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华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712100)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鼬科、浣熊科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病,其中三月龄至六月龄的幼犬最容易感染,且死亡率高。 随着犬类年龄的增长感染几率会逐渐减少。 处于哺乳期的犬类由于存在母源抗体, 很少被感染。 患病犬类和携带病毒的犬类都可以通过粘液、唾液、粪便等进行传播。 犬瘟热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能够在低温状态下存活数年,对紫外线、高温、干燥环境有很强的敏感性[1],50℃~60℃下30min 灭活。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烈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特征[2]。 犬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一般存活在动物的粪便、唾液、呕吐物中,病犬经治疗后,仍具有携带致病菌的可能,存在传染风险。 该病毒对多种理化因素和常用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温室环境下存活3 个月后感染性仅轻度下降,在粪便中课存活数月至数年;对甲醛和紫外线等较敏感。
犬瘟热与犬细小病毒若两种感染其一, 治疗难度比较大;当犬瘟热与犬细小病毒混合感染时,情况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可想而知。
拉布拉多犬,雄性,2 月龄,体重为5kg,未接种过疫苗。主诉食欲低下、精神沉郁,呕吐、腹泻。
该病犬鼻部干燥、眼结膜有浓密分泌物,体温40℃,呼吸急促,肺部听诊有湿罗音。
2.2.1 CDV 和CPV 诊断试剂盒检测 采集病犬眼鼻处的分泌物进行CDV 检测,粪便进行CPV 检测。10min 后,CDV 与CPV试剂盒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可能为两者病毒交叉混合感染。
2.2.2 血常规检查 使用EDTA 真空采血管,前肢静脉采血,采用全自动血球仪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红细胞总数 (RBC)为4.56×1012/L, 参考值5.5×1012/L~8.5×1012/L, 血红蛋白(HGB)95g/L,参考值110g/L~190g/L,红细胞压积(HCT)34.2%,参考值39%~56%,提示贫血。
2.2.3 血液生化检查 前肢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 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分析, 结果显示LDH、GGT、UA 的数值有所上升,而CREA 和GLU 的数值下降。
2.2.4 电解质和血气分析 采集静脉血后分离血清, 使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pH 值升高,PCO2、HCO3、TCO2降低。
表1 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
X 射线检查发现, 病犬肺部的阴影面积有增大的趋势 (图1)。
图1 病犬肺部X 线片
综合上述检查结果, 确诊为犬瘟热与犬细小病毒交叉混合感染。
第一阶段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和特异性治疗。清热消炎,补充生理盐水,注射葡萄糖补充营养,适当补钾;注射犬瘟热抗体、犬细小病毒抗体;第二阶段治疗,注射犬瘟热单克隆抗体,结合使用干扰素和胸腺素[3],并进行静脉输液[4]。
病犬在治疗初期,中性粒细胞核右移,且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持续下降,到中后期白细胞数量上升,机体逐渐恢复,在外源抗体的输入下淋巴细胞数量有明显的提升(见图2,3)。
图2 治疗期间白细胞数值的变化
图3 治疗期间淋巴细胞数值的变化
图4 治疗后的肺部X 线片
第一阶段治疗完成后对病犬复查, 结果显示犬细小病毒转化为阴性,而犬瘟热病毒仍为阳性。 第二阶段治疗后复查结果表现为犬瘟热和犬细小均转为阴性, 病犬体征和各项生理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
病犬为犬瘟热与犬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断治疗与单独患犬瘟热或单独患犬细小病毒肠炎型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犬瘟热呈现出双相热,病体在患病的最初,体温高至40℃左右,持续1~2d 之后降到正常状态,之后再次升高。 眼角流泪,有脓性分泌物附着在眼帘位置。犬细小病毒病肠炎没有这些症状。犬瘟热病例出现在大型犬、中型犬上,表现在首先排出少量粪便,粪便稀、或是油状,随后便秘,多日不排便。小型犬的表现是腹泻。临床治疗都会选择对症治疗、多支持疗法,另外还应该注意清洁,保护眼鼻部位的清洁,适时使用定量的抗生素。 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症状的犬类,比如脱水严重、呕吐和腹泻明显的病犬,应该禁止喂水;如果是中枢神经患病的犬类,在出现抽搐之前,就使用抗惊厥药,用以控制犬类出现抽搐的程度。 治疗过程中,如果犬类腹泻现象、呕吐现象停止,在停止之后的24~48h 内可以给予少量的食物和水。
犬类混合感染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后,肝肾器官受到损伤,体内蛋白质合成功能下降,引发低蛋白血症;腹腔积液、四肢末端出现水肿,体内电解质紊乱。 病毒在破坏肾脏之后,肝脏快速衰竭,机体代谢停止、出现代谢性中毒,最终导致病犬死亡。
针对这种犬瘟热病毒与犬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 应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方式,对症治疗并结合支持疗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坚持以抗病毒、抗菌消炎、治腹泻等措施综合治疗。 除此之外病犬在治疗期间要进行隔离,保持室内的清洁干净,并加强对饲养环境及接触使用过的器具消毒。 对于易感犬要定期接种疫苗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