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伟 宋方坤 吴书源 花 麒
(1.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西南昌 330046;2.江西省家畜血吸虫病防治站,江西南昌 330000;3.江西省鄱阳湖渔政局,江西南昌 330046)
2020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和全省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经实行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禁捕水域渔船网具已全部封存上岸。1月22日,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了《江西省重点水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指导意见》,规范指导各地落实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政策。可以说,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工作,解决好渔民“洗脚上岸”后的去向问题,是确保禁捕退捕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的基础,是江西省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工作的重要环节。
1.1 退捕渔民基本情况广大渔民是江西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禁捕政策的主体,是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奉献者。调研发现,江西省的渔民特色明显。一是专业渔民较多。江西省的退捕渔民大多是依水而居、无田无地的专业渔民,祖祖辈辈以捕渔为生,捕鱼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专业渔民数量约占全省退捕渔民总数的50%。二是群体高度集中。江西省的渔民大多在鄱阳湖区,据不完全统计,鄱阳湖区的退捕渔民约占全省渔民数量的90%,仅鄱阳、余干、都昌3县渔民就占全省退捕渔民数量的50%以上。三是捕捞收入较高。经抽样调查发现,鄱阳湖区渔民在2015-2017年每户年均捕捞收入9.9万元,耗油成本1.5万元,生活支出3.9万元,年均可支配收入4.5万元,远高于本地农民。四是转产就业困难。湖区渔民多是子承父业,受教育较少,文化程度不高,统计显示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4.4%,且现在处于捕捞生产一线的渔民以45~55岁居多,加上技能单一、年龄偏大,退捕后转产就业极为困难。五是身体状况欠佳。鄱阳湖区属于血吸虫病重疫区,湖区渔民靠捕鱼为生,频繁接触疫水,渔民普遍患有血吸虫病,导致外出打工体检不合格。此外,大部分渔民受湖风侵袭,患有风湿病。
1.2 退捕渔民外出务工情况棠荫村是鄱阳湖内为数不多的孤岛,面积4km2,共有渔民261户,户籍人口938人,常住人口825人,属专业渔村。2019年1月,周溪镇撤销棠荫村委会成立中共都昌县周溪镇棠荫水产场支部委员会。往年,青壮年劳力有捕捞淡季外出打零工、旺季回村捕鱼的习惯,2020年年复工复产后,全村有45人外出务工,其中只有5人有电焊技术,在浙江宁海宏盛造船厂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日工资240元;另有部分男劳力在县城和周溪镇分别从事建筑垃圾清运和防洪堤坝护坡的临时工作,日工资分别为180元和200元;其余人员先后回村;无一技之长,文化又低的渔民,基本没有就业途径,在家赋闲。此外,调研中了解到,村里30~50岁的妇女有着很强的就业欲望,对城市中的家政、月嫂及老弱病残护理行业表现出浓厚兴趣。
和合乡和合水产场,共有渔民700余户,户籍人口2600余人,属专业渔村,其中有捕捞证渔民354户,建档立卡的渔民有352户,这当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渔民有40户,190人。和棠荫村渔民一样,青壮年劳力有捕捞淡季外出打零工、旺季回村捕鱼的习惯。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门类不一,以省内外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家装、小型贸易公司等为主,复工复产后,因用人单位业务萎缩等原因,只有小部分人员返岗,返岗人员中也存在公司开工率不高、收入低、不稳定等情况。
1.3 企业用工情况乐平市众埠镇湾头村葡萄酒庄是由出生于湾头村的本地企业家于2014年投资兴办。酒庄占地8 hm2,种植刺葡萄 5.3hm2,已挂果3a,12个10t发酵罐已投产,目前已形成年产优质干红葡萄酒60t的产能,全部投产后未来产能不低于120t。该酒庄的生产运营除酿造工艺是高技术含量环节外,其余环节技术含量不高,需要数量不小的普通劳力投入,属劳动密集型企业,虽然很适合退捕渔民中无一技之长的劳力就业,但由于根植乡村,这类企业用工基本全部考虑解决家族或当地百姓的就业问题。
本次调研选取的样本虽少,但都是渔村、渔民及鄱阳湖区经济社会环境背景下的典型,反映出来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由此引发的思考对于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2020年1月1日,全面禁捕已正式实施,渔民以往赖以生存的捕捞生产收入不复存在。据棠荫村主任段助力介绍,棠荫村户年均收入约20万元,90%以上家庭为保证孩子能得到良好教育,都在县城买了房子,每年房贷、教育、生活及生产等开支要10多万元,基本没什么积蓄,仅靠政府每户1万余元的过渡性生活补贴,如果没有新的收入来源,最多一年,绝大部分家庭就要返贫。可以预见的是,解决退捕渔民的就业和替代生计问题迫在眉睫。
3.1 转产转业工作须针对重点人群,因人施策,因势利导各级就业管理部门,特别是市、县一级,要在现有农民工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信息平台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辟退捕渔民专栏,并加强就业岗位信息动态管理,最大限度挖掘包括当地技术含量不高的季节工、临时工等信息,及时更新,有效组织就业,同时结合市场需求丰富岗位培训科目。经过调查分析,退捕渔民群体大致分三类:一是有一技之长的渔民;二是无一技之长的渔民;三是有就业欲望的适龄妇女。在就业引导各项措施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应重点加强妇女就业的引导工作。渔民总体文化程度低,退出捕捞后,原本参与捕捞生产的妇女也基本丧失了为家庭创收的机会,她们既无从事技术岗位的技能,也无从事更多体力劳动的体能,但却是家政、月嫂及老弱病残护理行业等一贯稀缺的服务型劳动力市场的潜在资源。因此,各级人社部门应迅速组织有意愿的妇女参加相关培训,输入市场,是当前做好做实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的良策。
3.2 尽快启动小龙虾特捕制度的设计和规划鄱阳湖经过2~3a禁捕和休养生息,渔业资源会迅速恢复,尤其是小龙虾,若任其繁衍泛滥,必将对鄱阳湖物种资源、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对防洪堤坝、农田水利设施形成安全隐患。但小龙虾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更是近年来湖区渔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建议在鄱阳湖以小龙虾特许捕捞为突破口,尽快启动小龙虾特捕制度的设计和规划,通过公司化管理、组织化捕捞、规范化经营,吸纳部分转产困难的退捕渔民,同时通过切实落实“六限”要求(即限品种、限渔具、限强度、限区域、限时间、限人员)科学合理发展鄱阳湖小龙虾资源,进一步提升我省小龙虾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3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深度挖掘资源,整合规划产业格局鄱阳湖区产业资源丰富,观光旅游和水产养殖加工业已有良好基础,风、光电清洁能源产业方兴未艾,只要加大整合规划力度,适当倾斜扶持政策,激发村级组织和渔民群众创业积极性和潜能,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也将为退捕渔民转产转业打开巨大的发展空间。例如,长山村和棠荫村是两座孤岛,春秋两季有着十分美丽的湖光山色,始建于2400a前的枭阳县古城遗址仅与棠荫村一水之隔,可结合引入资本开发这些优质的地理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渔民转产转业和资源开发的互融机制,既为有志迁出岛外另谋生计的渔民固定资产盘活提供了可能,也为培育旅游服务新业态和部分渔民再就业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