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河内南阳变迁考辨

2020-02-12 07:57杨保红
焦作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战国策上党南阳

杨保红

(焦作河务局,河南 焦作 454150)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称南阳者,一是齐国(鲁国)之南阳,据《孟子》:“一战胜齐,虽有南阳,然且不可。”《史记》载有:“愿齐之试兵南阳、莒地。”[1]《战国策》亦曰:“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小。”“楚破南阳、九夷、沛地。”其地域在泰山西南、汶水以北;二是宛之南阳在汉水北,入秦前以属楚为主;三是河内南阳在黄河北。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河内南阳大体包括今济源、焦作和新乡的西部。齐鲁之南阳与河内南阳相关史料交集不多,易于辨别。战国时期韩国在宛与河内均有过属地,容易将两处南阳混淆,本文在考辨河内南阳的同时,兼及宛之南阳与河内南阳的区别。

1. 春秋时期河内之南阳

1.1 晋启南阳

晋启南阳是晋文公图霸中原的起点。据《国语·晋语》:“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不许……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晋文公所受之地有多种说法。

据《国语·周语》:“王至自郑, 以阳樊赐晋文公。阳人不服, 晋侯围之……乃出阳民。”《左传》载:“晋侯朝王, 王与之阳樊、温、原、攒茅之田, 晋于是始启南阳。杜预注: 晋山南河北, 故曰南阳”。[2]《国语·晋语》则云:“赐公南阳阳樊、温、原、州、陉、絺、鉏、攒茅之田。”另据《史记·晋世家》:“三月甲辰, 晋乃发兵至阳樊, 围温,入襄王于周。四月, 杀王弟带。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若依《史记》与《周语》记载,周襄王赐给晋文公的应当只是阳樊之地。《国语•晋语》所记八邑应当是终晋文公之世,晋在河内占有的城邑,而且鉏邑或不在后世所称南阳的范围内。此后,晋国逐步扩大其“南阳”地, 据《左传·宣公六年》(前603年):“赤狄伐晋,围怀及邢丘。”晋启南阳32年后似已拥有河内南阳全境, 正如《左传·昭公十五年》所说:“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3]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南阳城

晋之南阳通常指区域,正如东汉儒者马融所说:“晋自朝歌以北至中山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朝歌在今河南淇县, 轵在今济源。然而, 据《左传·文公元年》:“晋襄公既祥, 使告于诸侯而伐卫,及南阳。”则南阳似指一城。

清代学者沈钦韩在《春秋左传地名补注》中释曰:“概南阳总指河内之地而一城偶袭其号也。”据《吕氏春秋•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4]然而,《左传》《国语》对祁奚(祁黄羊)荐贤的说法与《吕氏春秋》差别很大,难说确有其事,则晋启南阳80多年后是否真有一南阳城还当存疑。

另据《史记•秦本纪》:“魏入南阳以和。”《史记·魏世家》亦曰:“安厘王四年,秦破我,走我将芒卯。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魏之南阳城,在今获嘉城东隅南阳屯。

1.3 三家分晋前,赵、韩在河内南阳均有深刻历史渊源

晋启南阳后,设置了温、原二县,使“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温县先以狐溱为县大夫,继之者为阳处父,再后及于郤至,接下来是赵氏。赵氏在温县建了祖庙。《左传》昭公元年:“赵孟适南阳,将会孟子馀。”杜注:“孟子馀, 赵衰。赵武之曾祖,其庙在南阳温县。”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 无曰邑。”则温县已经成为赵氏家族的宗邑。

公元前535年,子产归州田于韩宣子,宣子因徙居之,州在今温县东部。《左传·昭公七年》记载(韩宣子)以州县易原县于乐大心。乐大心是宋国的大夫,此次交换后,韩氏得到了原县(今济源),以此为根本至三家分晋时据有河内南阳较大部分。

