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梅
(黑龙江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临近佳木斯、伊春、双鸭山。鹤岗方言属于东北官话黑松片的佳富小片,与哈尔滨方言、佳木斯方言较为接近,但是该方言中也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东北官话区的特征词语。其中,对引发句内容进行嘲讽式应答的否定应答词“可得”就属于鹤岗方言独有的特殊语言现象。例如:
(1)甲:我对象长得老漂亮了!
乙:可得!
(2)甲:小王说他指定肯定能考上北大。
乙:可得!
这两个例句中的“可得”用于否定应答,表示不相信或不以为然,类似于普通话中的“才怪!”这种用法是鹤岗方言中的特有现象。在附近市县中,只有地理位置最近并且历史渊源较深的汤原县能够理解这种用法,而黑龙江省境内其他东北官话区,包括较近的佳木斯、双鸭山、伊春等地,尚未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
应答词语是仅用于应答句或在应答句中有特定意义和用法的表示应答的词或短语,包括应答词和应答短语[1]。“可得”作为应答词,可独立成句,用于应答,表示对引发句内容的否定,带有嘲讽挖苦、不屑一顾的语气,认为对方所说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成立。在对话中,应答者常常拖长音调,“可”字重读,说成“可——得——”;有时则伴有略带嘲讽意味的轻微冷笑,读音较为短促,说成“可得[k'35tei21]”,“得”字声调的后半部分弱化乃至脱落。
有时,为了加强否定、嘲讽的效果,“可得”后面会附加后续句,语义直接指向引发句所说情况成立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例如:
(3)甲:我对象长得老漂亮了!
乙:可得!我咋没看出来她哪儿漂亮。
(4)甲:小王说他指定肯定能考上北大。
乙:可得!他做梦呢吧!
东北地区其他方言中,类似例(3)(4)中的否定应答经常使用“可不是呢”、“X个六”、“(你就/听他)吹吧”、“(你)可得[t35]了吧”、“(你)可拉倒吧”等,例如:
(5)甲:我对象长得老漂亮了!
乙:a 可不是呢! b 漂亮个六! c 你就吹吧!
(6)甲:小王说他指定肯定能考上北大。
乙:a 可得了吧! b 可拉倒吧!
鹤岗方言中也有此类用法,但是使用频率远远不及“可得”。在当地人语感中,上面这些应答词语的否定方式或过于直白,或过于生硬,相比之下,“可得”的表达效果更加含蓄生动,同时兼具东北式的豪爽与诙谐。
作为应答词,“可得”的句法结构已经凝固化,语义实现了整体化。应答词多数可以重叠,例如“没事儿”可以说成“没事儿没事儿”[2],但是“可得”却没有重叠用法,不能说成“可得可得”。
有时,为了加强嘲讽语气,可以在“可得”后面附着语气词“哟”“呀”等,形成固定应答短语“可得哟”“可得呀”。例如:
(7)甲:我得像三叔似的,自个儿自己开个公司。
乙:a 可得哟! b 可得呀!
这些应答短语中的语气词可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在使用时,重音落在“可得”上面,句末语调下降,可视为“可得”的固定变体。
鹤岗方言的否定应答词“可得”是由跨层非短语结构“可得”词汇化而来的,同时伴以句法语义功能的语法化。其间共经历两次转化:先由跨层非短语结构“可得”词汇化为语气副词,再由语气副词“可得”虚化为带有嘲讽意味的否定应答词。
所谓“跨层非短语结构”,指的是不在一个句法层次上,只是表层形式上相邻近的两个成分的组合[3]。跨层非短语结构“可得”主要出现于表示叮嘱的祈使句中,这种用法与普通话相同。例如:
(8)一个人出门在外,[可][得]加小心呐!
(9)你二大爷嘱咐你的那些话,你[可][得]往心里去呀!
句中的助动词“得”修饰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意志上或事实上的必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语气副词“可”用在“得+动词性短语”构成的小句之前,起强调作用。“可”、“得”原本不属于同一个句法层次,但是因为同现频率极高,用得久了,人们便习以为常,经常使用含有“可+得”的祈使句表达命令、要求、恳求的语气。“可+得”用于第二人称表示劝导[4]。例如:
(10)a 你李叔这辈子不容易,你可得帮帮他呀!
b 你可得帮帮你李叔啊!你不帮他就没人能帮他啦!
会话交际中的要求、恳求等语气很容易引申出独白式的期盼、祈祷等语义内涵,“可得”也由“表示劝导”引申出“表示期盼”的情绪义。例如:
(11)小三子这回可得考上啊!要不这孩子可就废了!
(12)老天爷可得保佑小三子啊!这回要是还考不上,这孩子可就废了啊!
