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正 徐卫东 李翠燕 陈美萍
(1.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 南昌 330006;3.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南昌 330006;4.上海东方医院吉安医院 江西 吉安 572600)
白塞病是一种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以口腔、外阴部溃疡为主,可伴有全身各个系统损害。白塞病的病理基础是血管炎,其发病机制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失调,导致自身抗体攻击人体正常组织器官而发病。白塞病的西医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消炎药等,它们多数副作用较大,患者不易耐受。王佳宁[1]认为中医治疗白塞病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不良反应小的优势。白塞病应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狐惑病是由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且运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以脾虚湿浊为主的虚实寒热错杂型白塞病,这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目前,中医治疗白塞病可从湿、热、毒、虚等方面辨证论治,其治法各异。今笔者以健脾化浊为法治疗脾虚湿浊型白塞病,临床疗效好,现将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正气的生成主要依靠肾和脾运化生成,正气充足,邪气则不能侵袭人体,则疾病便不会产生。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是人体保持健康重要保证,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调,则生百病。脾虚不能有效运化水谷,水谷精微物质不能化生为气血,导致人体正气生成不足,则易感染他邪。脾开窍于口,脾气通于口,结合脾经的循行路线“连舌本,散舌下”,故口唇的异常情况往往可以反映脾的功能。湿浊之邪困于脾胃,导致脾失健运,则生口腔溃疡。脾虚则肝气乘脾,湿浊邪气沿肝经下注,则出现阴部溃疡。脾虚则人体卫气生成不足,外邪侵袭四肢,则出现关节疼痛。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白塞病病人多数有正气虚弱的表现,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是病情反复不愈。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临床运用效果颇佳。该方是以甘草为主药,辅以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半夏、大枣等药物,其中甘草、人参、大枣都是有健脾的作用,半夏和干姜配以黄芩、黄连,其性辛开苦降,其目的主要在使脾胃气机升降平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仲景治疗白塞病时非常重视调节脾胃运化功能。白塞病的临床表现为口腔及阴部溃疡为主,临床治疗溃疡类疾病辨证多以热证为主,容易忽视虚证存在的情况,刘维[2]研究表明临床治疗白塞病运用清热药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4.6%。我们在临床治疗白塞病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疾病的虚实,精准辨证,以求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1 湿浊邪性重浊趋下 湿浊邪具有浑浊不清、重浊、稠厚、污秽等性质,张仲景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中“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的理论,指出: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这表明浊邪具有趋下的特性,这与白塞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湿浊邪重浊趋下,且具有污秽性质,故白塞病患者常表现为阴部溃疡。浊邪阻滞脾气升清,口唇失养,毒邪侵袭,则口易生溃疡。浊邪可存于人体血脉之中,可随血脉运行通达全身各处,故临床表现多样,湿浊邪致病性质符合白塞病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
2.2 湿浊性粘滞,易夹他邪 《灵枢》指出:“此人重则气涩血浊”,浊邪具有粘滞的特点,赵进喜[3]研究表明浊邪性粘滞,最易伤及脾胃气机升降,导致人体脾胃不能正常运化,以致使人体正气生成不足,其主要的表现为白塞病病情容易反复,缠绵难愈。湿浊邪性粘滞,易夹杂他邪,浊邪致病多裹挟痰、湿、瘀、毒等,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最常见的是湿浊邪夹杂热、毒等,因此白塞病临床可表现以热证为主,目前临床论治白塞病多从热证着手,但其根源仍为湿浊之邪,故治疗仍要以健脾化浊为主,这样才能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
