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红,刘亚琴,沈东美,徐建如
(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急诊病区,江苏226006)
自2019 年12 月份以来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疫情在短期内波及全国各地,我院于2020 年1 月23 日收治了本地区第1 例新冠肺炎患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纳入乙类传染病[1],但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我院作为一所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积极贯彻省政府及市政府关于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决定,义不容辞承担起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任。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和蔓延,切实保障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以往应对“非典”、甲型H1N1 流行性感冒和H7N9禽流感经验的基础上[2],针对此次疫情爆发的特点,我科进一步加强探视及陪护人员管理,最大限度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20 年1 月—2020 年3 月入住我科患者168 例,其中男性82 例,女性86 例,年龄10~95 岁,平均64 岁。均已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2 方法
1.2.1 布局调整: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院腾迁出感染性疾病门诊作为发热门诊,位置相对独立,与急诊和综合门诊隔离,并与其他建筑保持适当距离。患者在同一区域即可完成咨询、挂号、就诊、交费、检验、取药等全部流程,X 线机等检查设备也安置在诊室内,这样便于发热患者的快速诊治,又能最大限度保障其他患者的就诊安全。发热门诊设有隔离留观床位,用于可疑病例进一步检查、治疗。如果明确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及时按既定路线转移至隔离病区救治。
1.2.2 陪护管理:病区仅留一个出入口,所有进入病区的人员均需监测体温、全程佩戴口罩。患者入院宣教时,问清楚患者及陪同人员流行病学史,对体温异常者给予特别重视并予以相应处置。通过医院公众号及其他平台发布有关加强探视、陪护人员管理的通告,并张贴于院内醒目处,做到在院患者和新入院患者人人知晓。全面评估住院患者身体、心理状态,对确需留陪的每床限定一名健康的、固定的留陪人员,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签署“责任告知书”。尽量杜绝外地返回人员陪护,禁止武汉、温州等疫区返回人员陪护。陪护人员需凭身份证、陪护证方可进入病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走动,不得随意进入他人病房及其他场所。每日测量陪护人员体温,对无口罩或口罩较脏者,科室备用普通口罩。工友负责把开水和饭菜送到床头,每个病房错开时间段到开水间热饭菜,尽量减少彼此接触机会。注意患者自身防护,勤洗手,每天开窗通风2~3 次,每次半个小时左右[3]。如果有上呼吸道感染如咳嗽、发热等症状出现,务必马上告知值班者。各班认真做好交接班,护士长每日不定时督查。
1.2.3 普及防疫知识:指导患者和陪护人员正确进行7 步法洗手,对双手内面、外面、指缝、指关节、大拇指、指尖、腕关节等部位认真揉搓,各病室配有免洗手消毒剂。陪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体液、排泄物后,接触患者物品或四周环境后均需使用手消毒剂或洗手[4],切实提高他们手卫生依从性;不得随意用手揉眼睛和抠鼻子。教会患者和陪护人员正确佩戴口罩,首先洗净双手,确保口罩无破损,分清口罩内、外、上、下,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向上,颜色深的一面向外,将口罩完全罩住鼻、口及下颌[5],两手捏住鼻梁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使之完全紧贴面部皮肤[6]。快速呼气,测试是否漏气,若漏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口罩潮湿或受到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脱口罩时先洗净双手,解开系于颈后的下方系带,拉住下方系带至头顶中部,解开系于头顶中部的上方系带,双手提拉两根系带,用手紧捏住口罩的系带,弃置于专用的医疗废物袋或桶内。制作疫情防控相关文字稿、音频、宣传画、宣传画板、新冠肺炎防控手册等一系列科普作品,满足不同文化层次患者及家属需求,使他们最大限度了解、掌握相关防控知识。
1.2.4 探视管理:从严执行探视制度,尽量减少探视。鼓励患者亲友利用微信、电话等平台进行慰问。如因病情需要来院探视,每床每次探视限定一人,每天上午、下午各开放一小时探视时间。探视人员需佩戴口罩,检测体温正常后凭探视证进入医院。年老、体弱、儿童及发热者谢绝来院探视,武汉、温州等疫区返回人员严禁探视。
1.2.5 心理支持: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民众恐慌情绪蔓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患者和陪护人员心理负担都较重,往往会产生恐惧、无助感。为此,护理人员加强宣传,提醒患者和陪护人员不轻信谣言,不传播谣言,并给予良好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护理,消除患者和陪护人员的恐惧心理,积极稳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尽可能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 消毒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最重要环节就是消毒隔离。我科严格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增加病房通风次数,每天使用循环风消毒设备进行空气消毒。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指导工勤人员正确配制含氯消毒剂,确保有效氯浓度。每天用5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病房门把手、电视机开关、洗漱台面及水龙头,床单元及床头柜用75%酒精或5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7]。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每天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剂拖地两次[8]。拖把设有专用标识,医护办公室、值班室、走廊、病室、厕所等区域分开使用,避免混淆。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每日用75%酒精擦拭,每天两次。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后及时用75%酒精擦拭消毒。出院患者的床单元及时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至2020 年3 月3 日我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7 例全部顺利出院。通过布局调整、探陪管理、心理支持、消毒隔离等方面对普通病房探陪人员进行全面有效管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在此期间我科收治的168 例患者及其探陪人员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他医院感染等不良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 传染性强,潜伏期长,主要攻击呼吸系统,严重者其他脏器也有不同程度损伤,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为了防止新冠病毒扩散,我院各入口醒目处设有发热患者、非发热患者就诊流程图和相关指示牌。随着疫情的发展,医院关闭多个通道,上下班高峰时段开放2 个出入口,其余时间段仅留1 个出入口,设置4 处规范的预检分诊点。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主动接受体温检测及流行病史问询,配合填写疾病筛查表,领取预检分诊凭证后进入相应治疗区域。如果出现门诊大厅人员积压,及时增加工作人员进行控制疏导,以保证就医安全。各诊室严格遵守“一患一诊室”,病友之间保持至少1 米距离。患者按照预约时段到指定科室诊治、检查。所有病区尽量保持2~3 个空病房,以满足急诊患者入住及可疑患者隔离要求。疫情期间所有来院人员必须经过预检分诊点进行体温检测,并且如实告知是否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流行病学史。最近14 天在湖北省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出现新冠肺炎病例的社区旅行或者居住过的发热人员,或者与来自湖北省武汉市及周围地区、与来自社区已报告病例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者曾经接触过的人员,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的人员,直接到发热门诊就诊,严禁探陪。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科强化风险意识,保持高度警惕性和敏感性,不断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有效落实普通病房探陪人员的健康教育及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成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狙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