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洁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湖州晋江人才工作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最重要的是领导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全市战略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进行安排部署。湖州提出了以打造“高端人才青睐之城、青年人才友好之城、人才生态最优之城”的目标,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亲自抓,全市上下齐落实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统筹协调各部门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 对于大学生难以提供租房补贴发票的问题,市主要领导当场决策、简化程序,大刀阔斧地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藩篱壁垒。据浙江省最新报告显示,湖州“人才发展现状”指数居全省第二位、“人才发展潜力”指数居全省第一位。该市已连续七年获浙江省党政领导人才工作评议考核优秀单位(全省每年仅有四个地市优秀名额)。晋江每年对有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纳税大户和尊才爱才的用人单位进行隆重表彰。同时,整合科技、工信、人社、工商联等部门,实行“党建(人才)+经济(产业)+科技+商协会”的运行模式,构建了市镇(街道)互动协同、上下联动、左右贯通、资源共享、整体推进“大人才”的工作机制,全市人才工作始终走在福建省前列。
近年来,湖州晋江两地从政策、资金保障上持续发力,人才集聚呈现虹吸效应。湖州人才引进数量从2017年的不足3万人,到2018年的5.8万人,再到2019年的11.3万人,其中新引进顶尖领军人才240名,大学毕业生9.3万人。一是政策领先。湖州在对长三角26个城市人才政策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今年又对原有政策进行了全面完善,推出了“人才新政4.0版”“湖九条”等,包含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环境优化等28条具体措施,覆盖了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人才政策在全省位居前列。晋江市连续出台了《关于实施博士助力产业创新升级“远航计划”的意见》等16个人才政策和措施,制定全国首个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认定标准,培养专业化人才,按同类标准150%兑现扶持资金。二是资金保障。从2017年起,湖州把人才科技资金预算由5千万元提高到5亿元,单个项目最高可达2亿元;对青年人才安家、购房、生活等补助进行叠加,其中博士最高66万元、硕士最高36万元、本科生最高21万元;对本地企事业单位参加全国各地招聘会的单次差旅费补助为1000至3000元,对到湖州参加招聘会的全国各地应届毕业生,给予500至1500元差旅费补贴。晋江设立了7.6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亿元人才专项资金及5亿元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三是校地合作。2019年,湖州市组织30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到全国40多个城市80余所高校推介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累计举办政策宣讲会280场,综合型招聘会230场,达成就业意向7.2万余人。截至目前,累计建立各级人才工作站154家,签订人才合作协议336个,有效拓展人才招引渠道。四是政企协作。摸清全市产业特点和企业用工需求底数,紧盯产业发展需求招贤引才[1]。突出企业引才主体作用,指导企业做好自身形象宣传、薪酬福利标准、招聘专员培训等工作,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招聘方案。
湖州晋江两地在特色产业、科技平台集聚人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9年湖州的GDP增速居全省第4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均位居全省第1位。晋江作为县级市,人多、地少、资源贫瘠,但晋江发挥侨乡优势,以乡镇企业起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9年位居全国前10,连续26年位居福建省县域首位。为给人才提供丰富的发展载体支撑,湖州构筑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人才飞地”的全链条人才平台体系。计划投资28亿的国际人才大厦于今年6月份奠基开工,重点引进总部研发、高校研究院、创新中心、人才项目孵化等平台,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省级标杆的人才发展综合体。2019年,湖州在长三角首家成立人才发展集团,探索人才工作市场化运营模式,全力打造人才招引、人才园区、人才投资、人才培训、人才公寓、人才服务等六大业务板块。目前,该集团已在上海投资10亿元设立湖州全球招商引才中心,在北京、深圳设立分中心,采取“在湖注册、离湖孵化”方式,累计布局人才飞地12个,加快推进区域人才智力共享。湖州市推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工作的做法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十佳创新案例。
湖州为打造人才“引、育、留”体系工程,重点做好“国际化”“本土化”“乡贤库”三篇文章,引进了一大批世界科技前沿、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海外领军人才和大学生。投资建设了“中国·南太湖国际人才社区”,打造集智能管理、5G网络等为一体的“五星级”人才公寓,实现“上管老、下管小”,全面优化提升人才创业融资、上市辅导、住房租房、老人看护、子女教育等各方面服务,让人才更加安心、舒心、暖心地在留在湖州,全市人才发展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三位,在全国19个支撑绿色发展型城市中排名第一。今年,晋江全市机关单位安排40多名服务专员,为人才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同时,通过整合全市人才服务资源,打造了“一套运行机制、一个联席会议、一个驻港(人才港)小组、一个创业驿站、一个服务专班、一个工作微信群,一条服务专线”的全链条服务措施,为人才打造方便快捷的创新创业环境。
