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在青少年周围性面瘫的应用探讨

2020-02-13 00:32张华兴铜鼓县人民医院中医部江西铜鼓336200
江西中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银翘散伏邪鼻唇

★ 张华兴(铜鼓县人民医院中医部 江西 铜鼓 336200)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性疾病,又称为“口眼歪斜”,常以面神经管及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症变化为主要病理特点[1]。现代医学多采用激素、抗病毒药物及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法,尽管早期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激素依赖和毒副作用,以及患者不易接受等问题。周围性面瘫归属于中医“中风-中经络”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病性是本虚标实,本虚以手足太阳、阳明等经虚弱为主,标实为经络气滞血瘀,然而实际临床不难发现,单纯从“气滞血瘀”“祛风通络”“解肌”论治青少年型面瘫疗效不佳。笔者认为青少年周围性面瘫病因不仅与“时邪”相关,更与“伏邪”密切联系,病机趋势大多容易从“热化”,临床治疗多从散“时邪”和透“伏邪”入手,以银翘散为主方,不使用激素及抗病毒类药物,疗效满意。

1 青少年周围性面瘫病因病机再认识

1.1 “伏邪”是青少年周围性面瘫的重要病因 一般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生缘于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面部经络感受风寒或风热等时邪,导致经脉痹阻、经筋功能失用,从而出现喎僻等症。实际临床中不难发现,无明显“时邪”诱因所致的青少年周围性面瘫不在少数,探究其因,伏邪是重要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有“感而即发”与“伏而后发”之分。伏邪学说较早源自《黄帝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2]意指冬季感受寒邪后,未即时发病,到春季时容易诱发温病。因此,被多数后世医家称为伏邪学说的理论基础,后世温病家称之为“伏气”。《素问·疟论》篇中指出:“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不寒。”意在说明邪毒伏藏于人体一定部位,不即时发病,至春或多年后或为新感之时邪引动,或随正气充盈伏邪外发而致病,篇中进一步指出邪气伏藏的部位可以在诸阳之经络、经筋等,其中邪毒未到阴经则表现但热不寒的“热化”趋势。医家章虚谷在《温热经纬》中指出:“邪伏血气之中,必随生阳之气而动,动甚则病发。然其发也,随气所注而无定处……如仲景所论,或发于阴经,或发于阳经,正合《难经》之言。”亦说明正气不足虽是发病的基础,但又进一步指出伏邪的发病与伏邪流窜部位的正气强弱密切相关。综上所述,邪气之所以能伏藏于人体,总赖人体正气亏虚,更与具体某经络脏腑的气血盈亏状态有关。

目前现代医学一般认为,Bells面瘫主要的病因病机是病毒感染导致面神经及周围组织水肿,最终导致所支配的肌肉失去运动感觉功能[3]。不难看出,周围性面瘫与普通病毒性感冒的机理类似,都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及病毒感染所致,而两者的区别在于病毒感染的位置不同,但两者的病因都是病毒感染。若以中医思维进一步分析病毒特点,不难发现,病毒属于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为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具有潜伏的特性,对于人体而言,病毒是典型的伏邪。

1.2 邪伏阳络、外感而发、易从热化为青少年面瘫的重要病机 周围性面瘫以“眼睑闭合障碍”“耳后疼痛或听觉过敏”“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经络循行理论,手足太阳、阳明、少阳等经络是其主要病位。对于人体而言,三阳经络是首道防线,为伏邪容易潜藏之所,故邪伏阳络是面瘫发病的重要基础。面瘫的病变部位以头面为主,头面为“诸阳之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诸阳之会,皆在于面。”[4]《易·乾》也指出“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发病受“天气”影响,天气的变化产生六淫之邪,人的头面部经络首当其冲,伏邪受外感时邪诱发致病,同时又因受邪经络部位性质不同而出现病机转归不同。方隅的《医林绳墨》云:“大抵高巅之上, 惟风可到,故用味之薄者, 为阴中之阳,取轻扬而亲上者也,加玄参、花粉、连翘、芩、栀之类,慎不可偏于风治,而专用风药。头为诸阳之首,位高气清,必用轻清之剂, 随其性而达之。况且风火同源。”亦指出病机的变化与病位和体质相关。借此进一步分析青少年面瘫的病位病机转归特点,可以发现,一方面,青少年的体质为稚阴稚阳之体,三阳经之气血尚不充盈,伏邪容易隐藏于此道防线;另一方面,青少年的体质偏于多阳少阴,病机多易“热化”。