在例(11)(12)并非叮嘱某人,而是表示期盼、祈祷,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因而后面多数会附加表示虚拟后果的后续句。即使有时后续句被省略,其语义也仍然隐含在祈使句中。例如:
(13)他这回可得选上啊!(如果选不上,会导致某种不佳后果)
(14)这个月可得下场透雨啦!(如果再不下雨,庄稼会减产)
在这类句子中,“可得”往往会和句末语气词“啊(呀)”共现,形成“可得Xp啊(呀)”构式(以下简写为“可得Xp啊”),表示强烈期盼某种结果出现。此时,跨层非短语结构“可得”已经实现了“层次重组”,即由不同层次上的单位演变成同一个层次上的组合单位[5]。层次重组后的“可得”已经具备语气副词的句法语义功能。
表示期盼的具有肯定意义的语气副词“可得”演变为带有嘲讽语气的否定应答词“可得”,是在“可得Xp啊”构式进入应答句之后实现的。
“可得Xp啊”构式在会话交际中可充当应答句,对表示询问的是非疑问句作出肯定应答,或者对表示期待、安慰的陈述句作出肯定应答,表示期盼对方所提到的事情能够发生,常带有担忧的意味。例如:
(15)甲:你说他能买着票吗?
乙:可得买着啊!要是买不着咱们就回不了家啦!
(16)甲:别担心,她会给你写信的。
乙:可得写呀!我这儿都盼红眼啦!
例(15)中的引发句针对对方(或对话双方)关心的事情进行发问,应答句表示期盼此事能够实现,带有担忧的成分;例(16)中引发句对对方所关注事情作出积极性的猜测与判断,通常是出于对对方的关心而进行的安慰,而应答句则带有明显的担忧、期盼的情绪。
作为用于肯定应答的应答句式,“可得Xp啊”表达的是对未发生的事情的期盼,而且往往与应答者自身有关。如果引发句的猜测、判断与应答者无关,“可得Xp啊”的使用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如果引发句涉及的人物是对话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应答者使用“可得Xp啊”就会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例如:
(17)甲:小李下礼拜就能回来。
乙:可得回来呀!要不对象就跟人跑了!
例(17)中引发句提到的小李是对话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应答句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①应答者对小李比较关心,对可能出现的不佳状况比较担忧,因而期盼引发句中的事情能够发生,从而避免那种不佳状况;②应答者对小李并不在意,即使他出现什么不佳状况也只会漠不关心甚至幸灾乐祸,此时,“可得Xp啊”就带有一丝嘲讽的味道,而这种嘲讽正是否定应答词“可得”的语义基础。
当引发句表达的是与说话者自身有关的猜测与判断时,应答者若使用“可得Xp啊”表示认同,那么不但语用效果会大打折扣,还可能引起对方反感,因而往往会放弃“可得Xp啊”,转而采用另一种应答方式。试比较:
(18)a甲:我这次肯定能评上副教授。
乙:肯定能评上!我们都支持你!
b甲:我这次肯定能评上副教授。
乙:可得评上啊!我们都支持你!
这两组对话中,同样针对引发句关于说话者自身的积极性判断,例(18a)的应答句更能给人真诚、恳切的感觉,也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例(18b)的应答句却让人觉得说话人似乎是在敷衍,甚至隐含一丝嘲弄。
在会话交际中,当说话者说出“我这次肯定能评上副教授”之类的话语时,心里期待的是对方的肯定与赞同。但是同样作为肯定应答,“肯定能评上”表达的是坚信不疑,隐含相信与鼓励;而“可得评上啊”表达的则是带有担忧意味的期盼,这种期盼暗含怀疑与担心,在一定程度上与对方心理预期相悖,违反了语言交际的“一致原则”,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并使“可得Xp啊”染上了嘲讽的味道。若是有意为之,那么这种嘲讽意味便会被刻意放大,成为表示嘲讽式否定的应答句式,例如:
(19)甲:我这次肯定能评上副教授。
乙:就你呀?可得评上啊!
(20)甲:你说老板能给咱们涨工资吗?
乙:就他那么抠门,可得给你涨啊!
例(19)(20)的应答句都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意思是“你说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我们只能期盼它发生了”。
这种由“可得Xp啊”构成的嘲讽式应答,在其他东北方言区中虽然也在使用,但频率较低,通常会采用其他方式表达,例如:
(21)a 甲:你说老板能给咱们涨工资吗?
乙:就他那么抠门,等着给你涨吧!
b 甲:你说老板能给咱们涨工资吗?
乙:给你涨工资?想得美!
例(21a)(21b)中的应答句也是略带嘲讽味道的,分别以“等着Xp吧”和“想得美”表示不可能发生。与“可得Xp啊”相比,“等着Xp吧”的嘲讽义显得极轻,“想得美”的回答则较为直接。这两种应答方式在其他东北方言区使用较为广泛,而在鹤岗方言中则是“可得Xp啊”占据主流,并且成为当地特有的语言现象。
“可得Xp啊”构式用于嘲讽式否定应答时,为加强嘲讽效果,句末语气词“啊(呀)”往往会脱落,句子语义重心前移,嘲讽语气落在语气副词“可得”上面。“可得”语音重读,嘲讽语气加重,于是渐渐失去表示“期盼”的肯定语气,变成了表示嘲讽的否定语气。这种语义功能固化下来,便成为否定应答词“可得”的语义基础和情感基调。当语用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在语言经济原则和俭省原则的作用下,“可得”便脱离“可得Xp啊”句式,独立承担应答功能,成为带有嘲讽意味的否定应答词。例如:
(22)甲:我要去香港。
乙:可得!连佳木斯都没去过,还去香港呢!
