时,应遵循:一、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水源充足,常年流量足够,饲料资源丰富,鱼塘之间互不相通;二、水温适宜,进排水通畅;三、交通便利,利于鱼苗、饲料、成品的运输;四、养殖区附近无污染源(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养殖区生态环境良好,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特别是水质必须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中对渔业用水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
环境管理主要是水质管理。 要严格遵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规定,经常对水源水质进行检测化验,做好水源的保护工作,防止周围污染物流入养殖区。
草鱼鱼苗必须来源明确优质健康,自繁自育的鱼苗亲本应来源于有资质的国家认定的原料场,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具备品种优良性状,条件具备的最好自繁自育为好,如从外地引进鱼种须经检疫合格方能引入。
草鱼绿色养殖生产投入品要求重点体现在饲料、饲料添加剂、渔药等的使用,要按照《绿色食品渔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的要求,选取安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消毒剂、抗微生物药、驱杀虫药等。
草鱼在自然水域取食水草为主,在绿色养殖中,可采用抛荒地种草开展以投喂青饲料为主搭配小鱼为辅的草鱼生态养殖,通过科学配比饲料,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充分提高饵料利用率。 青草饵料应柔嫩、新鲜、适口,同时搭配可投喂菜饼类及其他类补充饵料, 饵料要求无霉变、无污染、无毒性且饵料成品便于草鱼取食、易于消化,综合考虑绿色食品生产对转基因源饲料的要求限制,禁止使用大豆类蛋白性饵料(即豆粕)。 同时饵料投喂应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饲养过程中通过观察天气、水体情况及鱼的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做好生产记录。
在农业农村部 《启动2019 年全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中提出减少用药的5 条技术路线:一是使用优质苗种减少用药;二是控制病害发生减少用药;三是依法精准用药减少用药;四是推广生态养殖减少用药;五是加强日常管理减少用药[3],与水产品绿色生产要求理念基本一致。
草鱼绿色养殖生产过程中应首先加强品种选育, 提高养殖品种的自身抗逆能力,科学合理确定养殖密度,采用生态养殖、生物防治等措施,尽可能做到少用药或不用药。 如果必须使用渔药,则要选择《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中规定的产品,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的规定使用。 不应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基因工程技术所产渔药、为促生长而使用的抗菌药物、激素或其他生长促进剂等。 优先选择使用自然降解较快、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渔药,以保证生产地域环境质量稳定、水资源和相关生物不受损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同时应建立并保持水产养殖动物的预防和治疗记录。
一是发展渔业绿色食品兼具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4]。 通过对草鱼绿色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对水质进行综合调控,改善了养殖环境,保护水生生态环境,提升草鱼产品品质,通过优质优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业提质增效的现实需求, 通过发展草鱼绿色养殖生产可有效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