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0-02-14 12:31吉红玉邵蒙苏余海霞朱瑞雪曾方兴郑仲华
吉林中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茴香行气干姜

吉红玉,邵蒙苏,余海霞,朱瑞雪,曾方兴,郑仲华*

(1.郑州市中医院,郑州 450007;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3.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46;4.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含茴香醚、爱草脑、小茴香酮、洋芫萎子酸、油酸等脂肪油、挥发油、甾醇及糖苷、生物碱等。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等功效。本文对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运用小茴香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探讨小茴香临床用量以及配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小茴香临床应用。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医籍中常用小茴香配伍其他中药治疗疝气、睾丸冷痛、经期腹痛、痛经等多种疾病。如明·《景岳全书》暖肝煎,小茴香(二钱约7.4 g)暖肝散寒、理气止痛,配伍肉桂温肾暖肝、祛寒止痛,治疗肝肾不足,寒凝气滞之睾丸冷痛、疝气或少腹疼痛;如宋·《圣济总录》天台乌药散(诸药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小茴香(半两约20.7 g,每日服用量不详)温经止痛,配伍高良姜暖肝散寒止痛,治疗肝经寒凝气滞而致的小肠疝气,少腹牵引睾丸疼痛;如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黑锡丹,小茴香(一两约41.4 g,每日服用量不详)暖肝散寒,配伍沉香温中降逆、纳气平喘,肉豆蔻温中调气,治疗真阳不足,肾不纳气,浊阴上泛,上盛下虚之证;如清·《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小茴香(七粒)温经止痛,配伍温阳之干姜、肉桂,三者合用散寒通阳、温暖冲任,治疗小腹寒滞瘀积,或妇女冲任虚寒,瘀凝内阻,血不归经所致之少腹积块、经期腹痛、崩漏等;如清·《沈氏尊生书》导气汤,小茴香(二钱约7.5 g)暖肝散寒、行气止痛,配伍吴茱萸温阳祛寒、理气止痛,治疗肝寒气滞导致的小肠疝气,小腹疼痛等。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朱良春 朱良春治疗阳虚水带,脾肾阳虚白带如水,以温经汤为基本方加减,常辅以露蜂房、鹿角霜、炒小茴香通补奇经,固摄肾督。其中鹿角霜温肾助阳,露蜂房祛风攻毒、散结止痛,二药合用,具有较好的温阳解毒、祛风胜湿、涩精止带之功。朱良春谓之:“二药为专治虚寒带下如注之有效配伍,若随证配伍小茴香则疗效更佳”。小茴香温经散寒,常用量为6 g[1-2]。

2.2 张志远 张志远常用小茴香配伍肉桂、干姜治疗肾阳亏虚或寒凝血瘀导致的痛经,小茴香暖肝散寒,干姜、肉桂温补脾肾,三者合用散寒通阳、温暖冲任,常用量为3~6 g[3];自创通经孕子丸治疗血瘀不孕症,其中小茴香、肉桂、干姜三药配伍,共奏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之功,常用量为15 g[4];以小茴香配伍吴茱萸温经散寒止痛,治疗肾阳虚损,寒客冲任导致的不孕症,常用量为6 g[5];自拟小升降汤治疗脾阳亏虚导致升清降浊功能障碍之症,小茴香配伍神曲、大腹皮消食和胃,行气导滞,改善浊阴不降引起的脘腹胀满,常用量为3 g[6];以古方还少丹治疗早泄病,证属肾脏阴阳俱虚,其中小茴香配伍肉苁蓉、巴戟天温肾助阳,补命门之火,其药物组成为:熟地黄200 g,枸杞子、山药各150 g,山茱萸、茯苓、炒杜仲、川牛膝、肉苁蓉、楮实子、小茴香、巴戟天、远志、五味子各100 g,石菖蒲50 g,大枣100 个(去核)组成,入蜂蜜炼为丸,每次10 g,日3 服[7]。

