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锐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马克思主义在其170余年的传播发展中经历了三个不同的世纪。19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在深刻批判了以英国为样本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20世纪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包含了苏联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它们一支多表、相互借鉴、各有得失。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整体、总和,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这种高度、境界就是它反映并代表21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现实、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1]中国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础样本应当自觉承担起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大任,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推动马克思主义走向新辉煌。
2015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这是第一次从中国的角度、立场提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问题。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3]这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概念正式被提出。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4]当代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应当具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从概念的出场来看,21世纪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存在着国内和国际双重视野。
从国内来看,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应当首先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源于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一种新的特点,取得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的理论成果,它开启了21世纪中国特色新时代的大幕,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国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文化发展进入多元时代、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生态环境进入瓶颈期。面对重重困境,中国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出一条新路,在意识形态领域坚定自己的核心指导思想。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它们共同支撑起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从国际来看,马克思主义已经走入第三个世纪,但是其核心问题依然是资本主义如何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如何到来的问题。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的现实表明,21世纪资本主义不会轻易走向灭亡,社会主义不会轻易取得胜利。我们依然处于《资本论》中马克思恩格斯所研究的语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依然没有过时,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4]因此我们必须警惕那些吹嘘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谬误。
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是时代主题,21世纪初这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当今世界人类越来越面临人口危机、能源危机、生态污染、公平赤字、数字鸿沟、治理困境等问题。且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某些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首先,经济全球化变得困难重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明显的逆全球化趋势,美国优先政策直接破坏了国际经济公平秩序;其次,单边主义抬头挑战政治多极化。经济中的逆全球化直接带来国际政治中的单边主义抬头,英国脱欧、美国退群、北约内斗等表明现有的世界体系出现裂缝;再次,文化霸权主义否定文化多样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鼓吹文明冲突论,企图从意识形态领域称霸世界,否定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阻断民族文化的繁荣;最后,社会信息化拉大个体差距。社会的快速信息化在方便日常生活同时拉大了个体在网络世界中的距离,反而造成人的孤立。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又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局势的震荡。疫情快速在欧美国家迅速蔓延,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屡攀新高;欧美国家混乱、放任的医疗救助机制本身对人类生命健康权造成威胁;疫情引发的社会骚动、种族冲突正加速欧美社会的撕裂。这些问题表明,现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路径并不是普世的,它不具有普遍性,21世纪的人类依然需要寻找到一条新的现代化之路。这条路必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回归之路,它的回归必将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便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出场的国际价值。
综上,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在国内开辟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国际上有力地批驳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境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是两种马克思主义,前者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一种特殊性存在,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一种普遍性存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互离不开,互为表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也一定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步。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它不仅需要解决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场”的问题,还需要解决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主场”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7]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完成的第一重任务是在国内坚持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由此,我们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辉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解决的第二重任务是开拓国际视野、勇担大责、为人类现代化开辟新航路。由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增进国际政治互信与理解,促进国际文化沟通与交流,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针对第一重任务,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4]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它所处的时代直接相关,回顾中国近代史,我们始终围绕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展开。近代历史向我们证明,封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所有的救亡图存运动都不能使民族和国家走向繁荣,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里,党领导人民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成功完成三大改造,使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之相应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可以说20世纪里中国共产党人出色地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华丽的转身。
当前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我们要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在完成现代化建设目标同时仍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验基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深入总结中国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真正做到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做到具体的历史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做到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针对第二重任务,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解决全人类终极问题的科学理论,它要为全人类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场”在中国,但中国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垄断别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从范围来看,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反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发展规律,而且要反映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及其社会发展规律。[1]目前人类经历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只在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广大发展国家尝试重走欧美发展道路,但是并不成功。这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其特殊性,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为人类寻找新的现代化道路的同时不能否定各国各民族发展的个性。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就是回应了这些国家的理论需求,努力为这些国家寻找到一条合适的现代化之路。而中国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基础样本应当主动承担起这一世界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在自觉承担起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大旗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各国发展实际,努力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抗击“新冠肺炎”等方案,在引导全球社会发展同时,将中国发展普遍经验推广到全球,在实践中发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今后我们要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为解决人类终极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谓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任务就是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国内来看,我们需要首先发展好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国际来看,我们要从各国马克思主义实践中总结出共性的内容,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其中中国的经验应当是最为主要的。需要指出的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任务是双向循环的,搭建两者之间的大循环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辙,唯有齐头并进才能展翅高飞、行稳致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了发展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推进、共同进步。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语境是双重的,任务也是双重的,自然它的实现路径也是双重的。第一条路径就是在中国发展好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二条路径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好马克思主义。从国内国际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肥沃土壤,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实践的指南针,两者相互离不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任务决定着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牢牢抓住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方面推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向深度发展,同另一方面要将中国经验推向全世界,真正做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开花结果。
从国内来看,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应该以中国为“主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我国能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开辟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天地。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提出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充分展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
在风云变幻的21世纪我们党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中国的实践到了哪一步,中国的理论就应该到哪一步。马克思成功解开社会历史之谜就在于他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社会历史按照其本性来说是实践的,若不能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那么我们将无法在理论上解释任何社会现象。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坚持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保持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奥妙在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3]一切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理论最终都会走入死胡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一切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3]以中国为主阵地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冲破重重阻挠后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黄金期,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扬光大。
从国际来看,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应当有“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国际担当。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处于努力探索时期,无论是巴黎公社运动的大胆尝试还是德国工人运动的奋力突围,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尝试着挣脱资本主义的枷锁。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从繁荣到低潮的转变,经历了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再到苏东剧变,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努力探索着建设社会主义之道。前辈们一直没有放弃全人类解放这一终极目标,而今的马克思主义者也要前赴后继的实现前人的遗志。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勾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十三五”规划纲要、从承诺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到要求提高国际话语权、从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战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推动全球贸易全球减贫到构建国际经济全秩序、从全球经济治理到互联网治理等等方案和构想,而它们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贡献。[6]而今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在中国身上找到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理应承担起这份国际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新时代是我们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7]而接过更多国际责任同时,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努力使中国学术话语与中国综合国力相适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已经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出中国道路的成功,它将更加自信的走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列,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佳样板。
综上,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首先应该具有中国眼光,从自己的问题入手,先解决好中国自身发展的问题,再适时的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推向全世界。这是我们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从根本上说,国内国际的双重路径两者相互统一、协同发展必将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境界,在世界的新天地。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8]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发展的理论体系,实践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汲取最新的实践经验,同各民族各地区的革命实践相结合。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而且引领着世界现代化发展。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将解决人类的终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