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精准施教的路径探析

2020-02-12 19:34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思交际精准

李 奇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贵阳 550004)

关键字:大思政;思政教师;精准施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①因此,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育人作用无可替代。但就目前高校思政课的开课效果来看,课堂上基本都是低头一族,学习氛围比较差,学生普遍反映很无聊,远远没有达到思政课最基本的理想信念教育。究其原因,这和当前思政教师的“填鸭式”、照本宣科、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当前固化的教育模式,思政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面对各种各样、有着不同诉求的学生,很难做到精准施教。所以探索高校思政教师精准施教的路径对于改变当前的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一、高校思政教师精准施教的重要意义

(一)根本上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准施教是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基石,要不断树立分类指导与精准培养相统一的理念,精准施策。高校思政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立德树人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因此从整体上讲,高校思政教师的精准施教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利于更好的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点,以为人民服务人生观为坐标,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取向的科学观。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精准施教的实践学习提供理论支撑。同样精准施教的贯彻落实也为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提供了根本保证,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共同体。

小胖子:“我小时候也有一张“囧”照,是这样的,有一阵不是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风靡吗,我突发奇想,模仿白娘子的装束,用卫生纸和布条,绑了两根树枝做头饰,再翻箱倒柜地把家里的白床单搜出来,披在身上当衣服。我妈一回来看到一地狼藉,再看看我,是又气又好笑,她就给我拍下了我的第一张COSPLAY(角色扮演)照片。”

二、高校思政教师精准施教的内涵

(一)精准施教的内容界定

精准施教是粗放教育、大众化教育的对称,是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等因素的个体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实施精确指导、精确教育、精确管理的育人手段。其内容的关键在于“精准”,在于因生而异、因时而进、因材施教。

(二)高校思政教师精准施教的理论价值

精准施教的理论研究是我们在不断地进行思政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透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象,发现思政育人的规律,揭示育人的主观和客观的必然联系,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指导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服务。

马克思强调,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②精准施教就是要遵从教育的育人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规律。人有其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所以育人要符合人的成长规律,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进行动态管理,适时引导,分类育人。

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给高校思政老师的信心鼓舞,也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三、高校思政教师精准施教的路径解析

(一)精准施教的关键因素—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学高为师自为师,身正为范自为范。”

两人在中南海愉快地住了几天,到北京城看了看,算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然后就准备回湖南老家。临行前,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为他们每人做了一套新衣服。

首先,对于不同的家庭来讲,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为了培养成才,或者光宗耀祖,有的是为了找到好工作,改变命运,有的是为了生存等等一些原因,来源于家庭的要求是对学生需要影响最大的,会直接导致其行为的改变。其次,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会根据培养学生的不同层次,按照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以及博士后的培养标准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只要遵守校规校纪,完成学业,考试合格,就可以顺利毕业了。再次,进入社会,社会是以能力作为考核标准的,不管在学校成绩好与坏,只要没能力,就会被淘汰。最基本的生存之道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最后是国家,国家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一定是信仰马克思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其次,师为本,德为范。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③作为教师,师德师风是第一标准,是政治红线,也是纪律底线。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都不能碰触的高压线。一旦违反必须给与严惩,绝不姑息,零容忍的态度。教师队伍应该是高尚的、高水平的、高素质的队伍。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的奉献事业。言传身教一定要做到人格正派,堂堂正正,言行一致,自觉做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人前人后的相统一,积极弘扬正能量,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最后,精准施教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习总书记讲,对待教育事业情怀要深。积极探索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思想动态,建立班上每位同学的思想动态档案,利用大数据的监控平台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倾向的变化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化。第一时间精准到学生个人,掌握学生的信息情况后,善于从中发现规律,形成管理班级的常效机制,一旦发现苗头,及时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将不利的情况及时阻断并解决消化在萌芽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达到精准施教的最终目的。

高校思政课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学生,也有部分外来社会人员的培训,本文主要以学生为例,将学生按照年龄段或者教育水平划分成不同需要层次的群体。

(二)高校思政课的受众群体分析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是主要经济来源,但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约束极大,“靠天吃饭”,导致农民收入状况很不稳定。黑龙江二、三产业发展欠发达,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较大,总体素质不高,大多数农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比较脆弱,没有掌握先进资源和技术的能力,自身脱贫的能力差,经济收入增长较慢,收入来源单一,加之贫困主体脱贫参与性差,处于“等靠要”的状态,致使贫困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

2016年和2017年中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154个扶贫工作重点县经过专项评估检查,达到相关的脱贫要求,整体实现了摘帽。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必须首先要了解思政课的受众群体,了解他们的需要,需要产生行为,著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需要动机是人类行为的本源,当前高校大学生课堂上的行为表现皆来源于他们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分类研究,下面主要将从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展开分析。