人才聚则乡村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振兴。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2019年湖州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总目标是:到 2022 年底,全市遴选“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60 名,培育专业精英 400 名以上、乡村创客 1000 名以上、能人乡贤 3000 名以上、工匠能手 5000 名以上,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8 万人以上。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乡村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省全国领先,率先建成乡村人才振兴标杆市。该市还积极引导大学生、外出农民工、经商人员、返乡青年等围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回乡创业兴业。探索建立工匠能手认定发证制度,支持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传统技艺文化传承人,打造一批吴兴名点师、南浔渔技师、德清钢琴匠师、长兴紫砂名师、安吉茶艺师以及湖羊繁育师、湖笔制作师、湖州绣娘等湖州特色工匠品牌。作为湖州市级众创空间,“谷堆乡创”不仅是游客追捧的休闲旅游打卡地,更是民间“造乡运动”中一块匠人匠心集聚地。被盘活的废弃粮仓,引入酒吧、休闲吧、手工馆等城市元素,成为乡村一道亮丽风景线。创客与村民互利共生,乡村生态与产业效益齐头并进,从一村一景到一村一产业, 通过人才聚集和产业带动,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焦作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出台“1+6”人才系列政策、打造“引才聚焦”工程、评审表彰奖励四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连续举办八届“海创会”、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兑现高校毕业生落户补贴,上述一系列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但是与湖州晋江相比,焦作市在思想观念、政策机制、具体措施、工作方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方面,引才观念滞后,有的部门和县市区对人才工作不够重视,存在重招商引资轻招才引智、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现象。比如,个别县市区拖欠人才引进安家费、落户生活补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扶持资金。另一方面,人才留用氛围不浓。焦作市虽搭建过青年人联谊社交联谊会、座谈会等,但与湖州晋江开展的 “生根计划”、人才节、人才驿站、人才公园、人才沙龙、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等活动相比,焦作市举办的活动不够频繁、载体不够丰富,人才之间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社交圈,影响了人才在焦作市扎根。
从人才生态规律看,高端人才看重的是事业发展的平台和环境。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在特色产业和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湖州相比,焦作市能够承载国内外领军人才的大平台、大项目、规上企业依然偏少。截至2019年底,焦作市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20家,湖州拥有市级院士工作站9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3家,国家级示范站6家;焦作现有博士后工作站6家,湖州2018年以来新设立博士后工作站33家;焦作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6家,湖州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8家;焦作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3家,湖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83家。特别是焦作市人才产业园、人才公寓等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仍存在部分高层次人才来焦后没有良好的居住条件、项目孵化和创业创新环境等情况,人才“引、育、留、用”的整体氛围仍需提升。
一是政策机制不够健全。有的政策缺乏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落实过程中出现政策棚架、空置的情况。二是政策惠及面不广。2018年以来,晋江在短时间内陆续出台了16个人才政策,覆盖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的人才。焦作市在政策细分上存在一定短板,目前大中小企业共用一套人才标准。比如,人才引进安家费,每年只有十多家企业享受,覆盖面较窄。同时,在海外留学人才、太极拳人才、柔性引才、人才扶贫、鼓励企业引才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撑。三是政策上下协调不到位。焦作市的人才政策出台后,有的县市区既没有自己的人才政策,也没有与市里相配套的政策和措施。而湖州吴兴区政府在出台《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12个配套办法,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值得各县市区借鉴。
一是部分政策落地缺乏协调性。目前,焦作市部分政策尚处于“边实施边探索边兑现”,存在“走一步看一步做一步”的状态。如,在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方面,侧重对现有人才项目的扶持,缺乏对新引进落地项目初期的启动支持和个性精准服务。二是园区配套服务缺乏。目前,焦作市现有的各类科创业园包括解放区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在内,多数停留在租赁场地、政策咨询、业务代办等传统模式上,缺少基础实验设施、公共平台服务、高端商务、科技金融等硬性服务。有的园区运营存在专业性不强、日常管理、考核机制不规范不健全等问题。三是人才项目落地通道不畅。近年来,市人社部门通过“郑焦融合”“海创会”等平台引进了部分人才项目,但有的部门和单位在协调资金、场地、注册办证等方面缺乏责任意识,存在政策兑现滞后甚至不到位的情况,致使有的团队离开了焦作,有的人才项目进展十分缓慢。