2.3 李振华 李振华以经验方温经止痢汤治疗痢疾,证属脾气亏虚、寒湿内蕴,其中小茴香散寒理气,吴茱萸、桂枝温脾阳而祛年久之寒湿,三者合用祛寒理气通阳,常用量为12 g[8];自拟清心豁痰汤治疗肝郁脾虚之脏躁病,方中小茴香温阳行气,香附疏肝解郁,乌药气雄性温、快气宣通,三者合用理气和胃、行气解郁,常用量为5~10 g[9-10];自拟香砂温中汤治疗肝郁脾虚、胃失和降之痞满不适,以小茴香配伍行气散结之陈皮、半夏、砂仁,共奏降气和胃消痞之功,常用量为10 g[10]。

2.4 李玉奇 李玉奇认为返流性胃炎主要病因是中气亏虚,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内压力降低,胆汁等碱性物质返流损坏胃黏膜屏障所致。治疗宜大补元气,健中和胃,药性宜碱宜温,忌酸忌凉。以小茴香配伍炮姜温中散寒,温而不燥,少火生气,常用量为5 g[11-12]。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李家庚 李家庚针对病程长达十余年的慢性结肠炎,以其痛泻日久,中阳不振,寒湿互因,积滞由生,证属虚实夹杂者,治以健运中阳、涩肠固脱,以理中汤合桃花汤化裁,辅以小茴香、陈皮理中祛湿,用量为6 g[13]。

4 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肉桂、干姜 治疗痛经、月经过少、不孕症等属于寒湿瘀阻胞宫,三药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小茴香10 g,肉桂6 g,干姜6 g[14]。

4.2 配伍乌药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二药合用散寒止痛,改善会阴、少腹、腰骶、腹股沟、睾丸等部位剧烈疼痛,小茴香10 g,乌药10 g[15]。

4.3 配伍荔枝核 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二药入厥阴肝脉温阳散结,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意,小茴香6 g,荔枝核6~9 g[16]。

4.4 配伍葫芦巴 刘奉五经验方暖宫定痛汤(橘核9 g,荔枝核9 g,小茴香9 g,葫芦巴9 g,延胡索9 g,五灵脂9 g,川楝子9 g,制香附9 g,乌药9 g)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小茴香和葫芦巴暖下焦,祛寒湿,强化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功,小茴香9 g,葫芦巴9 g[17-18]。

4.5 配伍吴茱萸 治疗肝阳虚导致的经间期出血,二者合用温肝散寒、行气止痛,小茴香10 g,吴茱萸5 g[19]。

4.6 配伍沉香 秦月好以小茴香配伍沉香作为促排卵经验药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不孕症,小茴香、沉香合用温肾阳暖少腹,可促进成熟卵泡顺畅排出,小茴香6 g,沉香6 g[20]。

4.7 配伍川楝子 治疗难治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活血药中辅以小茴香、川楝子,二药一寒一热,寒热相遇,气机激荡,破积滞,小茴香15 g,川楝子9 g[21]。

5 小结

通过总结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小茴香及其用量经验,得出临床汤剂用量多为3~1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择小茴香最佳用量与配伍。如小茴香温补肝肾,散寒止痛,可配伍肉桂、高良姜、干姜、吴茱萸、鹿角霜、巴戟天、葫芦巴,治疗妇科疾病(阳虚水带,痛经,崩漏,不孕症,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间期出血,慢性盆腔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早泄,前列腺增生,鞘膜积液),疝气,为3~15 g;小茴香理气和胃,通阳散寒,可配伍神曲、大腹皮、香附、乌药、陈皮、半夏,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寒凝腹痛,痞满,痢疾),治疗脏躁病为3~10 g。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小茴香具有抗炎、镇痛、保肝、抗肝纤维化、改善胃肠功能、调节免疫、抑菌等药理作用;临床运用小茴香正常汤剂剂量下(3~15 g)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应注意其不适用人群(阴虚火旺者慎用;肺、胃有热及热毒盛者禁用)。本文旨在继承古现代医家经验,明确小茴香治疗不同疾病、证型、症状时的最佳剂量及配伍,进而指导临床合理且有效地使用小茴香,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小茴香行气干姜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小茴香购销平稳
枕边常备小茴香,缓解失眠护颈椎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小茴香挥发油贴剂体外释放和透皮性能的研究
小茴香及其盐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