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芬,赵剑锋
(1.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新疆大学 a.图书馆;b.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文献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陈际唐(1853-1920),字尧斋,晚号补农,安徽省怀宁县人。已故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席、政协江苏省委员会副主席陈邃衡先生(1915-2008)父亲,著名园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先生(1917-2012)曾祖父。廪贡生出身,早年受吉林将军希元之聘,入幕府襄助其处理政务公事。从光绪二十年(1894)开始,先后担任江苏丹阳、元和、吴县三地知县,山西河东兵备盐法道道台、提法使。宣统三年(1911)调任新疆镇迪道兼摄提法使,在西往迪化(今乌鲁木齐)赴任途中受命升任新疆布政使,是为清代新疆省最后一任藩台。自抵迪化就任布政使至民国初年离开新疆东归天津的约一年时间里,积极追随新疆巡抚袁大化在省内推行各项“新政”,其中尤为今之研治经济史者经常津津乐道的话题是陈际唐制定施行的金融措施:拨藩库之款开设新疆第一家华资银行兴殖银行(亦称兴疆银行);仿效之前新疆布政使王树枏发行的“老龙票”图案、颜色等型式续印“小龙票”纸币,虽意在解决新疆财政危机,然在客观上加速了新疆货币近代化[1-4]。辛亥革命波及新疆以后,弃职入关寓居天津,在津主持由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人士集资筹办的慈善机构广仁堂,向穷困人家施舍米面、医药等物资,收养流落街头的孤儿孀妇。陈际唐在新疆任职的时间固然不长,然则在此期间新疆处于新旧势力鼎革之际,特殊历史场合,以及身处权力高层决定了陈际唐对当时新疆政局变革产生重要影响。民国四年(1915)主持编纂有《怀宁县志》,另著有《牧令刍言》(光绪三十二年刻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续增河东盐法备览》(宣统二年刻本,三晋出版社2018年版影印本)、《求是斋公牍汇存》(宣统二年铅印本,国家图书馆存藏)等。
以往历史学者叙述陈际唐生平事略[5],大多依据收录在汪兆镛《碑传集三编》卷二十《监司》中由清末民初湖南湘乡籍藏书家陈毅撰写,集中载录其平生经历的《诰授光禄大夫前新疆布政使陈公墓志铭》(下文省称《墓志铭》)[6],以及散载在《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光绪朝实录》《宣统政纪》等档案文书中的有关记载[7]704,765-766,536-537;[8-10]。而今藏存于天津图书馆在民国九年(1920)由陈际唐长子陈超衡撰著的《诰授光禄大夫正一品封典新疆布政使先考尧斋府君行述》(以下简称《行述》),至今在相关论著中未见提及、参引。相较于陈际唐友朋编撰的《墓志铭》,由熟识陈际唐事迹的陈超衡撰修的《行述》史事可能会更为准确、真实,事实上的确如此(详下文)。有鉴于此,本文先介绍《行述》文本形态并录行状之文,再结合《墓志铭》等材料探析其特有的史学价值。
《诰授光禄大夫正一品封典新疆布政使先考尧斋府君行述》,一册,不以卷分,现藏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索书号P28249),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共有7页:第1页为封面,其左侧题“诰授光禄大夫正一品封典新疆布政使先考尧斋府君行述”二十几个字;第2页影印陈际唐脸部圆形黑白相片,第3页至第5页系正文。正文字体繁体,竖排。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上单鱼尾,四周双边,版心镌“行述”二字及页码。为便于征引、分析《行述》,现加新式标点整理如下。
先考讳际唐,字尧斋,晚号补农,安徽怀宁县廪贡生。曾祖讳祥裕,妣氏耿。祖讳荣才,妣氏何。考讳华崇,妣氏周。三世皆以先考贵,赠光禄大夫,妣皆一品妇人。
