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占良
(河南省夏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76400)
当下一些养殖场虽然对于常见的猪疾病有着预防、 诊断、治疗的方法与手段,但整体的疫病防治效果却不够理想,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其病原复杂无法轻易根除而导致频繁复发,不仅挫伤了养殖人员的积极性, 更是危害了养殖场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发展。
猪瘟是由CSFV(HCV)病毒即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败血性、热性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特征极其复杂。 临床症状最常见表现为高热稽留、器官广泛性出血、坏死、梗死、小血管壁变性等特征。 若发现生猪高热41℃以上、扎堆取暖、喝脏水等发热症状;便秘后下痢、便有肠黏膜与血丝;仔猪患结膜炎且有脓性分泌物;鼻端、耳等少毛部出血或起红斑等各种症状时,生猪养殖人员应当提高警惕性,仔细观察、确诊并进行科学隔离治疗。 除此之外,猪瘟还会造成繁殖障碍易引发母猪流产,而猪瘟的发病群体广泛,不分年龄、品种、性别、季节等生猪都易感染,但其高发期生猪群体便是繁育期母猪和发育阶段的仔猪, 因此一旦发病便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猪瘟为病毒性传染性猪病,发病率、死亡率双高,且具有极大的传染能力,危害剧烈,因此生猪养殖场和养殖户应当加大对猪瘟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与落实。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即猪丹毒杆菌引发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红斑丹毒菌丝具有极强的活性与外界环境适应力,因此猪丹毒的感染源多种多样如土壤、饲料、饮水等都能有红斑丹毒菌丝存活,通过消化道感染、皮肤破损接触及蚊蝇等吸血昆虫叮咬等途径对生猪进行感染与蔓延传播。 感染后病猪具有高热、皮肤出现疹块、皮肤坏死、急性败血症等主要症状,其发病迅疾,短时间内病猪体温急剧升高并分泌红色眼屎, 其后一段时间可见皮肤长有大量红色疹子等。 猪丹毒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与传染性,虽发病迅疾,但症状鲜明,养殖人员应当及时观察注意,尽早发现诊断,科学隔离治疗。
猪链球菌病主要由链球菌引起的猪多种疾病的统称,其分为急性型猪链球菌病和慢性型猪链球菌病。 急性猪链球菌病常导致猪只患脑膜炎或出血性败血症, 而慢性猪链球菌病往往引发猪只的关节炎、淋巴结化脓等病症。 猪链球菌病一般发病、蔓延传播均有爆发性、突然性,若患病一月后仍未致死,便会由急性型转为慢性型疾病, 最重要的是猪链球菌病能够引发人畜共患,是一种危险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其危害巨大。
猪呼吸道遭到感染后,但其面部会受到影响发生形变,部分器官组织被抑制生长,饲料利用率、整体生长速度降低;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表现明显,虽然总体死亡率并不高,但明显影响猪只的生和发育, 对养殖场的生猪养殖效益具有极大损害。 且猪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并发综合症,其通过空气传播,较易扩散,一旦感染便会降低生猪的免疫能力,使猪只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
生猪养殖业最关键重点的工作便是增强猪只的免疫力,以使猪只对常见的各类传染性疫病能够免疫防控, 其中效果最佳又方便的防疫方式便是对猪只进行疫病疫苗接种。 如对猪瘟、猪丹毒等疫病的防控工作主要便是通过注射疫苗来强化猪只机体内的抗体,从而预防疫病的发生,避免造成危害。 而猪的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特点是交叉感染且人畜共患,其病原复杂多变,因此在防控的基础上,如果仍旧有猪只发病,养殖人员一定要仔细观察、诊断,并及时将生猪隔离,若防控工作没有做到位,应当对病猪进行扑杀、焚烧、深埋工作,及时消灭传染源,从根源上消除疫病发展蔓延的可能,尽可能减少养猪场的经济利益损失。 尤其是非洲猪瘟此类无疫苗和治疗特效药的疫病, 更应当进行彻底完善地清理,防治疫病的扩散化。 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养殖工作中,养殖人员应当提高警惕,保持较高的防疫意识,通过科学的防疫程序与技术,尽可能将疫病防控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以保证生猪健康的生长发育, 保障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与猪产品的质量安全。
除了疫苗接种防治疫病外, 养殖人员还应当进行综合防疫工作,以补充疫苗防疫的不足之处。 如保持养殖场地和猪舍的定期消毒、通风透光、干净卫生;按照科学剂量在饲料中添加增强生猪机体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 避免生猪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对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患病猪只,及时诊断、隔离,科学治疗,如果病情控制不住也应当及时淘汰、深埋处理等措施,对猪疫病防控工作进行科学、完善的综合性开展,多管齐下,以更好地保证养猪场生猪的健康生长发育。
综上而言, 在养殖过程中, 猪常见疫病的防控工作不容忽视,加强生猪疫病的防控工作,采用多种方式综合手段来对病猪进行有效的防疫、治疫,对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具有极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