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铭志 刘天胜 张 爽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作为八旗内部以蒙古人为主要成员的八旗蒙古,对于八旗军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不亚于八旗汉军。为了稳定八旗蒙古,并使其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力,爱新觉罗家族将部分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编入八旗蒙古。在清代前中期,八旗博尔济吉特家族为中华民族作出重大贡献,彪炳史册。
博尔济吉特,汉文又写作博尔济金、博尔济锦、孛儿只斤等,满文皆写作“borjigit”。该姓氏乃“大元之姓”,是蒙古民族的精神象征,其先祖为蒙古乞颜部首领。十三世纪,家族的灵魂人物——成吉思汗,率领博尔济吉特家族,统一蒙古诸部,建立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逝世后,窝阔台即位。在位期间,发动“长子西征”,以锐不可当之势,征战欧亚大陆,威震四方。其家族成员也分封各地,逐步发展为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蒙古帝国。
蒙哥汗逝世后,蒙古帝国分裂,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流散各地,但是依然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以不同的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留居于亚洲东北部的博尔济吉特家族在元世祖的统率下,建立了元王朝。元朝末年,中原各地的起义军风起云涌,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推翻元顺帝在中原的统治。博尔济吉特家族退回蒙古高原,建立北元政权。时北元政权“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依然对中原具有巨大的威胁。
终明一朝,博尔济吉特家族率领蒙古军队不时对明王朝统治的中原地区发起进攻,尤以“正统后,边备废弛,声灵不振。诸部长多以雄杰之姿,恃其暴强,迭出与中夏抗”。这其中,博尔济吉特家族的杰出人物阿勒坦汗多次率领蒙古军队取得对明战争的胜利,终使明王朝开放正常的边境贸易,史称“隆庆和议”。
至明末清初之际,博尔济吉特家族经过百年的繁衍生息,“其氏族甚繁,散处于西拉木楞、兀鲁特、札鲁特、克鲁伦、把岳忒及各地方”,“凡十二派……俱系元代后裔”。十六世纪,以清太祖努尔哈赤为首领的爱新觉罗家族发起统一女真各部及推翻明王朝残酷统治的战争。因此,与漠南蒙古的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多有联合与斗争。例如在万历二十一年,科尔沁部的明安贝勒率兵参加消灭爱新觉罗家族的“九部联军”,于古勒山一役铩羽而归。第二年,“蒙古科尔沁部明安贝勒、喀尔喀部劳萨贝勒,始遣使往来。于是,蒙古各部长遣使往来不绝”。在不断的往来当中,博尔济吉特家族的部分成员及其所管部落编入八旗,设立牛录。然而,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另一位成员漠南蒙古察哈尔部领袖林丹汗与明王朝结盟,不断与后金作战。因此,清太祖与清太宗两代统治者多次发起对察哈尔部的进攻。最终于天聪六年,取得对林丹汗的决定性胜利。两年后,林丹汗逝世于青海。天聪九年,察哈尔残余部众向后金投降。在当年,清太宗以投降的部分察哈尔人丁和喀喇沁部众为基础,“定蒙古旗制”,正式成立八旗蒙古。“最初蒙古来附,即隶满洲”,成为满洲旗人,博尔济吉特家族亦是如此。随着八旗蒙古的成立,部分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拨入至八旗蒙古,继续效忠于爱新觉罗家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遍查相关史料,笔者发现,八旗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的世居地较多。经过统计,主要有阿布罕、叶赫、翁牛特、喀喇彻里克、察哈尔、喀喇沁、科尔沁、克鲁伦、乌鲁特、扎鲁特等地方。主要有传成员分布如下:
表-1
从上表可见,八旗蒙古内的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世居地与八旗满洲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一样,主要来源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为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发源之地。还有一小部分则是来自于蒙古文化的影响较多,具有明显蒙古化倾向的地方。
