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尚国
(吉林省和龙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33500)
动物检疫是保证肉类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决定着肉类食品是否能够流入市场,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 很多地区受到人员素质和检疫设备的影响,在检疫工作中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造成国民利益受损,威胁公民身体安全。 因此需要针对动物检疫问题展开分析,加以改进,提高食品安全标准。
随着动物检疫工作的发展,政府部门逐渐调整检疫工作安排,政策的实施需要设备的支持,缺少先进的检疫设备,很难保证检疫效率。 由于检疫设备落后,难以保证检疫质量,造成检疫结果不准确。 一些携带病菌的动物存在质量问题,但检疫结果是合格的。 未达质量标准的动物会流入市场, 威胁人们的食品安全。 更换先进设备对于操作人员和资金提出较大要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区域, 难以满足设备更换要求, 造成设备水平参差不齐。
动物检疫具备特定的程序,具备固定的标准和参数,在目前检疫工作中,由于检疫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检疫人员没有接受专业训练,了解的检疫知识较为落后,不能实践当前检疫政策。 一旦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向上级机构借调人员,影响检疫工作的展开。 检疫期间,工作人员未注意检修维护,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影响检疫质量。
我国动物养殖多为散户或者小规模养殖,农户自行养殖缺少统一管理,很难满足检疫要求。 农户私下进行销售,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整改,检疫工作中的安全标准也存在一定差异, 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区域, 检疫不规范问题较为明显。
动物检疫工作需要得到一个完整的流程,必须要加强基础设施,主要从检疫设备和检疫仪器两方面建设。 政府部门要增加对检疫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提高各检疫机构技术水平。 引进先进设备后,要求供应商到检疫部门中指导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保证工作人员都能掌握操作方法。 防疫技术是防疫工作的核心部分,不同地区之间需要加强技术交流,互相分享防疫工作经验,才能及时了解先进技术,学习工作经验,提高检疫水平。 检疫部门要根据当地检疫情况,根据工作内容划分工作范围,形成合力的分工,在工作过程中相互配合,构成完善的动物检疫系统。
如今吉林省检疫工作投入增加,扩大养殖场规模,但是忽略了检疫工作培训。 高校设置了动物检疫专业, 邀请专家指导工作,但是人才培养效果不佳,很多动物检疫工作人员都进入到食品企业中工作,由于待遇水平较低,工作量较大,造成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无法满足检疫工作的需要。 因此检疫部门需要提高检疫人员福利待遇,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重视对全体检疫人员的培训,邀请专家到检疫机构中讲座,让检疫人员坚持学习检疫工作的先进知识,更好地发挥出检疫工作职能。 同时要统一各地检疫部门的沟通机制,让检疫部门能够形成完整的检疫网,并加强工商部门、公安部门等的联络,建构一体化检疫防疫网络,对检疫工作展开全面的管理。
如今我国检疫工作的立法并不完善, 很多动物的检疫标准以及流程并不明确,造成检疫工作缺少参照标准,影响到检疫工作质量。 检疫部门需要根据当期情况展开综合调查,总结国内外检疫工作经验,保证检疫工作有序进行。 各地区村组织需要详细统计动物养殖户,建立当地适用的检疫标准以及流程,严格按照检疫标准展开检疫工作,严格控制销售许可证的管理,避免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尤其是产地标识工作, 如生猪屠宰场必须要具备产地检疫标识才能进行屠宰[1]。要避免传染源的出现,杜绝无序流通的问题。 同时需要加强养殖户防疫管理,在各个村镇宣传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社会群众的积极性。 另外需要加强对屠宰场的管理, 尤其是私宰现象,加大处罚力度,落实屠宰审核。 同时检疫部门需要将检疫报告完整的保存备份,做到有据可查。 同时要开通社会监督渠道,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检疫工作的监督中,维护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肉食食品成为老百姓饭桌上的主要食物,随着权利意识和思维观念的加强,社会公众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为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国民食品安全, 检疫部门必须要着重改正检疫工作问题, 提高检疫工作质量,提高检疫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