2、外在需要

内在需要是在没有客观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由于个人兴趣、爱好、习惯、能力等本能的自然力量所激发或者促进,产生的情绪上的满足感以及创造性的行为力量。

比如,跑腿小哥,他们每天“往死里跑单”,跑得多的每天至少有两三百千米,但是却没有社会保障。甚至在具体协议中,由于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与平台之间不存在缴纳相关社会保险的义务,而劳动者由于患病或工作期间负伤,应自行承担相关责任,与平台方无涉。可见,零工经济带来了自由和效率,但也让劳动关系确认变得更加复杂。

从学生的内在需要来看,成长与发展主要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需要有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第二阶段的需要有进取心、自律性、学习态度、沟通、自尊;第三阶段的需要有能力、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每个阶段的需要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共同发生作用的。其实从每个学生上课时选座的位置就可以判断他的需要及课堂行为,坐在前排的学生表现在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需要比较强烈,坐在中间和后排的学生,他们的需要逐渐递减。比如思政课上会有玩手机,睡觉的学生,就是来源于没有兴趣,或者自律性差,或者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不思进取,或者没什么追求的学生,以及以上情况兼而有之。

1、内在需要

In this study, we prepared ZnS thin films using RF cathodic sputtering for use in solar cells as a buffer lay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F-power on the structural optical and morphology properties of the films was investigated.

首先,传道者自己必须先信其道。作为育人的思政教师自己必须要有钢铁般的政治信仰,丰富的理论学识,高尚的人格情操和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通过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来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政教师,必须坚定自己的信仰,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立场,才能实现习总书记所讲的让有信仰的人去讲信仰,讲的才更生动、更深入、更亲和,才会更容易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赢得学生。

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分别对学生有要求,而这些要求又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彼此叠加到一起,导致学生的行为出现内在的矛盾和不统一,甚至分裂。最终形成了以对其影响最大的社会需要为主,其他为辅的行为内因。

(三)精准施教的路径构建

精准施教是构建“大思政格局”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体落实、落细、落小大思政战略的必要环节。因此构建精准施教的路径是实现大思政教育布局的关键一步,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通盘考虑,而不是孤立的解决某个问题。因为这不是一个“点”的问题,而是一个“点的集合”。

外在需要是来自于客观环境对主体的要求,进而改变主体的行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的要求来源于四个方面,分别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

1、顶层架构:立足于党的领导,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教育评价体系。④

蒙特卡洛法是在数学概率的模型基础上,通过统计学得出所需参数的近似解。蒙特卡洛法适用于非常复杂的系统,对于解决随机性问题有着良好的效果。

教育评价体系就像指挥棒,指到哪里,哪里就亮。所以要将大思政教育融入到教育评价的全部过程,从幼儿园到博士后的各个阶段,以及人才选拔的各个环节,包括公务员选拔、事业单位选拔以及所有的社会选拔都要将思政评价放在第一位。另外要不断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实行动态管理,积分管理,绩效考核等多种评价机制,真正意义上做到全程育人,全程评价,全程思政。

党的领导是根本,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举措。具体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就需要不断完善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教育评价体系。要将“大思政”格局融入其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来抓,春风化雨般的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形成人人讲政治,讲立德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中层设计:建立健全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机制,协调统一,步调一致,共同推动“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进而为精准施教、精准培养提供有力的机制保证在大思政教育格局的背景下,学校与社会要联动,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形成学校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统一。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主战场,大力进行思政教育,建立学生思政档案,设立思政积分,学生入学,升学,毕业都要严把思想政治观,实行一票否决制。另外社会市场也需要以思想政治理论为第一考核标准,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逐渐形成政治硬,业务精,能力强的综合评价激励体系。这样在人才的供给端—学校和需求端—社会就形成了目标统一的共同体,为更好的实现“大思政”的教育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落实全面精准施教的具体方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基层建设:建立健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集体教育模式,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家风。

关联理论从认知学角度出发,认为交际成功与否要看二者之问是否关联:说话者明示和听话者推理。根据关联理论的交际观,交际是一种有关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包括传言意图和交际意图。传言意图指说话者想让传递给听话者的信息更加明显,以便成功交际。交际意图指的是说话人希望听话人能理解自己的传言意图,从而推断出交际意图。于话语发出者而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或示意过程,即话语发出者通过一系列行为或手段向话语接收者明示自己的信息和交际意图;于话语接收者而言,交际则是一个推理过程,即听话人在已有旧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说话人明示的信息推理其交际意图。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第一步,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开始,伴随其一生,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不可估量。家庭教育要和社区教育、集体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层教育体系,让社区教育、集体教育去影响父母,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而父母去影响孩子,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家风,代代相传,为全面落实精准施教的教育方针迈出坚实的一步。

注释:

①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民出版社1974年版.

③司马光:资治通鉴[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版.

④于向东:聚焦立德树人健全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J],红旗文稿.

猜你喜欢
大思交际精准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情景交际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