另一方面,考察八旗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的旗籍,同样较为复杂。笔者依据相关史料,对这些有传成员的旗籍进行了统计:
表-2
从上表的旗籍分布来看,上述的博尔济吉特家族有传成员分布在各旗之中。其中,人数较多的旗分,分别为正白旗、镶黄旗、正黄旗。此三旗者,为清朝皇帝直接统率之上三旗,总计为十七人。这也说明,随着爱新觉罗家族“国家构建”与入主中原的逐步推进,八旗组织内部的集权化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其中,八旗蒙古的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亦同其他旗人一般,出现改旗现象。例如喀兰图,“太宗文皇帝时,随其兄额尔格勒珠尔率属来归,隶正黄旗蒙古”。顺治朝前期,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与清世祖至喀兰图府邸。喀兰图闻讯,持武器为清世祖“密为防卫”。睿亲王多尔衮逝世后,清世祖清算其罪,同时为“嘉喀兰图忠诚”,将喀兰图抬入满洲正黄旗。
十六、十七世纪以来,爱新觉罗家族兴起于白山黑水,必然会与辽东地区的既得利益者——明王朝与蒙古部落发生冲突。为取得战争胜利,爱新觉罗家族必然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其中,蒙古籍官兵受到重视。而成立八旗蒙古,更是成为清太宗“统战”治下蒙古人丁的重要手段。清军入关后,八旗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在清朝前中期的一系列战争之中发挥家族卓越的军事天赋,指挥八旗蒙古官兵,冲锋陷阵,浴血疆场,为爱新觉罗家族一统华夏、开疆拓土、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随着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投降,关外的蒙古之地为其所有。因此,清太宗将主要的作战方向,放在辽西地区,以期彻底消灭盘踞在锦州、松山等地的明军。
崇德三年,清太宗率领军队向锦州方向发起进攻,八旗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随军出征。例如蒙古正白旗人,“武纳格次子”齐墨克图,随大军“至红山口遇明兵百人,逐之。斩其禆将二人而还”。崇德五年,清太宗派遣八旗军队以“围城战术”包围锦州城,松锦之战爆发。在围城大军中,蒙古镶黄旗人多铎和,遇“有松山步兵来战,率本甲喇兵败之”。蒙古正白旗人色尔格克,先是率领“前锋兵四十人伏荒地,生擒明将一员”。而后迎战洪承畴援军,其身先士卒,“独斩敌兵七人”。围困松山城时,明军进攻八旗军队据点,“色尔格克率护军三十人,应援击退敌众”。蒙古正黄旗人额尔格勒珠尔,“败其城守兵及松山援师”。
此外,在这一时期,八旗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也参加了对朝鲜及其他地区的战斗。例如蒙古正白旗人色尔格克,“崇德元年,随豫亲王多铎围朝鲜国都。国王李倧遁南汉山城,移师攻之。色尔格克奋勇登山,身中重创,赏马三匹”。同旗的齐墨克图,在崇德八年,“与阿尔津、哈宁阿等伐黑龙江,围都里屯,克之”。身为“武纳格长子”的德穆图,在崇德七年,“从贝勒阿巴泰伐明,自蓟州入边,薄明都,略山东”。
顺治元年,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此时担任摄政王的睿亲王多尔衮抓住这一机会,统领八旗军队入关,定鼎北京。同时派兵消灭南明政权与中原各地的农民起义军。这其中,八旗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参与其中,为清王朝进军关内,确立统治,立下汗马功劳。
顺治元年,蒙古正黄旗人额尔格勒珠尔“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击败流贼李自成,叙功予骑都尉世职”。定鼎北京后,清王朝派兵集中轸灭各地的反清势力。蒙古正白旗人德穆图“从豫亲王多铎攻潼关”。德穆图之弟齐墨克图“从定西大将军何洛会击破叛将贺珍”,“贺珍遁奔武功,追击之,斩获甚众”。蒙古正蓝旗人毕力克图,于顺治六年,“奉命率兵驻防平阳”。“遇贼党郭中杰引贼众寇绛州,击败之。又败贼骑千余于张湖村”。时“李建泰叛据太平,复与协领根特等攻之,久弗下,乃穴地燃火药隳城,擒建泰诛之。累进一等阿达哈哈番”。顺治十一年,“明将李定国犯新会,屯县左山峪。毕力克图再战败之,追至兴业,斩杀过半”,并且“进抵横州,定国渡江远窜。凯旋,叙功,晋爵三等男”。蒙古镶白旗人沙理布,顺治十年,奉命镇守湖南地方。顺治十二年,南明军队进犯岳州武昌两地,沙理布与苏克萨哈,“设伏邀击,大败之”。后南明水师进犯常德,沙理布率部“六战皆捷,纵火焚其船,斩获无算”。