2. 战国时期韩、魏、赵对河内南阳的争夺

三家分晋后,其属地杂错相处,魏国东西疆域、韩国的南北疆域都要由河内南阳沟通联系,河内南阳由此成为两国疆域的一个轴心。因此,战国中期以前主要是韩、魏两国对河内南阳的争夺。

2.1 韩争太行道

韩分晋有上党郡的西部,在上党拓展并占居太行第二陉太行道。在韩迁都颖川后,河内南阳成为沟通上党郡与国都的枢纽。《水经注》引《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元年,赵成侯偃、韩懿侯若伐我葵。”[5]葵城在今博爱县城,处在太行陉的分支丹陉的山口处。韩赵讨此城意在上党,据《水经·浊漳水注》:“梁惠成王十二年,郑取屯留、尚子、涅。”[5]尚子即长子、涅在今山西武乡县, 公元前375年韩灭郑后,韩亦称郑,其所取三地均在上党地区。

2.2 魏取轵道

梁惠王曾说:“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沟通魏国的河东与河内的是轵道。《水经•河水注》引《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十三年,郑厘侯使许息来致地:平丘、户牖、首垣诸邑及郑驰地。我取轵道, 与郑鹿。”[5]此处梁惠成王十三年, 当为十四年,即公元前357年。其中的平丘、首垣在今长垣,户牖在今兰考北,鹿在今浚县东南。而轵道即太行第一陉,从今济源起,穿越太行山、王屋山和中条山,至山西侯马。

2.3 韩魏易地与较量

韩魏易地的事,据《战国策》:“韩得二县,魏亡二县……魏有南阳……韩兼两上党。”事在魏惠王(前369-前319年)时期。一说魏国以高都、获泽(均在今山西晋城境内)交换韩国之南阳;一说此事因二周、赵、楚反对而作罢。

据《战国策》载张仪言:“魏攻南阳, 秦攻三川,韩氏必亡。……公叔以为信,因而委之。”公元前322-公元前319张仪相魏,公元前319年公孙洐相魏。在公孙洐和张仪竞争魏相的过程中,韩国将河内南阳的一小部分给了魏国,公孙洐因此得为魏相。

再据《战国策·秦策》:“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此篇题目为《司马错论伐蜀》,事在前316年,按张仪的说法,楚攻韩之南,秦攻其西,魏攻其北之,三面合围。此时河内南阳仍为魏韩两国共有。《战国策·魏策一》记载:“张子曰:秦欲救齐, 韩欲攻南阳。”此事在公元前309年之前,此时魏应当取得南阳大部。

秦韩宜阳之战(前308-前307年)是秦宰割山东各大国的一个大战役。据《战国策·秦策二》:“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由此可见,宜阳之战前,韩据豫西与晋西南相连,并沟通上党与河内南阳。另据《史记》:秦召西周君,西周君恶往, 故令人谓韩王曰:“周君不入秦, 秦必不敢逾河而南阳矣。”此事在公元前307年。但《战国策》却将此事记作“故令人谓魏王”,不知孰是孰非。

除韩、魏两国外,赵国也没放弃在河内南阳的利益争夺。公元前370年,魏在怀大败赵军,当时怀属魏。公元前288年,赵夺魏河阳(河雍)。

3. “韩分晋得南阳”辨析

3.1 汉水以北楚之南阳

据《战国策·秦策四》:“楚魏战于陉山, 魏许秦以上洛, 以绝秦于楚。魏战胜, 楚败于南阳。”这是楚之南阳较早的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推行郡县制,楚国设立的南阳郡,有较明确的地理区划。陉山之役发生于公元前329年,是楚国霸权终结的标志。

3.2 战国前期韩国土未及宛地

鲍彪所注《战国策·韩策一》“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 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其中的宛指今南阳,穰指今邓州市,而洧水指今南阳市境内汉江支流白水河。