湖州晋江的经验再次证明: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单位要想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批高层次优秀人才来支撑。因此,我们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担当,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人才就是抓经济”的战略思想,建立主要领导干部要亲自抓、各级各部门共同负责的引才机制,压实人才“引、育、留、用”责任。同时,要完善人才协调机制。人才工作涉及人社、科技、财政、公安、教育、卫生、农业、房管等多个部门,建议市领导定期召开人才工作协调会,研判人才政策落地情况和工作动态,解决人才工作遇到的各类问题。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竞争已不仅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而是日益演变成人才发展环境的较量。从湖州晋江吸引人才的秘诀看,薪酬待遇已不是重要因素,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则是关键所在。焦作市在产业、平台、环境等方面缺乏明显优势,要正视差距,结合实际,补足短板,营造内陆地区引才聚焦的新亮点。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要在吸收先进地区人才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完善和整合焦作市现有的人才政策和措施,着力破解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建立人才专项基金,及时足额兑现项目扶持、落户补贴、安家补贴等人才待遇,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二是优化生活环境。主动为人才,特别是引进到县市区小微企业和条件艰苦的人才排忧解难,倾听人才需求,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切实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是优化创业环境。要进一步推动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国际人才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支持企业建立更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依托重点园区、重大项目、重要学科和实验室等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帮助各类人才打通干事创业所面临的阻碍,令其舒心、安心地创新创业。四是优化社会环境。要定期召开全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座谈会、茶话会等,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尊才爱才重才敬才的良好氛围。五是优化服务环境。要全面提升服务标准,优化“一站式”服务项目和流程,为人才送政策、送服务,和人才交心、交友,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为人才解决好后顾之忧,着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环境。
一是着力打造“海外英才中原行暨焦作创新创业洽谈会”和“郑焦融合人才项目合作洽谈会”金字招牌,持续加大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确保海内外专家参会人数、项目签约落地数、岗位征集数、人才招聘数等有新突破。二是强化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市校共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通过兼职挂职、技术入股、项目合作、客座教授、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是积极鼓励海内外人才中介、社会团体和猎头公司,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帮助用人单位引进高端人才和项目。四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的人才资源信息数据库,实施“乡情引才”工程,充分发挥以才引才的作用,凭借现有人才或焦作籍在外地工作的优势,协助焦作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五是持续开展“进企业、进高校、进社区”人才政策宣传活动,按照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分布,宣传解读人才引进待遇、创业扶持政策以及家属安置、子女上学、觖决住房等企业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让政策惠及更多人群、赢得更多口碑、吸引更多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目前,焦作市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总体上还存在乡村专业技术服务人才不足、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素质不高、乡村治理人才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需要从新的高度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进行规划。一是加强资源整合。形成系统化乡村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机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推进制度,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考核指标,纳入全市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凝聚工作合力,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统筹协调推进。二是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产业、文化传承、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开设特色人才培训项目,探索建立培训考核和资格认定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逐步规范各类乡村实用人才队伍。三是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建立一支农业农村急需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举办乡村人才项目对接会、乡村振兴论坛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邀请省内外大学教授、本地优秀人才进行授课。四是开展校企对接。吸引大学生、返乡青年回乡下乡创业兴业[2]。定期举办涉农企业人才招聘会,每年组织本地企业到校园开展专场招聘,从乡村创业青年中选出一批优秀创客组成创梦导师团,深入高校举办分享会,引导大学生来焦留焦投身乡村建设。五是培养乡村工匠能手。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市总工会以及行业管理部门定期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围绕乡村旅游讲解员、农村种养能手、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农村文体协管员、传统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等重点群体挖掘培养,遴选出一批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予以表彰,打造焦作特色工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