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军
(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水产畜牧兽医站 545307)
随着养猪业不断发展,母猪繁育投入力度日益增大,对母猪难产问题也引起高度重视, 尤其是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母猪难产病例不断增加,对母猪繁育造成严重影响,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母猪难产处理,在提高母猪饲养经济效益基础上,推动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1]。 本文也结合母猪难产原因及判定标准,根据母猪难产种类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 希望能够发挥参考作用。
对母猪难产原因进行概括,主要有:(1)娩出力弱,一旦母猪出现过瘦或者过胖情况,分娩就极容易出现娩出力弱状况,导致母猪无力产出仔猪;(2)产道狭窄,母猪出现产道狭窄情况在于骨盆腔较为狭窄, 又或者是母猪发育不够完全或者骨盆骨折后愈合不好导致,实际分娩时就很容易出现难产情况;(3)胎儿异常,简单来说就是分娩时出现胎位不正、胎儿过大、胎儿畸形等情况,会使母猪难产机率升高,尤其是在育肥母猪挑选以后,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母猪饲养,最终导致母猪子宫、盆腔发育不好,无法避免的也会引发难产情况[1]。
母猪难产的判定标准为:(1)母猪生产羊水已经流出1h,但是仔猪还未产下;(2) 正常情况下母猪产仔间隔介于15~30min之间, 一旦产仔间隔超过40min, 就可以判定为出现难产情况;(3)从第一个仔猪产下到整个产仔结束用时超过5h,就可以判定为母猪难产。
针对体弱、过肥、产程较长引起的娩出力弱的情况,可以采取药物助产和人工助产方式加以解决。 其中药物助产主要是使用催产素,然而实际运用时需要满足羊水破、子宫口开和骨盆开三个先决条件,并且产道中胎儿没有出现停滞情况。 如果母猪在之前已经产下一头或者几头仔猪,并且出现停止生产情况,这时候使用催产素就比较危险,再加上出现胎儿过大、停滞在产道等情况,使用催产素会导致子宫阵缩和胎儿拥挤,最终也会因为供氧不足而出现死亡情况,这就要求采取人工助产措施,保障母猪正常完成仔猪生产[2]。
当母猪出现产道狭窄情况时, 需要接产技术员按照正常规程进行助产,手也不能过于频繁的出入母猪产道,以防止出现产道水肿状况。 若生产中出现胎势不正状况,一方面可以采用徒手牵拉法,用手通过母猪骨盆进行助产,当助产员手无法通过母猪骨盆,而胎儿又因为胎位不正无法达到骨盆处,这时候可以使用三个手指扣住胎儿可以接触的部分,如正生的夹住下颚,倒生的夹住后腿往外拉,可以取得较好助产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器械法,较常运用的器械主要是铁丝和科钩,助产时要先用手触摸到仔猪耳后部,再使用科钩贴着手臂进入产道,将钩尖挂到仔猪眼眶上,通过一只手把握钩子,另一只手拉动产科钩,可以拉出仔猪,整个操作需要保持动作缓慢,以避免对母猪和仔猪造成伤害。 另外,整个助产过程若确定仔猪已经死亡,就可以充分利用助产科钩缓慢拉动帮助仔猪出入产道, 甚至还可以采用子宫内分解方式进行处理。
母猪生产若出现胎儿过大情况,就会增加难产机率,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上述提到助产手段依然无法取得理想效果, 就需要采取剖腹产方式,促进母猪安全生产和提高仔猪生存率,具体实践中需要让母猪呈横卧状态, 待完成术前准备和清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实施剖腹产手术,整个过程中手术切口长度应控制在15~20cm 左右,通过分离皮下脂肪和肌肉有机膜,然后剪开腹膜将一侧子宫孕角取出,通过子宫体近侧纵向切口取出仔猪,最后对外露部分进行清洁、消毒和缝合,为有效防止感染情况发生,还要加强母猪术后护理,并结合母猪实际状况对抗生素进行科学合理使用[2]。
在本文中,对母猪难产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是从母猪难产原因及判定标准展开,母猪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难产情况,不仅会威胁到母猪生命安全,还会降低仔猪存活率,因此需要对母猪难产处理引起重视,要求结合母猪难产种类,对药物催产、人工助产和剖腹产进行科学合理运用, 以避免母猪难产造成不必要损失,并推动养猪业获得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