先考之生于兄弟行为四,幼即岐嶷,长而好学,体貌丰伟,勤朴性成。既隶诸生,食廪饩,益肄力经史诸书用,讲授名乡里。光绪辛巳,先考交弃养,家益贫。乙酉,以荐入吉林将军希元公幕府,积劳保教谕、知县。希公移节福州,复参帷幕。甲午,从以知县分发江苏,所治辄办当道器之檄。权丹阳县,清讼狱,革陋规,清丈沙洲,疏浚运河,兴百世之利,士民称颂。调署元和兼摄吴县,兴利除弊,勤政爱民,治绩特著。庚子,调南汇,未至,以内艰回籍。适桐、怀两县广济圩溃决,首集万金,筹义赈,发仓请帑兴复江堤所,全活众。
服阕,蒙边垦务大臣贻榖公、山西巡抚岑公春暄调总办察哈尔左翼垦事。先考经营措置劳瘁不辞,未两年丈收蒙荒三百万亩,征银五十余万,边利以兴。安徽巡抚聂公缉与贻公先后奏保以道员交军机处存记,仍发江苏。乙己,两江总督周公馥檄办淮北督销,创官栈,买余盐,开办清河、安东、山阳三县废岸,化私为公,成效大著。
是年,特简山西河东道。开办太、汾两府官运,及练盐营佐缉私,建铺舍广招徕,修筑禁墙防偷漏,奏销踰额,商旅翕然。于是建学堂,修文庙,设警察,广积储,课习艺,恤罪囚,创公司,开纺织,士民安业,歌颂至今。庚戍,署山西提法使。仅三月讯结新旧命盗巨案凡百起,筹办各级审厅、模范监狱,亲厘章制,次第施行。安徽巡抚恩铭公、山西巡抚宝芬太公交章密荐,奉旨交军机处存记。
是年,涡阳袁公大化拜新疆巡抚之命,奏对时极称先考才可大用。两宫嘉纳,遂调新疆镇迪道兼提法使。是时,先考年垂六十,自念少起书生,仰荷恩遇,且于袁公为道义交,辄慷慨以赴。抵哈密,奉旨授新疆布政使。时藩库储积不及千金,仅恃袁公借金十四万,新事且危。先考既受代,遂请袁公奏停不急之需,几省款百四十万。设垦局,开河渠,浚水利,农事大兴。未几,伊犁难,作大军西行,先考雇大车三百辆、骆驼千数,日间千里输粮,赖以无缺。方光绪初,湘阴左文襄公督师平新疆、复戎索,奏定东南诸行省岁协饷五百万,以半治甘肃,半入新疆。及季年,诸协饷多不至,新疆患之。先考叹曰:“治国如家,不自力而徒给于人,其奚克济。”以此任边藩,年不仰丝毫协饷军需。之后藩库且存现金六十万,袁公尤重赖之。
辛亥变起,政局潜移,先考乃浩然北归,侨寓津门,日与二三故交相过从,不谈世事。壬子冬,项城慕其才,特简山西国税厅筹备处长,先考辞不赴。犹复招致殷切,卒未尝一入京师也。先是同光间江、皖、浙三省人士在津创设广仁堂,建慈善会,历年既久,岁阕至八千金,势且绌,于是三省耆旧推先考主其事。乙卯,莅堂经营五载,岁款日增,米面、医药、棺木之施,所及寖广,增养内堂节妇数十人,外养且增至二百,而堂中余羡岁且万金。九年,直省灾,收养灾童三百人,延师教书算,俟麦秋,令领回,为生计。识者尤欢慕,以为法。
民国九年夏历十月二十七日,以微疾终于津寓,享寿六十有七。于是前两江总督周公、新抚袁公同客津门,怆悼甚,疏列其治绩闻于清帝。帝震悼,赐御制文致祭焉。先考少起清寒,律身廉谨,事上接下,一贯以诚。初为县令,晨起坐堂皇,勤听断;夕则秉烛治官书,至夜分乃寝。及任监司,年老,劬劳俭约,一秉厥初,以此翕然,为群帅所器异。与人交谦冲和厚,遇人危难靡非力图佽济,宗亲邻里敦笃尤恐弗及。故其没,海内贤达重名节者尤相与称欢伤失老。
成配吾母王夫人生子三:超衡,前官河南中牟、通、许、杞县等县知县,花翎二品衔,河南候补道,现官二等嘉禾章,国务院存记,简任职分发江苏任用,江苏督军公署谘议、江苏省长公署谘议、淞沪护军使公署谘议;远衡,陆军部主事,癸丑前卒;道衡,荐任职分发农商部任用,佥事上任事。女三:长适前江苏知县丁增祺,次适前两淮盐大使王希言,三字分部主事朱锡禄,未婚,守志,殉父以终。庶母潘生子邃衡,幼读。女二。孙六:庆绶,荐任职调分江苏任用;庆绪,南京法政专门学校肄业;庆缉,南京钟英中学校毕业,供职南京中国银行;庆绂、庆绍,南京钟英中学校肄业;庆绥,金陵大学附属中小学校肄业。孙女三。曾孙三:俊恪、俊愉、俊怿。曾孙女三。
超衡远官江苏,不获躬侍医药,终天遗恸,百悔莫追,谨述懿行,伏求海内贤豪赐之碑传,世世子孙感且不朽。男超衡、道衡、邃衡谨述。
赐进士出身、诰授荣禄大夫、前陕西湖南巡抚、如弟余诚格顿首拜填讳。
细绎上文转录《行述》,可见文中先述陈际唐世系、仕宦履历、治理地方措施及政绩、慈善行为、人物评价,又记陈超衡书写行状目的:请求友人前辈为父陈际唐撰写墓志碑表。《行述》中绝大多数陈际唐经历,在《墓志铭》中亦有载录。然将两者内容逐字对照,不难发现:《行述》中部分内容不见于《墓志铭》,类似记述《行述》较之《墓志铭》更为确切。下面列举几个实例加以论证。
《行述》存有而《墓志铭》失载的内容:(1)陈际唐在兄弟几个人中排行第四,体貌丰伟;(2)光绪二十六年(1900)陈际唐由江苏元和县知县平调南汇县知县,因母亲去世回籍守孝而未上任;(3)在与新疆巡抚袁大化同于新疆任职之前就与其“为道义交”,陈际唐亡故后客居天津的原两江总督周馥、前新疆巡抚袁大化甚为悲恸;(4)民国元年(1912)陈际唐谢绝任山西国税厅筹备处长一职之事;(5)民国九年(1920)陈超衡担任的官职(淞沪护军使公署谘议等);(6)陈际唐长女、二女儿的婚配情况。《行述》若干记载在其它文献资料中可得到印证,譬如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两份陈际唐履历单也记光绪二十六年(1900)陈际唐曾经调署南汇县知县[7]765,536。