2 方药分析及治疗思路

银翘散是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治疗温病初起的名方,从条文“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5]可以看出,银翘散一般用在温病初期,作用于上焦卫分,符合青少年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病位特点。方中银花配连翘轻清透表,清热解毒。《本草正义》载“凡花皆主宣扬疏滞”,银花具有宣扬散滞之用,连翘散热结消肿解毒,共为君药。臣以牛蒡子、薄荷疏散风热透邪。佐以辛温荆芥、淡豆豉疏风散邪,桔梗宣肺以行气,竹叶清热存津,用甘寒之芦根清热生津。甘草调和诸药。纵看全方以清宣散邪为特点。在药物煎煮方面,煎煮时间尽量缩短,一般以水开后七八分钟为佳,意在取其轻清。本方无论在方药剂量、药性还是煎煮法方面均体现“治上焦如羽”的思想。

目前,中医临床对周围性面瘫多从“祛风通络”“行气活血”“解肌”等入手,或多配合早期激素冲击治疗,虽能获一时之效,但后期恢复较为缓慢,且病情容易反复,究其根本在于“伏邪”未透。喻嘉言的《医门法律·痢疾门》指出:“邪陷入里,虽百日之久,仍当引邪由里出表,若但从里去,不死不休。”[6]笔者临床治疗此类面瘫多分期分步进行,初期以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减散新感时邪,中期以玉屏风散合四物汤加减益气扶正、调血养血为主,后期再以银翘散加减透伏邪收工。

3 验案举隅

3.1 病案一 邓某,女,19岁。2019年3月4日初诊。主诉:口眼歪斜3天。现病史:患者自诉3天前因外出游玩后出现面部肌肉跳动,次日晨起漱口时自感左侧面部僵木,口角流涎,遂来就诊。刻症:左侧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左侧鼻唇沟变浅,流泪,四肢肌力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浮略数、关脉有力。辨病为“面瘫病”,中医辨证属“风温犯表”。方拟银翘散加减。处方:金银花12 g,连翘 12 g,桔梗 6 g,牛蒡子15 g,竹叶6 g,甘草6 g,南沙参 15 g,菊花12 g,白芷10 g,蝉蜕6 g,荆芥6 g。服上方4剂后,面部表情较前明显自然,眼睑可闭合,鼻唇沟渐深,流泪明显减少。考虑外邪去半,故去方中菊花,稍减银花、连翘用量,继服5剂后,眼睑可自由闭合,皱眉时两边额纹基本对称,面部表情自然,鼻唇沟对称,面部无僵木不适感,舌淡苔白,脉细、关欠有力。考虑邪退正亦虚,拟玉屏风散合四物汤加减。服方7剂后,面部表情基本正常,亦无麻木不适感。继服银翘散加减,5剂后痊愈。

3.2 病案二 李某,女,11岁。2019年5月11日初诊。主诉:口眼歪斜4天。现病史:患者家母代诉,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表情异常,当时未在意,后见口角流涎,闭眼障碍,遂来就诊。刻症:左侧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左侧鼻唇沟变浅,流泪,四肢肌力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浮、关脉尚有力。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风温犯表”。拟方银翘散加减。处方:金银花10 g,连翘10 g,桔梗6 g,牛蒡子12 g,竹叶6 g,甘草5 g,芦根8 g,板蓝根12 g,蝉蜕6 g,荆芥6 g,北防风8 g。服上方5剂后,眼睑可闭合,额纹渐现,面部表情僵硬明显减轻,鼻唇沟渐深,舌淡苔白,脉细、关欠有力。考虑邪退正亦虚,故守原方去蝉蜕、防风,加黄芪10 g、当归8 g、白术10 g。服方5剂后,面部表情基本正常。继服银翘散加减,5剂后痊愈。

猜你喜欢
银翘散伏邪鼻唇
李忱主任从“伏邪成瘀”论治DKD理论经验*
寻找伏邪的蛛丝马迹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Based on FP-Growth Algorithm to Excavate Medication Rul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or Radiation Esophagitis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吃了银翘散,要注意什么
吃了银翘散,要注意什么
伏邪概念实质探析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容量提升理论指导下的鼻唇沟填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