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理论渊源探析

2020-02-11 00:47罗泽荣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空想古典马克思

罗泽荣

(惠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文化是一个包括哲学、宗教、科技、艺术、政治法律、制度规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多向度多层次内容的结构体系,是人类社会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文化批判就是在对文化本质和一般规律把握的基础上,对特定社会的各种文化形态体现的价值理念和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反思和批判。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产生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正是立足于当时时代条件通过对先前思想家批判智慧的吸收、借鉴和发展形成的。正如马克思本人所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585根据马克思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霍布斯、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等为主要代表的英法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主义“王权”和宗教桎梏“神权”的批判意识以及在批判过程中阐发的自然权利思想、自由平等理念和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等对马克思文化批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是德国古典哲学蕴含的批判精神、革命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哲学精神,是推动社会前进、文化进步和哲学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这种古典哲学精神成为马克思文化批判的重要思想动力;三是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尤其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提供了许多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思路和素材,孕育了马克思文化批判的历史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人本主义文化价值理念。

一、马克思对英法启蒙思想家批判意识和政治思想合理因素的吸收

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场著名的反封建、反教会性质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革命和解放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涌现出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以及“百科全书派”等一大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们积极地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王权”和宗教桎梏“神权”,并在批判专制政治的过程中从人的主体地位出发提出了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一系列重要的新政治理念和政治原则,为后世政治思想家政治理论的论证和确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马克思政治哲学正是在对欧洲启蒙政治思想的批判吸收过程中孕育而生的,尤其是英法启蒙思想家在政治批判过程中阐发的自然权利思想、自由平等理念和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等对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文化批判思想的形成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充分肯定了启蒙思想家自然权利学说中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加以批判吸收。自然权利学说对近代欧洲“神学—政治”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和批判,强调人的自主权利的“天然属性”,明确反对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自然权利”问题是启蒙思想家关注的焦点,霍布斯和洛克的国家学说就是以“自然权利”作为起点,从人的角度而不是从神的角度来述说国家的产生,并坚持以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来论证国家和政府的合法性,提出一系列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原则,创造了典型的契约论式自由主义政治哲学。[2]79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在当时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意义,它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与宗教教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践踏人权的种种行为、维护人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发挥了实际的积极作用。马克思指出霍布斯从人性的视角去论述人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权利,充分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认为霍布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3]513,这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和文化批判中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当然,马克思也敏锐地看到了自然权利思想具有的阶级局限性并加以批判改造。马克思认为,霍布斯的人性论具有明显的抽象性、机械性和利己性,这种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上的国家理论歪曲了国家形成的真实原因和过程,抹杀了君主专制国家的阶级实质。马克思虽然高度评价了洛克的自然法权思想及其哲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但也明确指出洛克在宗教上和政治上都是1688年的阶级妥协的产儿。因此,马克思批判洛克不过是把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权宣布为自然法的要求,根本无视普通劳动者的财产权,而所谓的财产“劳动起源论”也不过是在美化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4]209,因而马克思在批判中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和异化劳动进行了深刻地揭露。马克思认为,这种建立在资产阶级私有财产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对于工人来说只是与自身毫不相干的异己的存在物。

英法启蒙思想家追求自由平等为主旨的启蒙理性批判对马克思的政治理念和文化批判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英国是一个具有宪政民主传统历史的国家,特别是洛克根据英国政治实践提出了分权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宪政民主理念。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继承了自然权利学说和宪政法治的精神遗产,推崇“天赋人权”,坚持人生而自由和平等,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要求构建以“自由和平等”为核心的宪政民主政治。伏尔泰以人性论和自然权利为基础,从解放人这个最终目的出发,运用理性论证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正当性,阐释了自由和平等的政治理念,认为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和平等。孟德斯鸠以“法的精神”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政体,探讨政治自由和民主宪政理论。卢梭通过论述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追溯政体发展历史,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反动性,强烈批判各种不平等现象,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美好政治制度的设想。[4]216英法启蒙思想家这种以追求自由平等为主旨的启蒙理性批判,不仅在思想意义上而且在行动意义上都具有重要启迪作用,对马克思自由平等政治理念和政治文化批判思想的形成同样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伏尔泰的启蒙理性批判意识和自由平等政治思想深刻影响着早期马克思宗教思想和政治国家观念的形成,早期马克思以理性国家观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国家予以批判,这与伏尔泰的理性批判思路如出一辙。当然,后来马克思在不断的政治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这种理性主义政治的虚幻,转而对理性主义国家观进行尖锐地抨击和批判。卢梭的自由平等政治思想具有更深刻和独到的理论见解,因而对马克思的影响也最深远,马克思正是在对卢梭政治思想合理因素的吸收和继承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政治理论学说。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在卢梭那里不仅已经看到那种和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遵循的完全相同的思想进路,而且还在他的详细叙述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完全相同的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5]483正是深受英法启蒙思想家这种自由平等精神的熏陶,马克思热烈地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无情地揭露资产阶级自由的虚伪本质,把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其一生为之英勇奋斗的崇高理想。并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的本质和局限性从现实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层面出发作了具体历史的分析和深刻的批判后,全面阐述了其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理想。