3.3 公元前312年, 韩曾一度拥有宛地

公元前312年,张仪诓楚导致楚国攻秦,两军战于丹阳(今淅川县丹江北岸),秦大败楚军,斩甲士八万,虏楚大将军屈丐,并取楚汉中郡。楚在失去汉中郡后,又倾全国兵力攻秦,战于蓝田,“楚军大败,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于邓。楚闻,乃引兵归。”邓在今河南省邓州市附近,韩、魏举兵南下,必逾方城之隘,宛在邓东北,且居方城之内,韩、魏袭楚至于邓,南阳宛地也当为韩、魏所袭击,曾一度为韩、魏所占领。但不能据此而说,自此韩国就拥有南阳宛地。据《战国策·楚策》术视伐楚章,公元前312年,楚国在宛地的最高长官“宛公”昭鼠“以十万军汉中”,则当时宛应当仍在楚国控制下[6]。

3.4 公元前303年至公元前291年, 韩国拥有南阳宛地

据《史记·孟尝君列传》:“君(薛公,孟尝君田文)以齐为韩、魏攻楚九年, 取宛、叶以北强韩、魏。”《战国策·西周策》韩庆为西周谓薛公章也在同样的记载。《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齐王章:“薛公相齐也, 伐楚九岁, 攻秦三年。”齐、韩、魏三国从公元前312年起联合进攻楚国,九年后至前303年得到楚国宛、叶以北地区。

得到楚国的地方主要归了魏、韩,据《史记·范雎列传》:“昔者齐湣王南攻楚, 破军杀将, 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故齐所以大破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南阳市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韩国铭文铜器可以作为韩据有南阳宛地的实物例证。韩据有南阳宛地后,于公元前291年,为秦国所夺,因此韩国拥有南阳宛地仅有13年[7]。

3.5 秦拔宛的问题

秦攻取南阳宛地的时间,以及从楚国还是韩国手中夺取宛地的问题,《史记》记载相当混乱。据《史记·六国年表》:公元前301年韩“秦取我穰。”公元前291年“秦拔我宛城。”然而,据《秦纪》: 昭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攻楚, 取宛。”

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更正了《史记》中“秦拔宛”的记载混乱。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内出土了53枚秦简,由于这组秦简记载了秦的军政大事,故定名为《大事记》。《大事记》按编年体例记载了上起秦昭王元年(前306年),下迄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间的秦国军政大事。其中昭王“十五年攻魏”“十六年攻宛”,与《史记·韩世家》及《六国年表·韩表》所记“秦拔我宛”相吻合,且证此次秦拔宛的战役是攻韩,而非攻楚。因此《秦本纪》的昭王十五年“攻楚取宛”之说在年代与国别上都是错误的,应作昭王十六年攻韩取宛。

3.6 秦置南阳郡于宛

据《史记·秦本记》,秦昭王二十二年(前285年),与楚顷襄王会于宛。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79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宛于是始兼南阳之名, 次年“大良造白起攻楚, 取鄢、邓,赦罪人迁之。”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初置南阳郡”。

4. 战国中期以后, 河内南阳多属魏,直到入秦

4.1 河内南阳城邑多由魏入秦

据相关史料,公元前281年,秦取魏新垣、曲阳(济源西);公元前275年,魏予秦温以和; 前273年,魏予秦南阳以和,此南阳当指南阳城。

4.2 直到战国末期韩仍固守河内南阳部分城邑

前284年,韩有少曲,在今沁河出山口处。《水经注》引《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三年, 郑城邢丘。”郑指韩国,韩国于公元前368年再筑邢丘城,说明此时属韩。《史记·韩世家》记载韩昭侯六年(前353年):“伐东周, 取陵观、邢丘。”可见邢丘一度入于东周, 至此年又归属韩国。公元前266年,邢丘由韩入魏再属秦。据《史记》:“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 绝之。四十五年, 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是在公元前263至公元前262年。

邢丘位于黄河岸边,通过渡口可与巩、荥阳相连,向北经由野王经太行道可与上党沟通。白起切断上党郡同韩国本土的联系后,上党郡守冯亭只好向赵国投降,引发秦、赵两国之间著名的长平之战。

