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碧云
父亲依然固执地经营着他那家中药铺。
父亲经营他的中药铺已有40多年了。40多年前,由于物资匮乏,生活水平落后,在我们偏僻的村子里,没有任何一家诊所。村里的人们凡有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的,都得步行半天才能到镇上的卫生所看病,麻烦不说,还耽误治疗的最好时机。
记得有一年深秋,邻居张叔的儿子在半夜里突然发起了高烧,那时天还下着冷雨。可是人命关天,张叔和张婶连夜背着儿子赶往镇卫生所。然而,由于烧得太厉害了,加上路途遥远,待到了医院,虽挽救了生命,但他们的儿子却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智力一直保持在五六岁阶段。
那时,父亲学的是中医,毕业后被分配在县里一所中医院当主治医师。当他知道这件事后,痛心不已。经过几天心理斗争后,他决定辞去县医院的职位,毅然回到村里开起了中药铺。村里的邻居们听说父亲要在村里开药铺后,都纷纷赞成并前来帮忙。
自从在村里开了药铺后,父亲就更忙了。为了能及时知悉病人前来看病,他干脆搬到了客厅睡,同时还做好了24小时随时待命的准备。
有一回晚上,我们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可父亲却像听到号角一般,二话不说,急匆匆翻身起床,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拿起听诊器便开始坐诊了。还有好几次,我们正在就餐时,突然听到屋外有人喊:“林医生……”这时,父亲匆忙放下刚扒了几口的饭碗,披挂整齐地出去了……总之,一年四季,父亲总是没有规律地忙碌着。
村里自从有了父亲,有了中药铺,人们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只要他们身体稍微感到有一点不适,就会马上来找父亲开诊。而父亲也常常在开药时,对那些患头疼、牙疼之类的病人,连药费都不收。而对于那些病情较严重或较急的患者,父亲便会叫上我和母亲为他打下手。也因此,母亲曾抱怨过父亲不应这么做,会吃亏的。父亲听后,很是生气:“身为医生,就应负起救死扶伤的责任,为百姓造福,更何况我们都是左邻右舍,大家情同手足,又何必计较?所谓医者仁心,就应该要这么做!”母亲听了,满脸通红,愧疚得低下了头,从此再也没抱怨过父亲,甚至还很积极地配合父亲。
由于父亲憨厚老实,又乐于助人,且每次给患者看病都能药到病除,大家对父亲都非常信任,还夸父亲是“再世华佗”。
时光荏苒,转眼过去了几十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已大大地提高了,村里也陆续出现了几家现代化诊所,无论是医术还是设备都非常先进,人们看病已不是什么难题。而父亲的老式中药铺却渐渐变得“门庭冷落”了,这使得他脸上布满落寞。每当看到父亲落寞的神情时,我便会劝道:“爸,别开了……”还没等我说完,父亲便摇头道:“这怎么行呢?我既是一名医生,就应把自己贡献在医学上,为百姓驱除病痛,怎能就此袖手旁观,做个‘闲人’呢?”
听了父亲的话,我深感愧疚。看着头发斑白的父亲,以及他经营了半辈子的陈旧的中药铺,我瞬间感到既高兴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