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俭伟,程建华
(1.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摄性地位。新中国成立70多年,党的领导始终是全方位的,贯穿各地区、各领域、各方面,“党的全面领导”问题也一直是学界关注和持续研究的热点和焦点。[1]高校要忠实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基本职能,就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支部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基层党组织,为高校实现教育管理党员干部、团结引领师生员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的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基础。
从加强党的领导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义在“全面”,横向体现了党的领导全覆盖国家一切事务、领域和地区,纵向体现了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全过程,反映了党在国家一切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与责任作出的新论断,不仅是党勇于承担领导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鲜活写照,而且表明了党能够根据时代形势的深刻变化,自觉调整领导方式和作为的宏大魄力。第一,意义非凡。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黎民从党立足于为全人类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角度,在《党的全面领导的深刻内涵》(2018 年)中谈到,实施党的全面领导,将促使中国共产党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中央党校张荣臣在辽宁日报理论版发表的《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2019 年)一文中认为,“党的全面领导”的话语转换,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表现形式,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3]中央党校李君如在《正确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关系》(2018年)中提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是这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而且是实现这场伟大变革的根本保证”。[4]第二,要求明确。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冯秋婷从其概念特点、性质属性、要求内涵等角度指出,所谓党的全面领导,是指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实在内容和要求的,那就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她在《党的领导是全面领导的丰富内涵与深刻意蕴》(2019 年)文中提出,党要肩负起全面领导的责任,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内政、外交、国防、民族等工作,对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监察机关,对经济、文化、社会、群团等组织和党外群众进行领导。也就是说,党的领导要体现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领域,覆盖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方位,贯穿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过程。[5]还有的专家,从领导的边界来阐述,指出,全面领导并不能简单认为党管一切。比如,中央党校张志明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2019年)中就提出这种观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绝不是简单地由一把手拍脑袋说了算,绝不是一把手专权独断、决策随意、用权任性。“一把手拍脑袋说了算”是有特指的,用权随意,决策随意,不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这叫“拍脑袋决策”。[6]而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潘玉腾则选取高校党委全面领导这个切入点,展开论述。从《深刻把握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内涵和要求》(2018年)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既要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也要抓好普通党员“基础多数”;不仅要领导好党内系统,还要注重调动党外各类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切实做到学校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领导就要跟进到哪里。[7]第三,贯彻到位。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表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领导地位,规定了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和各项事业事务管理的根本原则。必须准确全面地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西南民族大学耿亚军《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对民族高校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2018 年)就从办学定位、办学目标、队伍建设、组织保障四个维度,提出了加强党对民族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之路,坚持“二为”办学宗旨;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维护民族团结有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8]北京大学邵春保《准确把握党的全面领导的深刻内涵》(2019 年)一文中则认为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要从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入手,体现领导力、引领力、组织力、号召力;要将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到治国理政的实践和国家政权的机构、体制、制度的安排和运行中。[9]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单位,都应当成立党支部。为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很多行业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有临时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流动党支部。高校党支部建设是党在高校工作的基础,是确保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顺利进行,根据教育管理的工作需要,有机关党支部、教工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学生社团党支部、学生公寓党支部等多种不一的组织设置形式。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搜索,截止2020年2月4日,研究高校党支部工作的文章共有71篇,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学者发表的文献有50篇,学者们普遍认为高校党支部对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起到基础性作用。
第一,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陈荣武在《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战略路径探析》(2019 年)提出了“四个确保”,即确保巩固党长期执政在高校的组织基础、确保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高校组织功能得以充分实现、确保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10]齐鲁工业大学刘文龙等在《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班级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研究》(2019 年)中认为,高校党支部可以在学生班级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能保证党始终居于领导核心地位,能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能保持党支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11]
第二,彰显党的组织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是指高校党支部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针对各种群体以开展各种活动来引导、整合和动员群众的能力。嘉应学院林凯通过《新时代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研究》(2019 年),从基本内涵、重要意义、面临问题、应对措施等视角全面分析了高校党支部所具备的强大的组织力,集中体现在组织引领力、组织凝聚力、组织覆盖力、组织推动力、组织创造力和组织约束力等六个方面。[1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韦诗业等人在《试论新时代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方略》(2018 年)文中提到,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突出体现在结构力、领导力、文化力等三方面,组织力能够突出高校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高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高校党支部骨干先锋引领作用。[13]
第三,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形成更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王牌专业,是高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随着国家实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以来,加强“双一流”建设成为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是推进学科建设的关键。高校党支部深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开创性地将党务工作与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不错成效。河南大学赵雪通过工作实践,敏锐发现了党建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科建设,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党建与学科建设的协同共进——以河南大学为例》(2019 年)一文中指出,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之间的交互融合、互促共建,有助于开创高校学科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建设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提供组织保障、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要依靠人才、发展、创新三步曲,推进党建与学科协同并进。[14]井冈山大学黄志则聚焦于如何通过“思想+专业”将学生党员与教工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高校党支部“思想+专业”双引导模式研究》(2019 年)认为,党支部建在专业上的构建模式能促进支部党员思想觉悟和专业水平同步提升,从理论教育、党员交流、成员评价、支部班子选配、党员作风建设、支部传承发展等六个维度全面阐释了高校党支部建在专业上的优势,需要从党支部管理方式、党员发展培养体系、党员服务社会模式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党支部建在专业上。[15]