4.3 “秦下轵道则南阳动”辨析

据《战国策·赵策二》:“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其中的“轵道”, 鲍彪注:“轵道,《秦纪》注:亭名,在霸陵。”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裴駰集解引苏林曰:“亭名。在长安东十三里。”有人据此为“秦下轵道则南阳动”说的是汉水北之南阳。然而,秦兵出长安未必就攻汉水北之南阳,此解甚牵强。此“轵道”当指今太行第一陉为确,则其所称“南阳”当为河内南阳。

5. 韩王安所献“南阳地”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六年(前231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清全祖望曰:“盖颖川之西与楚南阳接。”认为指的是汉水北之南阳。然而, 观史料, 韩王安所献南阳地应当在河内。

5.1 秦始皇元到二十年秦用兵方向在北方

秦出兵有三条主要通道: 函谷关、武关、轵道。前270年范雎拜相后,坚持在黄河北用兵的战略,以晋南豫北通道为主要进攻路线,以赵为为主要打击目标。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继位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地已并巴蜀汉中, 越宛有郢, 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楚国已退居东南坐等灭国,秦国的用兵方向主要在北方。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晋阳反, 元年, 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麃公将卒攻卷”卷在今河南原阳境。“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 皆拔之, 取二十城。初置东郡。”东郡在濮阳。五年“拔卫,迫东郡, 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 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六年“攻龙、孤、庆都”大体在今河北省南部“还兵攻汲。”“八年, 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屯留在今山西境。九年“攻魏垣、蒲阳。”“杨端和攻衍氏。”衍氏在郑州北,“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邺在今河北省磁县邺镇,后两地在今山西省和顺、左权。“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据《括地志》:“平阳故城在相州临漳县西二十五里。”“十五年, 大兴兵, 一军至邺, 一军至太原, 取狼孟。”[8]狼孟为太原属县。

总结以上内容,秦始皇帝十六年前,秦军主要进攻魏、赵、韩三国,作战地域基本在今山西、河北及河南省北部。此时受韩南阳地在河内的可能性大。

秦此后的用兵方向也可印证。仍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此后:“十八年, 大兴兵攻赵, 王翦将上地, 下井陉, 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

5.2 长平之战后韩国对河内南阳的恢复

据《史记·秦本纪》《韩世家》,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魏、楚救赵,在邯郸大破秦军。魏国趁机攻秦至河东地区。魏、韩恢复了河内,韩国也收复了上党部分地区。存世的韩桓惠王时兵器有十七年彘令戈、二十二年屯留令戟。彘在今山西省霍县,屯留在今山西省屯留县南,这也可印证史籍记载。

韩王安八年前,韩在河内南阳沿太行山仍有部分城邑。今焦作市东北有安阳城村,据《修武县志》:“春秋南阳城在县西北三十里,又名安阳城。”存世青铜韩王安六年安阳令矛、惠王十七年安阳令矛。存世青铜铭文还可见王安四年“■雍”[7],仍据《修武县志》:“修武县有雍城。旧志云,在清化东、修武西。今考县西五十里有邨,曰府城。”韩王安时,河内南阳地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在上党地区入秦后,这些零星城邑难以控制,加之秦军压力,韩王安八年献此南阳地的可能性大。

在接近秦南阳郡的地方,韩国难有“南阳地”,而且在国都周边相继沦丧的情况下,韩国也不大可能在此另设一行政区域。

猜你喜欢
战国策上党南阳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白家沟村:旺了产业 富了乡亲 美了乡村
上党地区战略地位嬗变之考述
高枕无忧
在层层深入中培养思考批判能力——以《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教学为例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上党梅花共五朵高平独占“四朵半”
上党棒子款款来 烟霭楼台舞翠鬟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战国策》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郑袖
砚有浓涛,贯在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