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学芝
(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20)
目前,机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及监测研究较多,但都是对某一具体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或防治体系的总结或评价[1]或者是对水土保持监测现有专业技术的探讨。本文通过对张掖市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工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监测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为同类开发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1.1 项目概况近年来,随着张掖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现有的交通运输条件已不能适应发展形势需要,空运“短腿”问题日趋突出。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省经济发展和民用航空运输事业,加快张掖市对外开放的进程,利用空军张掖机场开通民航运输业务势在必行,可以有效地解决甘肃省民用机场布局不足的矛盾。
张掖市的机场项目为改扩建建设类项目,民航飞行区按4C级机场的标准规划建设,同时兼顾军用二级机场的战术技术需求。工程总体一次设计,分期实施。本期建设规模为满足旅客年吞吐量24.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23t,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为263人次,年飞机起降架次3115架次,高峰小时起降架次3次,机位数3个(1B2C)。主要建设内容有飞行区(跑道、升降带、站坪、防吹坪、安全区及排洪设施等)、航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区(含航站楼、停车场、生活办公综合楼、航管气象楼、场外加油站、导航、供油及供水、场内供热、电力和通讯等附属工程)及其外部配套工程组成。
1.2 项目区概况本项目区地处张掖市东南24km处的荒漠戈壁,位于祁连山山脉与龙首山之间的狭长地带,西临黑河,北为龙首山,南为祁连山脉。地形较为平坦,水土流失类型以风蚀为主。项目区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全年气候干燥,晴天较多,干旱少雨。土壤类型主要以灰棕荒漠土和砂砾土为主。该项目区位于荒漠戈壁上,天然植被稀少,属荒漠草原植被类型。
2.1 监测范围及分区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238.58 hm2,其中建设区 229.27hm2,直接影响区 9.31hm2。建设区包括:飞行区、航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区、弃渣场区等工程的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直接影响区按飞行区外围3m、取土场外围5 m、弃渣场外围5 m计算,为建设区之外因为机场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直接危害区域。
2.2 监测点布局原生地貌1处,扰动地貌1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监测点3处。
本项目监测点主要考虑风力侵蚀因素。为了监测项目区原地貌的土壤流失量,项目监测组在机场外荒漠戈壁上和航站及其他附属设施扰动面设风蚀观测场,观测场设6个降尘缸。
通过进行现场调查可以发现,检测人员在检查时需要将水土流失实际情况反馈给单位,并协助施工单位对水土流失防治进行优化。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到现在还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但是现在的监测项目比较有限,研究的基础资料和相关成果比较少,这也会给检测成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已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如排洪沟、防洪堤等,需要做好维修和管护工作,对其完好程度需要定期进行检查,若是发现出现破损必须及时进行修复;对于当前已经完工的植物措施,必须做好管护工作,由专人进行绿化区域的维护和管理;对于航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区没有绿化的区域,建议尽快采取绿化措施。
4.1 水土流失因子①扰动地表面积及地类。项目区扰动表面积为229.86hm2。②土石方量。工程建设中总挖方约27.20万m3,填方27.20万m3。由于飞行区原跑道拆除后,经粉碎全部用于飞行区填筑,因此,没有设专门的取土场和弃土场,从总体来看,本工程挖填平衡。
4.2 水土流失状况
4.2.1 土壤侵蚀模数 项目区降雨量少,风大沙多,水土流失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轻微,因此,本项目监测点布设只考虑风力侵蚀因素。经分析计算,原地貌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240t/km2·a,扰动地表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7980t/km2·a,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后,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1220t/km2·a。
通过进行现场调查和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因为采取土地整治以及植被恢复等措施,其减蚀效益已经得到有效发挥,工程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已经得到有效缓解。
4.2.2 水土流失的危害 根据该项目工程建设的布局特点,分析主体工程施工工序及施工工艺,影响水土流失的重点工程为飞行区道、机坪建设、航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区内建筑物施工时基础土石方开挖与填筑,土建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会扰动地表、损坏植被,因而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控制水土流失。
本工程在施工开挖时,开挖量比较小,并且通过调配开挖量都能够合理利用,但是在进行基础开挖时,需要做好临时土堆防护工作,做好机场道路和机场空地的绿化工作,合理整治施工扰动面。
4.3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4.3.1 防治指标 通过对水土保持方案中设计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测,本工程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7.59%(目标值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6.84%(目标值92%),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0.82(目标值0.8),拦渣率达到98%(目标值95%),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7.86%(目标值97%),林草覆盖率达到2.2%(目标值3%,未达标),能够很好地防治工程建设时的水土流失情况,很好地改善了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水土防治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4.3.2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本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有土地整治、排洪沟、防洪堤、场内土明沟、钢筋砼排水管及植物措施的配套灌溉。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现在各项措施运行比较好,能够很好地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显著。
本项目布设的植物措施主要是航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区绿化。绿化按园林化要求进行设计,植物配置选用能符合当地气候的乡土树种,突出主题,兼顾四季植物景观,自然式为主。植物层次为:大乔木-观叶(花、型)树种-灌木组合-草本花卉组合-草坪,草坪选用混播草坪。
工程布设的相关水土保持工程的运行状态比较好,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护工程、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飞行区除跑道硬化外,其他区域均采取了土地整治措施。航站及附属设施区裸露的土地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水土保持防治效果显著。苗木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目前长势良好。总体来说,该区实施的植物措施对控制水土流失、绿化美化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项目区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5.4mm,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中度,项目所在区域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区,经分析水土流失总治理度等6项指标均达到了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方案的目标值。
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验证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的根本手段,是水土保持工程验收的基本依据,它不仅仅为环境建设服务,同时也为主体工程服务。为准确、有效地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必须进行全程监测,因此建议主体工程建设单位在今后建设工程时应及时、尽早地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做到监测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历次监测资料和结果能够为日后的水土保持工作积累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