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经济强国思想*

2020-02-11 14:28李瑞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强国经济发展

李瑞记

(菏泽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经济影响等角度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当前,我国站在世界经济大国的新起点上,面对更趋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如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走得更稳更好,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经济强国梦,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时代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强国,就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当前,我国已是经济大国,但不是经济强国。我们正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强国。

(一)改革开放风雨历程铸就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始终不渝地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并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日本,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18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数据:201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82.7万亿元,合计超过1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农产品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6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并连续4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1]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综合来看,我国40多年实现了经济腾飞,实力迅速增强,为迈向世界经济强国奠定了前提基础。在新时代,我们将继续自我体制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勇于创新,沿着迈向经济强国的步伐前进。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明经济强国主攻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影响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国区域、城乡与脑体之间发展不平衡,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当前我国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习近平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表述,指明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我们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千方百计去克服它。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强国,必须立足于现实国情,既不能只强调发展的高速度,又不能降低经济发展预期。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经济发展以总量扩张为导向稳步转变为以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的提升、经济内生的驱动,来实现宏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发展步伐。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强国指标体系

建设经济强国的总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完整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科学发展思想,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高精尖的科学技术,抢占科技至上点,走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彻底转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使科技创新成果让全社会受益,形成经济发展原动力。[2]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协调发展,让率先取得发展优势的地区反哺欠充分发达的地区,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整合不同区域的资源配置,统筹兼顾,优势互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持并重的发展战略,建立环境污染问题的预警机制,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环境治理的监督者和受益者。不断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加大新能源产业补贴力度。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已经在国际市场取得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坚持以开放引领创新、以改革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双丰收,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科学内涵

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习近平同志沉着应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发展空间。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转为中高速发展态势,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发展动力强劲,增速仍然较快。这些向世人展示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强国的坚强决心,也向全世界表明我们实现经济强国宏观目标的自信心。

(一)大力实施强国战略,努力实现富民强国之梦

当今新时代,我们坚持科技强国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助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习近平同志高屋建瓴,坚持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实现富民强国发展战略。他在不同场合分别提出过不同的强国发展战略,如“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经济强国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质量强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等等。这些强国思想集中体现了他忧国忧民思想,强烈的民族复兴思想,以及民富国强的民族意识,表达了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经济发展了,国家强盛了,百姓生活就会随之改善,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强民富梦想。

(二)尊重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调整发展发展方式

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必须按经济发展规律办事,必须按社会发展内在规律进行改革创新。他在强调经济发展重视规律性的同时,又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思想。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提出了“经济新常态”这个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实现由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转型,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由中低端产业链向更加高级、分工科学、结构优化转型,这就是我国经济发展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所处的新常态。[3]我们必须适应这种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变中求新,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三)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成经济结构升级转型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原动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力水平仍然偏低,出口商品多是中低端商品,科技含量偏低。我们应当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结构,抓创新,优配置,提质量,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增量提质。我们传统工业依靠钢铁、煤炭、炼油、化工、造船、机械、纺织等行业为主,主要依靠粗放型经营模式,高投入,低产出,经济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我们必须紧跟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搞好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大力开发微电子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依靠高技科垄断,获得超额的利润。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节能的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国际市场占有率,助推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

(四)注重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配置各种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人、财、物、资金等各种资源进入市场,由市场供求形成价格,通过竞争机制,引导各类资源在部门之间和各类企业之间自由流动,使各种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必须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竞争杠杆的调节功能,促使各类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因素,依靠市场杠杆和竞争机制,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实现人、财、物、资金的合理流动。[4]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有效地控制和避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打破不合理的垄断行为,制定公平竞争、科学透明的激励政策,使各类企业和国内外商品在统一政策下进行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各种资源的调节功能。

(五)坚持百姓利益大于天,重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习近平同志强调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老百姓体面地有尊严地活着,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努力改善民主,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小康生活。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获得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就会倍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倍感我党决策的英明。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习近平同志经常走进老少边穷地区走访调研,深入百姓家里,问长问短,了解百姓疾苦,倾听百姓的心声。为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先富起来的人与后富起来的人,要“联姻”结对子,实行对口帮扶,先富带动后富,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百姓之事大于天”执政兴国的宏伟夙愿。

三、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发展强国的改革重点

当今新时代,我国经济已逐步进入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九大为契机,加强创新体制改革,制定科技强国战略和人才培养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抢占世界科技至高点,力争在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机制,加快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好的,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奠定了制度基础,但某些管理体系和经济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管理机制,使知识、技术、资金、劳动等因素迸发活力,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财富主体的创造性,使国民经济快速高质量地发展。[5]继续进行股份制企业改革试点,优化各种社会资源的配置,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使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交叉入股,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主动性,释放大国制度红利,形成“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经济快速发展模式。加快国家治理体制改革,提高各级经济管理者驾驭管理经济的素质,尽快实现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奠定体制保障。

