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02-11 12:31李守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生涯工科

李守瑶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大学生处于人生生涯发展的一个极具探索力的新阶段、新时期,地方工科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每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未来一生健康发展的大方向和终生幸福。其中的核心教育目标就是教育大学生在社会心理上、职业规划上以及家庭的平衡与协调上,取得长足的发展。在高校的不断扩招这一大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就导致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但与此同时,有相当大比例的公司总是面试不到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社会上出现了“就业难”和“招聘难”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大学生未能及时做好与个人能力和企业需求相符合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模式的依据是满足社会需求,工科院校项目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关研究理论与现实意义,不但对促进工科院校创就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有着极大的好处,还能够积极推动21 世纪中国合格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造就。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切入点,创新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架构,在理论体系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及实践,以促进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方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现如今,在地方工科院校毕业就业形势趋紧,结合社会环境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实际情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对长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生涯规划现状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全年级仅有不到五分之二左右的学生完全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职业规划,能坚持规划了三年的学生也不足五分之一。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以及各公司招聘情况知之甚少。除此之外,地方工科院校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生生涯意识构建淡薄和缺乏职业生涯目标

首先,对于目前工科院校项目生来说,大部分无暇顾及职业生涯规划,以至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适应能力较弱,以至于部分学生随波逐流。除此之外,学生还缺乏全面正确的自我和对社会环境一个比较整体的认知,尤其是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和位置要求,以上的这些信息不对称将会直接影响工科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准备和生涯规划的计划安排。

其次,大学生的生涯建构意识淡薄。一方面,项目生的生涯决策有强烈的依赖性。许多大学生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大多数都是听从于父母和亲戚朋友的建议,并没有明确的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能进行自主决策职业生涯的学生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大学生忽视生涯建构理论,职业规划过于草率盲从,缺少科学性。一些学生表示,同辈群体的职业选择、互联网与新闻媒体的报道,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缺乏完善的内容体系和教育形式

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就业的压力和矛盾日益突出,全国高校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相关建设。但是在具体改制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生涯教育内容滞后、形式单一,学生认可度不高。目前我国高校的生涯辅导大多以课堂讲解为主,向学生提供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没有与当前就业形势接轨;偏重校内教学,缺乏社会资源的链接与校外实践,忽略其操作性与实用性的运用。仍然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缺少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和主动性不高,学习兴趣越来越低,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其次,生涯教育与辅导的专业度欠缺。在生涯教育的知识体系方面,部分地方高校生涯教育课程尚不够专业,也没有与当今社会发展、求职现状的现实紧密联系,而是依据过往经验程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求职培训,例如简历撰写、面试流程与技巧等。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途径缺乏系统的认识,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有时会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混淆,将两者挂钩对等,从长远来看,对大学生人生的总体规划和指导缺乏实际意义。

3、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保障体系

领导高度重视、机构部门健全、投入力度大这三个因素是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高校应有校级领导挂帅进行统筹指挥,“三处”(就业处、学生处、教务处)做到相互协调,建立健全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指导和评价体系,保证资金、政策、人才投入的科学性和持久性,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健康运行和有效发展的基本保障。但很多高校仍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基础设施不完善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限制因素,不能切实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

二、构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有效机制

对于大学生群体,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来说,他们处于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职业规划常识亟待普及,理念亟待引导与渗透,因此构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有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国外向来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建构,体现在高校的生涯教育发展早、体系成熟等方面,值得中外办学合作项目的思考与借鉴。

1、加强推进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教育引导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借助思想教育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健康的人格素养,根据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变化情况不断修正职业规划。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气质类型测试进行初步的测试,然后通过自我、他人和教师分析做出判断,尽量避免过于主观,让学生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规划,冷静分析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在这一研究阶段,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查分析的同时,仍需要向其普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主体性,从而制定更为合理和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指导过程中教育者要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其中,根据当下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体能力提出要求和建议,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探索各种可能的生涯发展潜力形态,以便及时做出较好地生涯抉择与准备。

2、完善课程设置,强化教学模式

采取“因材施教”的课程设置,首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心理进行规划教育,例如大一可重点进行职业概念、职业规划、职业展望等探索教育,而对于那些面临毕业的年级要着重进行择业、考研相关方面的指导,及时修正学生的就业目标,指导毕业生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衔接。其次是打造个性化教学模式,可以开展“一师一群”分层解答同学们对职业规划的有关疑问、定期要开展探索性教学和交互性学习的探讨等。教育阵地主要是课堂,可辅助于个性化辅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逐步唤醒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意识。职业生涯教学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工具,与“互联网+”相结合,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此外,设立职业发展中心,建立学生个人职业指导规划档案,结合不同时期学生不同状态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

3、建立指导教师队伍,构建教育保障体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建立专业指导教师队伍,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层次教育,学生学习需求不同,要尽可能与职业进行结合,增加职业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校应坚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色和自我定位,强化组织保障,打造独有的品牌体系。发挥所在城市的自身优势,无论在专业设置还是培养模式上,都要适应社会发展,将大学课堂融入城市建设,促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持续发展,对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合理配置高校资源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总结

做好地方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到一定的高度,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学科教学及实践活动,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建立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等措施,确保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全面科学开展。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生涯工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我的教书生涯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