英法启蒙思想家批判学说中蕴含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也为马克思文化批判和政治哲学革命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卢梭从私有制去探究人类不平等的根源,认为各种形式的不平等最后都必然要归结到财富上去,这显然包含有质朴的唯物主义思想。伏尔泰高举理性主义旗帜,认为理性的最大敌人就是宗教神学和专制制度,与教会势力和专制制度进行坚决的斗争。特别是“百科全书派”战斗的唯物主义者,他们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宗教信仰问题”,而且渗透于整个社会科学、思想传统和政治领域,从各个角度对旧社会展开批判,凝聚了巨大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智慧,促使启蒙思想家在对封建专制主义神学政治的批判过程中形成了基本相同的哲学信仰,他们从宗教怀疑论经自然神论,最终达到宗教上的无神论。启蒙学者的这种无神论思想以及他们对宗教的革命批判也是马克思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及其宗教学说都闪烁着启蒙思想家无神论思想智慧的影子,并且这种思想对马克思世界观转向唯物主义哲学立场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德国古典哲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它不仅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而且在哲学史上具有超越时代的理论价值。德国古典哲学蕴含的批判精神、革命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丰富的哲学精神,对马克思本人思想的发展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种哲学精神是促进社会前进、文化进步和哲学自身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正是这种批判性、革命性和创新性的哲学精神成为马克思文化批判的巨大思想动力。

批判精神是德国古典哲学首要的精神,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就是伴随着对时代的批判和现实的否定进行的。由于德国封建农奴制度势力的强大,在英法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影响下,德国资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首先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统治。基于德国社会现实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需要,因而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和宗教神学的统治就成为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的首要对象,并且德国古典哲学要对一切奴役人的社会关系进行批判。康德通过“三大批判”体系对旧形而上学展开批判,企图确立新形而上学;费希特对封建统治提出了革命的呐喊;青年的谢林是封建专制的极端批判者;青年黑格尔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后来在《精神现象学》以通过异化形式对宗教、国家和市民生活的批判,创立了以绝对知识为归属的庞大体系;费尔巴哈把德国古典哲学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将哲学的研究对象引向对人和自然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精神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背叛与否定的强大力量,正体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生命力和进步性,它不仅涉及政治和宗教,而且深入一切领域。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批判意识内在而必然地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精神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因为批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阻碍社会发展的外在的旧意识形态进行彻底而全面地批判,另一方面同时又对批判者自身也需要“自我批判”。马克思思想的向前发展就离不开“对外”和“对内”批判这种前进的动力,它必须不断反思自身,用批判的态度审视一切,才能成为真正的时代武器,进而才能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马克思正是坚持和发展了这种批判精神,从宗教、哲学、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对以往的一切予以严厉的批判,破旧立新,与时俱进,建构了自己特有的批判理论体系。

哲学革命是德国古典哲学革命精神的主要体现。德国古典哲学的这种革命精神是哲学自身发展的一场伟大变革,主要表现为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从根本上变革哲学的发展方向和思维方式。康德以“两个假说”和“三大批判”推翻和颠覆了陈旧的莱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根本地改变了人们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立场。费希特以康德哲学的革命精神为旗帜,把哲学的任务和人的使命相联系,批判德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人的思想自由的压制,推动了哲学革命进一步向前发展。谢林和黑格尔将康德的人的理性本体发展到人与自然之外的精神本体,确立了“绝对”与“绝对精神”的哲学本体,尤其黑格尔在哲学史上构建了庞大的辩证法理论体系。费尔巴哈的哲学革命彻底地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由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路线,恢复了唯物主义在哲学上的王位,从而为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6]73因此,德国古典哲学革命精神对马克思哲学的创立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和启迪意义,马克思实践哲学变革的核心就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无论怎样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发展逻辑理路,都无法回避德国古典哲学革命进程。马克思超越历史上其他哲学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握住了近代以来哲学发展的主体能动的脉搏,继承了康德思维方式的转向,并进而把德国古典哲学的思维能动性变革为现实的实践能动性,创立了以劳动、实践为理论前提的新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实现了哲学革命,开辟了实践思维方式的新哲学。

哲学创新是德国古典哲学精神的重要方面和显著特点,这种创新精神主要体现为哲学思维、哲学理论和哲学体系的创新。康德提出想象力的问题尤其非常重视先验的想象力,建立了具有二元论特征的先验哲学体系,推进了人类认识和哲学的创新发展。黑格尔针对康德的四个“二律背反”创立了正、反、合三段论模式以克服康德的“二律背反”呈现的二元对立,整个逻辑学就是思维的逻辑范畴概念的创造性体系。费尔巴哈综合科学创作和艺术创作,把整个创新精神纳入人本学唯物主义体系之中。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的哲学发展,正是在遵循哲学自身内在发展逻辑规律的哲学体系更替中体现出哲学的伟大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体系的更替本身就是典型的哲学创新精神的体现和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创新精神给予马克思哲学理论创造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在自己的哲学理论创造过程中对康德的人的主体性理论、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理论等都进行了批判性地继承和借鉴,因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以往时代的哲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新的更大发现。尤其是,马克思批判继承和发展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理论,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从而使历史走向真正的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创新。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确立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伟大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更为马克思文化批判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因为“这种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1]125