第四,增强科技创新供给。放眼全球,国家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在资源开发、人口红利、资本利用逐渐达到饱和状态,科技创新必然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高校是人才、资源、知识、平台聚集高地,在支持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支部如何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服务科研人员、服务科技创新,有效领导、促进、推动科技创新进步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深入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林业科学院于彬等人在《浅谈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科技创新中的作用》(2018年)倡导加强党的的建设,在科技创新中的要积极发挥党组织政治领导作用、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教师是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组织研学党的最新理论来保证政治方向,充实头脑,团结凝聚力量,找准科研方向、定好科研计划,促进了科研人员树立强烈的创新精神,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加强科研攻关,为科研人员将更多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遵循。[16]
第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培养人才是高校履行职责使命的首要任务,就如前文所述,专业学科建设、科技创新都是高校开展育人工程的基础工作。党中央极其重视高校的育人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师生党员为引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福建艺术学院徐秀娟等人在这一领域有深入研究,在《高校基层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对接与融合》(2019年)进行了充分阐释。文章指出,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将党建与人才培养有效融合既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又是实现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从认识论、价值观和方法论三个不同维度来分析,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对接融合都有重大意义。认识论维度,适应新经济社会“扁平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价值论维度,新型服务型政党建设的人本价值延伸;方法论维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实现路径。文章指出,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对接融合的机制,将有利于高校基层组织在新时代实现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17]
第六,涵养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在物质、精神、制度等层面的积淀,它是学校内涵深度与广度的考量要素,是深层次影响学生素质、视野、情操的外在环境,高校文化的建设取得的效益辐射范围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各校园生活的群体。目前研究校园文化主要集中在思想文化、行为文化、社团文化、公寓文化和法纪文化、廉洁文化、红色文化、安全文化等领域,从高校党的基层组织视角研究的不多。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饶良品在《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现状与思考》(2016 年)一文中提到,高校党组织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领导主体,必须加强高校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推动、提升高校文化建设。发挥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是大学健康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18]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邹再金在《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实践路径》(2018 年)中提出,当前多元社会思潮充斥着社会各个领域,知识分子集中地的高校,是文化竞技、舆论争夺最激烈的阵地之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多、快、杂,而他们心智正在成熟之中,辨别能力有待提高,较容易被错误引导。文章提出党组织全面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凸显着党在高校文化建设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引领高校文化建设的方向,指导高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一要“领”高校文化建设,定位高校文化建设方向,起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网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党员们的自身实践,引领师生更多关注社会主义文化、校园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引领高校文化建设沿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二要“导”高校文化建设实践,主导高校文化建设,发挥凝心聚力功能。在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党组织作为先进文化的引导者,通过协调学校内各方面的利益,化解矛盾,特别是多关注困难教师、学生的情况,形成党组织既领导、引导,又凝心聚力的氛围。[19]此外,还有学者关注到高校党支部可以充分发挥服务社会职能,提高党建带团建工作成效,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等。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事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各级各类党支部在高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不辱使命、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党建工作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切实增强了党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但是对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以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离新时代建设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离广大师生党员更高的发展需求还有不少差距。新时代有新作为,高校党支部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挥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强大作用,不断夯实党在高知识领域和高知识阶层的领导力。一些学者,对在党的全面领导原则下如何更好发挥高校党支部作用进行了探析。
第一,健全基本规则。北京联合大学韩强在《论健全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规则》(2020年)指出,基本规则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的全面领导的实现。当下,要着重构建党的全面领导的规则体系,以补齐党的领导主干制度和配套制度中的短板,使党的领导基本规则在全面管党治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措施上扎实有效,把规则作为基础性党内法规对待、围绕党的领导的突出问题规范相关规则、适当提升党内规则在党的领导和管党治党中的地位、做好党的领导规则的配套衔接工作,形成信息公开、调查研究、党委(常委)会议事、决策等科学有效的规则。[20]
第二,加强组织建设。南宁师范大学黄燕在《新时代下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探析》(2019 年)指出,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持续改革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形式,更好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要积极构建党建工作组织建设测评体系,所有党员既要全面了解自身的优势,更要知道不足;要创新方式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内涵,采用“导师制”教育模式,科学地融合党建工作和育人工作;要多渠道丰富基层党支部组织活动方式,有效地解决教师或学生党员时间、空间很难集中的问题。[21]
第三,发挥主体作用。高校党支部担负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担负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广大学生的头脑。天津理工大学曹安琦在《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的途径》(2018 年)提出,高校基层党支部可以采取提高思想认识,将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创新工作方法,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丰富学习载体,切实增强支部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健全基层党支部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机制等途径,充分发挥师生党员自身的主体作用,进而实现党支部领导作用。[22]
第四,围绕中心任务。浙江大学张莹莹,则从教工党支部作用发挥上进行论述。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党在高校最基层的组织,处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担负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任务。提出要围绕高校中心任务,更加有效地发挥党支部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提到党支部要做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做好服务性群众工作;党政一肩挑、交叉任职或支部书记兼任本单位行政副职等方式,更好地参与行政工作;加强党支部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党建和学科建设协调发展;要完善党支部作用发挥的保障机制的举措,才能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23]
总之,党的领导作用只能不断改进加强。在加强党全面领导的背景下,高校党支部对高校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将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起到基础性作用。高校学者党员群体要有使命意识,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发展实际、时代进步要求相融合,要敢于追问、善于发问、勤于解问,发挥所学、所研、所专,更多的将研究的视角集中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将党支部领导作用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面对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艰巨,面临大量的尤其是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如何将广大高校师生凝聚在党旗下,对党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信念、坚守信仰、坚持奋斗,做绝对忠诚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样的,新时代高校的自身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更好发挥党支部在基层的领导作用,让师生党员紧紧按照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砥砺奋进,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此次战“疫”,高校基层党支部彰显了关键时候党支部在基层的领导力和领导成效,交出了在非常时期高校基层支部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