(23)甲:我穿这套挺帅的吧?
乙:可得!瞅着就跟服务生似的。
例(22)(23)中的“可得”都是对引发句内容的嘲讽式否定,后续句直接指向引发句内容的合理性,并对否定的原因作出进一步阐释。
否定应答词“可得”主要表示对某种状况出现或存在的可能性的嘲讽式否定,主要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的否定应答,有时也可以对某些特定的传信明显多于传疑的疑问句进行否定应答。否定范围涉及行域、知域、言域[6]三个层面。具体语义语用功能类型包括:
(24)甲:我弟弟找了个外国女朋友。
乙:可得。外国姑娘能看上他?
(25)甲:他来这儿一年多了。
乙:可得。半年前他还在深圳呢。
(26)甲:为了帮你联系专家,他特意去了趟北京。
乙:可得!
例(24)中的“可得”可以指向谓语部分“找了个外国女朋友”,也可以指向凸显身份的定语“外国”; 例(25)中的“可得”指向时量补语“一年多”;例(26)中的“可得”可以指向目的从句“为了帮你联系专家”,也可以指向状语成分“特意”,或者处所宾语“北京”。
(27)甲:我觉得明天得下雨。
乙:可得!
(28)甲:这个菜真好吃啊!
乙:可得!太一般了!
(29)甲:他就是个笨蛋!
乙:可得!他可比你聪明多了。
例(27)中的引发句是对未然状况的推测,应答句以“可得”进行否定;例(28)(29)中的引发句分别是对第三方作出的赞赏性和贬抑性的评价,应答者以“可得”加以否定。
(30)甲:我决定要考研了。
乙:可得!
(31)甲:一起去吧,路上我照顾你。
乙:可得!只要不让我照顾你我就知足了。
例(30)(31)中的引发句分别作出宣告和允诺,应答句以“可得”予以质疑。后续句直接否定对方宣告、允诺内容实现的可能性。
在上述三种状况中,若引发句的内容是与应答者有关的情况,应答者以“可得”作出应答,可以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况:或者是确实不相信对方所说的话,或者是虽然相信,但出于某 种心理原因,口头上仍然予以否定。例如:
(32)甲:成绩出来了,你是咱班第一名!
乙:可得!我能及格就谢天谢地了!
(33)甲:你穿黄色不咋好看。
乙:可得!我对象还就得意”喜欢我穿黄色呢!
例(32)中引发句内容是关于对方的较佳状况,对方尚不知情,说话者予以告知,属于善意的言语行为;应答者用“可得”加以否定,嘲讽意味指向自己,或者是的确不相信自己能够取得第一名,或者是出于自谦心理,故意以这样的方式表示低调。例(33)中引发句是负面的评价,应答者以“可得”反驳,嘲讽是指向对方的,可能仅仅是想表达不同意见,也可能是出于不满或者维护面子的需要,故意在口头上争上风。
除了陈述句和感叹句,也有少数疑问形式的引发句可以用“可得”来应答。这些疑问句在语义上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传信>传疑,说话者本身带有倾向性;2.直接回答可使用“是/否”、“同意/反对”,而不能使用行为动词、能愿动词或者形容词;3.说话者对对方的回答怀有正向期待。在形式上,一般不能是是非问句,只能是传信力较强的测度问、附加问、反问句,以及由“是不是”“像不像”等构成的正反问。例如:
(34)甲(照着镜子):咋样?像不像周润发?
乙:可得!倒挺像小沈阳的!
(35)甲:我跟他比,没差什么吧?
乙:可得!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呢!
(36)甲:你不是买车了吗?昨天还看你开了呢。
乙:可得!那是我弟弟的!
这组例句中,例(34)(35)中的引发句分别以正反问、测度问表达积极评价,并期待对方做出正向回应,但应答句都以“可得”做出嘲讽式回应,属于知域层面的否定。例(36)中引发句认定对方“买车”是已然事实,应答句以“可得”作出否定,属于行域范畴的否定。
应答词“可得”表示“不相信”、“认为不正确”,所以一般不能用于表示命令、要求、邀请等祈使义引发句的否定回答。例如:
(37)甲:你给我出去!
乙:a凭什么啊! b你是谁啊! c可得!
(38)甲:晚上一起去吃饭吧。
乙:a晚上我有事儿,就不去了。 b可得。
例(37)(38)的引发句分别属于粗暴的命令和善意的邀请,都表达祈使语气,因此应答句通常都不会以“可得”表示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