三、马克思对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扬弃

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是产生于欧洲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时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政治思潮,空想社会主义虽然缺乏科学性和现实性,但它们猛烈地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种种罪恶,揭示其产生的私有制根源,并将社会制度的变革作为政治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美好构想。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深刻影响了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对青年马克思的哲学转变及其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经济批判等思想的形成都发生了深远的作用,更直接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特别是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提供了许多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思路和素材,对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形成同样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社会现象的历史主义考察和阶级分析,推进了马克思将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贯穿于文化批判全过程。用历史的观点来观察社会现象,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主义者的一大特点,圣西门主义者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尽管还只是低层次的历史主义,它虽然只是局限于笼统地从科学、道德、工业三个方面来理解历史,还尚未达到立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理解水平,但其分析方法与后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方向上是同向的,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正是立足于从经济基础去深入社会文化现象的历史考察,从而寻找其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宗教、道德、法律、国家等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不是永恒存在的现象,文化意识形态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不断做出调整。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看到了阶级对立以及对现存社会的瓦解作用,认识到无产阶级自身所遭受的剥削、压迫和不自由、不平等正是封建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强加的,甚至提出了要用革命手段推翻现有剥削阶级政权,这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完全相一致的。马克思认为,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文化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要么反映被统治阶级的诉求从而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因此,马克思在进行社会文化现象考察时,始终将阶级分析的方法贯穿于文化批判的全过程,他认为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正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因而使得他们的哲学、宗教、政治等文化思想都打上鲜明的资产阶级烙印,成为压迫人民的精神枷锁;马克思正是站在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的立场对资产阶级文化予以严厉地批判,最终实现了宗教意识、哲学思维和政治理念的根本性变革。

空想社会主义认为“私有制是造成一切社会不合理、不平等的总根源”,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从根本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基,促使马克思力图从经济基础去揭示文化异化的根本原因,这肯定与空想社会主义这种“触及根基”的批判方式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属于思想上层建筑领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受相应社会的经济基础制约并为之服务,要想实现文化的真正革命,就必须对其产生和依赖的社会经济基础进行根本变革。譬如,在进行宗教文化批判时,马克思就明确地要求“必须将对宗教的批判过渡到对世俗世界的批判”,并深刻地指出“只有扬弃私有财产制度才能扬弃宗教异化”。[7]213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批判时,鲜明地指出了“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8]70非常明显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就是为维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服务的,从而号召无产阶级只有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起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破除资本主义国家的奴役;尤其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和“拜物教”进行考察时,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得广大劳动者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存,并使自己的劳动沦为一种与人的本质相对立的异化劳动,导致社会文化效应消极,拜金主义盛行。

空想社会主义者“社会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理念和立足于人性的视角展开对资本主义制度中各种非人性现象的批判,激化了马克思文化批判的人本主义和谐价值理念。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大都提出了自己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并描绘了“和谐社会”建设蓝图。傅立叶主张人类应该借鉴自然体系内存在的和谐秩序,在社会体系内通过“和谐协作制度”组织新的理想社会;欧文从“环境决定人的性格”理念出发,提出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劳动公社”社会建设方案。[9]127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想深刻影响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想,特别是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蕴含的“社会和谐”理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吸收。空想社会主义者立足于人性的视角展开对资本主义制度中各种非人性现象的批判,虽然还只是从抽象人性论层面来理解人的本质,但实际上已经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从人的本质出发批判私有制社会的理论模式。关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文化批判中的一条内在精神主线,这与空想社会主义批判思想中对“人性”的重视紧密相联,促成人本关怀精神成为马克思文化批判内在的价值主旨。马克思在进行文化批判时,明确地指出文化异化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引领人民探寻从宗教解放到政治解放,再到人类解放的革命道路,要求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真正实现人的现实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基于对这些合理因素的吸收,马克思将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概括为“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和谐统一”,他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10]91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更是指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消除了各种差别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愈发体现了社会和谐价值理念。正是这种和谐价值理念,奠定了马克思文化批判的终极价值旨趣就是要超越“政治解放”达到“人类解放”,构建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关系,真正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然,深受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空想社会主义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它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无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更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社会力量,因而决定了它终究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构想。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蕴含的批判思想和社会建设理念无疑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其对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形成具有重大的思想启迪作用。[11]42总之,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许多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和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思路素材,马克思正是批判地吸取其中的合理成分,将历史主义阶级分析方法运用于文化批判和革命实践,促成了马克思文化批判的和谐价值理念和人本关怀的内在价值旨趣,更促使马克思从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上去揭示文化异化的根本原因,寻找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现实道路和力量,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猜你喜欢
空想古典马克思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警惕“空想”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小老虎种花
警惕“空想”
怎样读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