(二)实施创新驱动新战略,走科技立国的创新之路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红利,就是可以集中全国的人、财、物办大事情,形成积聚力量。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是迈向经济强国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走科技立国的发展道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全国的科技精英和专家,搞好重大科研项目技术攻关,抢占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使核心技术不受制于别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新的增长要素,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商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一切有利于创新驱动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为迈向经济强国培育强大新引擎。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扶持、场地租赁、纳税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研发,加强开放式科研创新,支持企业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要有全球科技创新视野,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力争在核心技术方面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确保关键技术不受制于人。

(三)优化政府制度安排,充分发挥政府治理经济的作用

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具有前期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离不开政府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扶持。为了实现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升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财税优惠政策,给予企业一定的财税减免,积极鼓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督促企业技术创新,进行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提升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从而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研究制定《政府采购法》,提倡政府和个人购买国货,使国内企业发展壮大;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和安全标准,促使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更新设备,升级换代,实现节能降耗,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强制规范和保护知识产权,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热情,切实维护创新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应用;政府应采取贸易约束引导政策,鼓励出口能源耗费少、科技含量高、品牌过硬、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出口创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使企业实现产业和产品优化升级。

(四)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各国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自由贸易区的迅速发展,对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商谈自贸区作为重要对外战略,自贸协定已成为大国开展地缘政治经济博弈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坚持多边区域、多边、双边、次区域自贸区的发展,与日本、韩国签订了多边区域经济合作,与上海合作组织签订了区域经济合作,还有与东南亚国家签订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这对于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6]亚太经合组织是我国最早加入的区域合作机制,对我们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应进一步巩固亚太经合组织合作成果,积极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日本、韩国是我们的近邻,经济交往和人员交流频繁。我国应积极推动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促进三国经济活动进一步加深,促进东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为了与国际接轨,我们应加快修改与自贸区建设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对外投资领域的立法,促进海外直接投资。在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时,我们应保证国家经济主权安全和金融安全,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还要考虑政治利益。

四、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基本路径

当前,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们要更加注意统筹好国内外两个大局,要注意研究分析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便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更有效地开展国际合作,以便早日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强国梦想。

(一)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助推经济强国之路越走越宽

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需要重新认识,构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民众、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政府应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把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弥补市场纠偏机制不足的缺失。国家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为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公平、安全的竞争环境,不做过多的行政干预,让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优化配置。迈向经济强国,我们必须平衡好富民与强国的关系。国家治理应有利于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让人民群众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即:在建设经济强国的进程中,必须让老百姓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他们享有充分的获得感。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和现代税收制度体系,既能让老百姓有效监督和约束政府,又能让老百姓分享到改革开放红利,达到强国富民的国家治理目标。政府可以通过向社会放权,通过拓展治理主体来提高民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水平,切实改善民生。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迈向经济强国培育强大引擎

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尊重知识和科研人才,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激发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科技精英的聪明才智,打造科研创新团队,搞好科技开发与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围绕市场需求搞好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引导企业加大科研资金投入,积极吸纳国内外知识精英,建立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健全科技研发的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企业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政府应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园区,以高精尖科技引领产品更新换代,增加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企业集团,占领世界科技市场的制高点。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财政扶植力度,构建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股权投资体系,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金融创新支撑技术创新,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融资保障。[7]国家应制定吸引人才的强国战略,采取优惠措施吸引海内外的科技精英,组建高技术攻关团队,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的创新,同时不断加大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力度,激发他们创新热情。

(三)积极防范各种经济风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面对新常态阶段潜在的各种风险,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底线思维的科学方法,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在国内外经济发展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大局基本稳定,根据经济发展潜力和当前实际,科学确定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从而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采取多种措施,防范经济社会出现大的结构性风险。既要防范特定行业领域的局部风险,又要注意防范特定行业领域的局部风险通过传导机制演变成系统性风险,影响经济发展全局。通过影子银行、土地、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媒介相互传导,相互影响,对我国短期调控政策工具选择,中长期的结构性调整乃至全面深化改革全局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就业不稳,可能发展系统性社会风险。我们对就业这一民生工程,应常抓不懈,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从严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四)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与行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打造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使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落到实处。积极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加强政府间合作,利用各种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进行协调,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实现优势互补,设施互通,共同发展。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改善通关设施条件,提高通关能力,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积极构建地区金融合作体系,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与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互补共进,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新媒体等工具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扩大“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营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

(五)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激发市场经济发展活力

建立多渠道、高效率的股权市场,规范发展债券市场,拓展期货市场,着力优化市场体系结构,实现发行交易方式多样化,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壮大主板市场,完善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改革创业板制度,适当降低财务标准的准入门槛,建立再融资机制。加快建设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拓宽民间投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完善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全价格形成机制,帮助企业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行为的界限,将市场能够解决的尽快还给市场,不再控节奏,管价格。监管机构要减少对市场主体微观活动的干预,集中精力于宏观风险的防范和市场秩序的维护,给予各方公平参与的机会。

资本市场应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切实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助推实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加强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教育,充分树立资本市场投资有风险,风险自担的意识,引导理性参与资本市场投资,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环境。

猜你喜欢
强国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