《行述》详述而《墓志铭》略记的历史事实:(1)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两江总督周馥委任陈际唐办理淮北盐务兼总办收买余盐、官栈事宜,《墓志铭》言陈际唐“以置官栈、开废岸著绩”,而《行述》则指明“开废岸”地方是清河、安东、山阳三县;(2)辛亥革命在新疆伊犁爆发后,袁大化指挥清军围攻伊犁起义军,陈际唐负责筹款运粮,在后方支援清军,对此《墓志铭》记述比较含糊,曰“辛亥乱作,海内风靡,袁公独有戡定全疆之功,斯时军行大漠,千百里间连车数百乘、骆驼千转输,骆驿于途,供卒无缺”,而《行述》则点明具体事件,云“未几,伊犁难,作大军西行,先考雇大车三百辆、骆驼千数,日间千里输粮,赖以无缺”;(3)陈超衡任知县县名,《墓志铭》仅录中牟县,《行述》又记“通、许、杞县等县”;(4)《墓志铭》只说出陈际唐六个孙子的名字,《行述》则还讲到他们供职情况、毕业学校。
除了上举《行述》之于《墓志铭》独有的史料价值外,《行述》其它方面载述亦有与众不同的价值。比如陈际唐生年,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两份陈际唐履历单,分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宣统二年(1910)陈际唐四十八、五十六岁[7]765,536-537,表明其在咸丰五年(1855)出生;前引《行述》谓民国九年(1920)陈际唐逝世时六十七岁,反映他出生于咸丰四年(1854)。两种资料记载容有一误,孰正孰误呢?清代官场中官员年龄有“实年”、“官年”之别:“实年”指真正的年龄,“官年”则指记录在官府档册中的年龄。通常同一官员的“官年”小于“实年”,可以在官员选拔等方面占据优势。此外,陈超衡乃陈际唐之子,对陈际唐各种情况的了解当更为细致。因而陈际唐生年似乎应以《行述》所述为准。
再如陈际唐交游,其挚友除却上列周馥、袁大化二人外,据《行述》可知原陕西、湖南巡抚“如弟”余诚格为陈际唐行状填写祖先名号等,反映陈、余交谊之深厚。宣统二年(1910)在《华商联合会报》刊登有陈际唐、余诚格等一干官员联名上奏商部、南洋大臣等部门(人),请求创设耀徐玻璃公司的呈文[11],另在2018年春季北京百衲“鱼雁音尘——信札、诗稿”专场拍卖会上,拍卖品中有陈际唐致余诚格书札一通两页[12],亦可验证他们之间有所交往。
《行述》和《墓志铭》的相互关系,不止前揭其有共同内容,还有史料转承关系。不仅在《行述》中,《墓志铭》中也提到陈超衡持行状向朋友长辈求取墓志铭:“超衡以状介袁公来请铭”。《行述》《墓志铭》史实存详略、有无之别,而无矛盾抵牾之处;其行文思路特别是部分表述用词几近相同。故而可知《行述》系编制《墓志铭》材料之源。其实早在宋代,逝者家属以行状来向他人乞墓志铭,撰志者将死者行述作为撰著墓志基本材料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13]。《行述》与《墓志铭》相似内容,可为探索利用行状撰书墓志铭对墓志文创作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一个鲜活例证。
以上主要探讨了新发现陈超衡《诰授光禄大夫正一品封典新疆布政使先考尧斋府君行述》版本形式、主体内容、特有史料价值,以及与陈毅《诰授光禄大夫前新疆布政使陈公墓志铭》史料关系等,当可为讨论陈际唐有关历史论著提供参考。另外,陈际唐作品中相关内容大概也会有利于研讨陈际唐事迹细节。目前我们只搜集到陈际唐为《怀宁县志》所作序言,现今藏于国家图书馆民国五年(1916)陈际唐撰、章钰书《天津修建安徽义园义地记》碑刻拓片,以及收录于清末民初怀宁人氏姬兆鸾编《胜朝遗老墨迹》(民国十年手稿黏贴本)中陈际唐手书《呻吟语》卷三《内篇·应务》片段语句真迹照片,其它著作如民国八年(1919)胡建枢撰、陈际唐书、张开枚纂盖《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富察公墓志铭》拓片[14]等文献资料尚未见到,相信今后如果留心搜索、细心分析这些资料,用于探究陈际唐生平,或许会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