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2020-02-11 00:47杨洪升叶之慧李晓光杨东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协同

杨洪升,赵 刚,叶之慧,李晓光,杨东红

(佳木斯大学 a.生命科学学院;b.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我国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发展,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开展的“课程思政”并不是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是指在其它专业课程当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贯穿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育人、协同育人的最终目的。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将思政教育内容独立出来,而是要和专业课程相融合,并坚持整体性、同向性的原则,形成完整的教育机制,将显性思政教育和隐性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实施的路径。

一、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实施路径上应遵循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的原则就是在课程思政活动当中,将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思政理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提高高校育人质量。一方面,要加强思政教育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当中的渗透力度,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完善,比如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而另一方面,则是要在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之上开展现代化的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素养,形成特色教学。另外还应该认识到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专业课程为思想政治理论提供了现实依据,让思政内容更具有说服力,而思政教学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端正学习态度,拥有坚定的学习信念[1-3]。

(二)同向性原则

同向性原则是指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活动的时候,要在同一价值目标、同一方向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分别是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首先,在实践过程当中要具有相同的政治元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之下,发挥思想政治对于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从而让具有差异性的教学要素在实践上可以具有一致性,比如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其次,则是要坚持育人方向的同一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实践以及文化方面,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理念、新时代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立德树人的目标,作为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四有青年。在该原则之下可以实现课程思政培育人才的最终目的,在整个过程当中,高校要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心理世界出发,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活动[4-5]。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的路径分析

(一)实现育人理念的协同

要想更好的实现协同育人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破除不正确的认知,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划分到同一阵营当中,二者并不是相等的关系。课程思政活动之下的育人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深刻剖析各个专业课程当中所体现出的德育精神,传播爱国精神,弘扬时代新风,将隐性政治教育和显性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6-7]。

(二)实现育人内容的协同

育人协同要求高校对各个专业的课程进行深刻的剖析,挖掘出每一门课程当中所体现出的思政内涵,主要从纵向和横向这两个方面进行把握。在纵向方面则是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各个专业课程内容,把握各个条件之下的联系,例如在开展“牙体牙髓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等专业课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医患沟通学”课程作为先导课程,先给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增强学生高度人文关怀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道德情怀。在横向上则是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建立起思政联系。比如在“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涉及到美学素养方面专业课程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传播“医学审美心理学”基础的美学知识和“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思维模式,有利于后期所开展的医学专业课教学,增强学生的职业价值认同感。

(三)实现育人过程的协同

育人过程协同需要坚持上述当中同向性的原则,也就是在课程设置上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保持一致性,并且充分调动学校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力量,加强团队协作,做好学科建设以及相对应的精神文明创建组织活动,全方面的培育人才。其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学校党委要统筹全局,结合高校各个发展领域,建立起完善的育人体系。其二,完善课程编制,在各个专业课程编制过程当中深度挖掘思政内涵、人文内涵,全方位的贯彻落实思政教育活动,将技能学习和素质学习统一起来,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其三,开展多样化的课堂形式,除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还要积极开展网络课程,比如慕课、微课,最大程度地拓展育人渠道。其四,充分利用各种团体,例如党组织团体、学生团体、志愿服务团体等,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8]。

三、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分析

(一)强化显性思政

显性思政是指将思政协同教育工作放在表面上,在专业课程教育当中通过直白的思想政治理论术语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而要想充分发挥出显性思政教学的价值,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深刻的解读,全面的剖析,将思政知识和专业知识完美的融合起来,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此外还应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创新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我国的革命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两大思想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意识,认识到两个思想是经历过时代检验的,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并以此不断激励自我提升自我[9]。

(二)细化隐形思政

隐性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暗示性的手段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净化,最终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活动,充分利用通识课程,挖掘课程当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艺术价值、文化内涵,比如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分析我国诗词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同时还可以在诗词当中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比如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在这方面应该强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工作,积极融入时代思政理念。例如,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当中,融入的职业精神应该以人文关怀为主,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精神,在无意识当中向学生传输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可以正确的看待生命的流逝,并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责任,提高责任心[6]。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在协同育人的视角之下,不断落实“课程思政”方面的工作,做好思想层面、制度层面以及课程内容层面的工作,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制度自信、民族自信,让学生树立起远大的抱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协同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