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涛
(焦作大学人文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是适应一定的形势发展而成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某种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其传播也有特定的理论支撑。红色文化源于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运动,“红色”不仅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所特有的色彩意义,还象征着无数革命志士奉献的生命意义,凝聚了党带领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和人民幸福的拼搏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彰显了其高洁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全面诠释了我们党和国家的终极目标,是我国政治纲领和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确立的理论依据,也是确立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的理论依据。红色文化所体现的以爱国、奉献为主旨的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取得伟大胜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红色文化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重大意义。
首先,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参差不齐。红色文化资源或历经风雨侵蚀、少修乱拆受到破坏,遗迹损毁严重;或因时代变迁导致其内涵与当代认知有差异;或因地理环境条件所限、知名度较低,导致开发规模受限、设施不完善……种种问题使得各地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层次定位较低,开发模式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可游性不高,教育效果不佳。其次,点面分离,各自为政,缺少创意。我国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地域性突出,各地在资源开发时各自为政,对地区红色资源特点和功能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和充分考察,限制了区域合作联合开发,开发模式传统老套,整体布局性较差。这样不但割裂了红色资源的内在联系,而且不利于形成红色文化品牌,造成地区资源浪费,整体功能实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
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见证了红色革命的艰苦历程,饱含着革命先烈不朽的革命精神,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情感,是培养国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是稀缺的、脆弱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岁月的更叠中,它们有的受到了自然侵蚀逐渐破败,有的流落民间被人为地忽视或破坏,导致其中的红色精神随之埋没。因此,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甄别,深入发掘其文化和精神内涵后再进行整理开发。但是因为开发理念或专业技术水平不同等情况,有的地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只是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简单的修葺利用,只注重一些遗迹、文物等有形实体的开发,对无形的红色文化资源却视而不见;还有的地区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时,不深入考证和研究,导致对红色文化内涵和历史的解读偏离了时代背景和历史真实,甚至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出现了错误解读的现象,与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衷背道而驰。
首先,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民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形成于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血雨腥风获得民族解放的艰苦历程,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崇高的道德理想和坚强的革命精神,它向后人揭示了中国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做为指导思想,选择中国共产党做为执政党,选择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原因,有利于民众理解在当今复杂环境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文化所体现的红色精神高度契合,两者都彰示着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和凝聚力、创造力。正是对红色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和人民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它所包含的物质和精神资源是空洞的说教不可比拟的,也是西方消极文化思潮不能消除的,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丰富、直观的红色文化印证下变得鲜活生动,民众于潜移默化中就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人们的意识形态在西方鱼龙混杂的文化入侵大潮中发生了变化,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民众推行西化,以此达到分化我国思想领域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十分重视的,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科技网络传媒的迅猛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成为部分民众的价值标准,网络普及和传媒渠道多样化使信息传播大众化、快捷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形成了新的挑战。红色文化凝聚着革命先辈的革命信念、高尚情操和家国情怀,为人们的价值判断、道德规范提供了生动直观的范本,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我国意识形态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执政理国、民众立身立德的依据。立足红色文化,普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感,对国际复杂形势下强化民族忧患意识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程和革命精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浴血奋战的历史,它鲜活地立在那里,引导后人跨越时空和历史做近距离的对话。这笔文化遗产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要实现中国梦,就要有一颗中国心,要把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西方国家一向非常重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它们把它视为立国之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维护思想意识和政治形态的稳定,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文化主导权,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起到核心作用。红色文化催生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发掘红色文化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各种意识形态泥沙俱下,提炼红色文化中的优秀文化精神,把它们运用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红色文化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状结合,来认识和解决我国现实问题的先进文化,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物质形态保留下来的红色文化,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强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切实弘扬红色精神,对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特有的组成部分,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革命胜地、标志物和众多的文献历史图文资料中,其形式之多样、分布之广泛、内涵之丰富不胜枚举。仅我们河南省就存在着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从吉鸿昌、杨靖宇到焦裕禄、任长霞;从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大别山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和视民如子、迎难而上的焦裕禄精神;从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胜利到全国解放战争第一个重要战役——中原突围战,不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时期,河南都有无数的人物事迹和革命遗迹留存。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都体现着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认同,也是增强民族自信和凝聚力,实现民族崛起复兴的精神源泉,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提供了珍贵的教育实体资源。每一处革命遗址、图文资料都记载着一段革命奋斗史和炽热的爱国情怀、坚定的民族信仰、高尚的革命情操,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可以依托革命遗址建立教学现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参观,进行体验式学习,寓学于游,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磨练意志、坚定信念,在为祖国大好河山震撼的同时,从内心去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之美,自觉感悟革命精神的伟大,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使灵魂得到陶冶和净化。
红色文化所代表的历史和奋斗历程,与当今社会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这使得红色文化和大众的心理认知距离较远。再加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信息传播渠道丰富快捷,社会意识形态错综交汇,很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对党的历史和那段革命岁月知之甚少,相当一部分人对我党的革命历程和革命精神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红色文化进行研究,赋予它以新的时代风貌重现于大众视野,重新展现它的魅力与价值。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开发红色文化成果方面,社会各界一直努力不懈。坚持红色文化进教材的理念,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成果融入到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组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教学科研团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培养红色文化开发方向的硕博研究生,为红色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有机整合、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根据红色文化特性,密切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创造性地将历史与现实、实体与精神合而为一。例如“五个一工程”的开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红色影视剧,还有红色歌曲创作和竞唱、公益广告宣传、红色网游和红色动漫开发等一系列质量优良的精神文化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蓬勃发展,提高了红色文化传播效果,拓宽了文化传播范围。红色文化指引了中国革命建设的正确方向,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精神,这些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源泉,将红色文化寓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过程中,弘扬红色文化以提升大众道德认知,传承红色文化以夯实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人们对一种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觉践行必须经过个体“知”“情”“信”,方能自觉转化为“行”。要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公众认可度,还要看公众的接受程度和传播效果。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和经济制度的发展,以及社会成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于红色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可度,我们应在大众实践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娱乐和享受过程中耳濡目染,于润物无声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要擅于利用主流媒体构建主旋律、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公信力和主导性。发挥网络媒体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快捷便利、跨时空的特点为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服务,在网络资源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文化,构建全方位的宣传体系。
红色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为推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资源,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记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实践获得的宝贵经验,不仅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着民族精神,红色文化包含的每一处遗址、每一件文物、每一个事迹、每一段历程都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祖国富强的奋斗过程中所彰显的革命先辈高尚的革命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爱国情感,有着极为生动、深广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在文化的浸润中重温历史,去了解中国共产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回顾体味优秀革命传统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化、具体化提供了载体。
政治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各国间政治经济的联系,也带来了文化的渗透融合,各国都加强了文化软实力和本国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国际复杂形势和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表现,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同根同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教育实践基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价值观和我党的革命精神,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激发广大群众的家国情怀和民族信念。红色文化浓缩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政治教育素材是教育民众、砥砺青年的红色资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保护好、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产,世代传承、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