2.3 脾虚和湿浊邪关系 湿浊邪的生成与脾胃运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脾虚则运化失司,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生湿浊,因此湿浊是脾虚产生的病理产物之一。湿浊邪性浑浊、粘滞,容易阻碍脾胃运化功能,日久则可导致脾虚。脾虚与湿浊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
案例:女,38 岁,2018 年6 月12 日初诊。患者因反复阴部溃疡,伴口腔溃疡于2018 年3 月在某医院就诊,查ANA 谱(-),RF(-),抗CCP抗体(-),CRP23mg/L,ESR30mm/h,考虑为白塞病,予口服沙利度胺50mg,每日一次,醋酸泼尼松片10mg 口服,每日一次。用药后上述症状较前改善。患者因担心激素副作用,遂自行停药,停药后症状再发,为求中医药治疗,故来我院门诊就诊,刻下症见:外阴部溃疡2 处,口腔溃疡2 处,腕关节肿痛,时感头晕头昏,神疲乏力,食少便溏,小便平。舌质淡,苔白,脉虚细。实验室检查:CRP 30mg/L,ESR 50mm/h,西医诊断:白塞病,中医诊断:狐惑病,证属脾虚夹浊。治以健脾化浊为法。予自拟方加减,具体药物组成如下:党参10g,泽泻10g、荷叶10g、白术10g、茯苓10g、薏苡仁25g、佛手10g、半夏10g、黄芪20g、甘草10g。10 剂,水煎服,每日1 剂。
2018 年6 月23 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口腔溃疡、外阴部溃疡较前面积缩小,便溏有所改善。舌质淡,苔白,脉弦。再原方继服14 剂。
2018 年7 月10 日三诊,患者口腔及外阴部溃疡基本消失,精神可,食欲较前好转,大小便平,舌质红,苔白,脉细。嘱患者服用中成药人参养荣丸善后收功,微信随诊至今,患者症状控制平稳,未复发。
案例2:男,40 岁,患者缘于1 年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口腔、阴部溃疡,伴关节疼痛,当时未予重视,后症状逐渐加重,遂至外院就诊,诊断为白塞病,予泼尼松30mg 口服,每日一次,沙利度胺75mg,每日一次,经治疗症状减轻,后因嗜睡及便秘等原因停用沙利1 度胺,激素规律减量,泼尼松减量至10mg/日时患者症状再发,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于2018 年5 月4 日至门诊就诊,症见:满月面容,精神焦虑,阴部溃疡1 处,舌尖溃疡3 处,食纳欠佳,口干口苦,舌质红,苔厚腻,脉弦细。查ANA 谱(-),RF(-),抗CCP 抗体(-),CRP18mg/L,ESR26mm/h,血糖8.9mmol/L。西医诊断:白塞病,中医诊断:狐惑病,证属脾虚夹浊、肝气不舒。治法以健脾化浊为主,辅以疏肝理气。予自拟方加减,具体药物组成如下:党参10g,泽泻10g、荷叶10g、白术10g、茯苓10g、薏苡仁30g、佛手10g、柴胡10g、黄芩10g、白芍10g、甘草10g。15 剂,水煎服,每日1 剂。嘱患者激素维持10mg/日。
2018 年5 月20 日二诊,患者诉阴部及舌尖溃疡较前好转,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舌质红,苔腻,脉弦。原方继服15 剂,嘱患者激素减量至5mg/日。
2018 年6 月7 日三诊,患者阴部及舌尖溃疡消失,满月面容较前好转,激素减量过程中症状未复发,舌质红,苔白,脉弦。嘱患者停服激素,原方加黄芪30mg,继服15 剂。
2018 年6 月25 日 四 诊, 查CRP8mg/L,ESR6mm/h,血糖6.0mmol/L,患者未诉明显不适,予中成药逍遥丸善后收功,微信随诊至今,患者症状未再发。
案例1 白塞病患者虽然有阴部及口腔溃疡,但临床表现主要以虚证为主,并未表现出热毒证的症状,故治法以补虚化浊为主。案例2 患者表现出虚实夹杂的证候,既有脾虚夹浊的证候,又有肝气不舒的证候,故治法以健脾化浊为主,辅以疏肝理气。同为一种疾病,却可变现出不同证候,这就是中医的同病异治。笔者认为白塞病的临床表现虽然为口腔及阴部溃疡为主,但其伴随症状各不相同,故其辨证也不尽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精准辨证,上述两个案例临床表现以脾虚湿浊证为主,故采用健脾化浊治之。
白塞病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为明确,西医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案,且西药副作用较大,患者不易长期坚持服药。中医治疗本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前提是能够精准辩证的前提下,笔者发现多数白塞病患者曾服用过激素进行治疗,激素的使用往往会伤及脾胃运化,内生湿浊。目前白塞病的中医治法多以清热为主,往往容易忽视脾虚夹杂湿浊这一重要病机。白塞病临床表现复杂,中医须根据舌脉及其临床表现进行辩证分析,抓住病症的主要矛盾,随证治之,不可拘泥于常法。今以健脾化浊为法治疗脾虚湿浊型白塞病,旨在开拓思路,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