清王朝在进军中原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族源为蒙古的八旗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亦随八旗军队参加对蒙古地区的作战。例如顺治三年,蒙古苏尼特部叛逃至漠北蒙古喀尔喀部,蒙古正白旗人德参济旺,“随豫亲王多铎追剿至鄂特克山。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各遣兵数万,两路迎战我师。奋击,大败之,先后斩级俘获甚众”。蒙古镶红旗人弼喇什亦是“随豫亲王多铎往追叛逃蒙古腾机斯”。
经过顺治朝社会秩序的重建,进入康熙朝,国内基本已经实现了和平。然而,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八旗将士再次出征,保卫清王朝的统治。八旗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更是身先士卒,为爱新觉罗家族征战大江南北。例如蒙古正蓝旗人毕力克图,于康熙十四年,“授平逆将军”,率领军队进驻陕西榆林地方。毕力克图“侦知贼众三千余屯杨家店渡口,乃分兵三队。乘夜疾进,黎明鸣角渡河。贼不虞我师之至也,悉惊骇溃窜,遂复吴堡县城”。康熙十五年,“命毕力克图率所部前锋赴宁夏,统辖满洲、蒙古兵防剿”,协助图海将军平定王辅臣叛乱。康熙十七年,“移兵守陇州”。在此期间,率领军队击败陕西各地反叛军队。又如蒙古正白旗人克什图,康熙二十年,跟随大军追击吴世璠的军队。“贼将何继祖等纠众万余占石门坎隘口。克什图步击之,继祖等退据黄草坝。克什图当先奋战,贼大败。又败贼将胡国秉、刘起龙、黄明等于归化寺”。
三藩之乱平定后,蒙古准噶尔部雄起于中亚,成为清王朝在西北最为主要的威胁。因此,志在平定漠北的爱新觉罗家族决定进军蒙古高原,遏制准噶尔部的扩张。出身蒙古显贵的八旗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必然会被委以重任。例如蒙古正白旗人克什图,于康熙五十九年,随富宁安大军进军新疆,在一次伏击战中,“克什图麾兵亟击,杀贼三十余,擒贼首垂木拍尔”。康熙六十年,“策妄阿喇布坦遣众来犯。克什图自出击,而令散秩大臣阿喇纳尾已后,夹击追入林中,擒斩甚众”。克什图之子阿兰泰,乾隆二十年,“偕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等统哨探兵前进。六月,达瓦齐就擒,凯旋。叙功晋男爵”。而后“阿克珠勒等窜附阿睦尔撒纳,阿兰泰遣总管鄂博什以索伦兵五百驰追,并分截各隘口。阿克珠勒就擒”。而其中军功最著者,当属蒙古镶黄旗人班第。乾隆十九年,班第被任命为定边左副将军职务。在任上,“遣兵擒乌梁海宰桑东根、赤伦等,收其众数千户。复令参赞大臣萨喇尔将兵擒准噶尔宰桑库克新玛木特、通玛木特,收其众,得牲畜无算”。乾隆二十年,清高宗派遣大军消灭准噶尔部,其中,“北路班第为帅”。班第“谋约西路军锐进。五月,遂克伊犁”。“捷闻,上奖班第功,封一等诚勇公,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金黄绦朝珠”。后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班第与鄂容安陷贼中”,“由固勒扎,赴空格斯转战至乌兰库图”,“贼大至,围合。班第拔剑自刭,鄂容安同殉”。乾隆二十六年,“命图形紫光阁”。“御制赞曰:‘元戎率师,平定伊犁。而何阿逆,叛乱乘危。变出不期,投躯西漠。故里榇归,痛哉酬酌’”。
此外,在乾隆朝,八旗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亦是参加了其他方面的战斗,帮助清高宗完成“十全武功”的不世伟业。例如班第之子巴禄,乾隆二十三年,“随定边将军兆惠由博罗布尔噶苏进伊犁,剿捕昂吉岱等贼。四月,袭擒喀喇沁宰桑恩克图等于库陇癸山。寻又擒叛贼鄂哲特”。乾隆二十四年,巴禄率领三千人军队,“由巴尔楚克策应兆惠、富德两军。八月,同富德等追击霍集占于伊西洱库尔淖尔,大败之。师旋,叙功授云骑尉世职”。乾隆二十五年,荣登紫光阁,以巴禄为平定西域五十功臣之首。赞诗道:“准部回城,咸慴将种。恸父殒贼,杀贼逾勇。两世济美,同上凌烟。古称定远,其何有焉”。又如蒙古正红旗人明安图,“从征金川,大小战五十有四,叙功,累迁镇筸镇总兵。贵州、湖北苗石柳邓、石三保等纠众为乱,明安图督兵御战,永绥协副将伊萨纳赴援,同战死”。
明末清初之际归附于清王朝的博尔济吉特家族,因其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崇高的地位,而被爱新觉罗家族所重视。将大部分成员编入八旗,成为“国家根本”的八旗子弟。尽管部分家族成员被编入至八旗蒙古,但是他们与留在八旗满洲的同家族成员一起,为捍卫清王朝的国家安全血洒疆场,以军功回报爱新觉罗家族。同时,因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遍布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清代统治者便以改旗的方式维系了该家族内部的互动。以此为基础,利用博尔济吉特家族“蒙古著姓”的影响力带动了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的有效联系,使得八旗蒙古“心向满洲”,最终成为满洲民族共同体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