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佰勇 胡光辉 盛丽平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 临沂 276000)
篮球游戏教学最大的优势即体现在游戏的趣味性上,传统体育篮球教学过程缺少互动,教学内容及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在体育素养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加凸显。高校体育篮球教学创新强调学生课堂体验的加深及学习情感的满足,同时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养成运动习惯,这与篮球游戏教学特点相符合,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首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篮球喜好等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男女生之间。例如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发现,女生在篮球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学习成绩都要低于男生。篮球游戏的应用首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特点安排游戏难度及强度,确保每名学生均能参与到游戏过程,得到与其学习需求相适应的训练,提高整体教学成效。其次,突出篮球游戏趣味性。课上篮球游戏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能够满足常规教学需求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篮球兴趣。最后,结合教学大纲设计游戏方案。不同篮球游戏能够发挥的训练效果不同,在进行方案设计之前,教师需对高校体育篮球教学大纲有充足的了解,明确篮球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从教学需求出发选择篮球游戏的形式,设计开展流程,以保证篮球游戏开展的科学性,提高篮球教学质量。
课前热身意在活化学生身体机能,使其进入到运动状态,防止训练过程中发生运动伤害。以往篮球教学热身环节主要采用慢跑、静态拉伸、热身操等形式,学生兴趣不高,能够起到的热身效果也存在一定限制。将篮球游戏应用于课前热身环节,借助游戏氛围在课堂一开始即调动起学生参与热情,同时达到充分热身的目的。
篮球运动技巧教学是高校篮球体育教学的重点项目,希望通过课上训练,促使学生系统性、规范性掌握篮球技巧,在满足自身运动需求的同时,能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篮球竞赛项目。常规教学过程中篮球技巧教学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模仿的方式进行,在重复训练的过程中再由教师进行指导。该教学方式虽然能准确将篮球技巧传递给学生,但过程相对枯燥,且对于女生及其他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掌握复杂的篮球技巧动作存在一定难度。
作者在篮球技巧教学中,针对传球、接球技巧设计如下游戏教学方案:将全班学生依照运动能力及技巧掌握程度分为3组,每组学生按折线形站立划分为两排。按照3组学生能力排序,依次增加传球、接球距离。游戏开始后,由第一名学生开始传球,之后学生分别经历1次传球和接球动作,篮球达到队尾后,学生带球折返重复动作。在训练3-5次后,准备小组间竞赛,比赛共重复2轮动作,用时最短的组获胜,同样由获胜组提出惩罚方案,以节目表演、集体做鬼脸等游戏方式为主。该教学方案不但将篮球游戏与技巧教学相结合,还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训练,学生均能得到与其能力相适应难度的训练,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除场地训练外,作者还在每学期安排1-2次室内篮球技巧教学活动,以篮球比赛“解说游戏”的方式进行。将学生带领至常规教室,播放经典篮球比赛片段,观看比赛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其中的比赛规则及篮球技巧。然后进行篮球比赛解说游戏,每段比赛片段时长控制在3-5分钟,由2-3名学生相互配合共同进行解说,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游戏。该教学游戏将篮球理论教学与技巧训练有机结合,使学生眼前一亮。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该游戏方案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课堂氛围异常活跃,解说游戏教学结束后,学生对篮球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明显高于传统技巧教学模式。
篮球运动为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学生身体爆发力、耐力、柔韧性等均有一定要求,需通过长期训练,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篮球技巧并提高其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因此在体育篮球教学过程中,专门的体能训练也必不可少。例如,在爆发力训练中,沿用以上案例分层教学的形式。各组学生围圈站立,圈的大小根据本组学生能力评价等级依次增加,根据学生人数,每组选2-4名学生站在圈内作为“追捕者”,配备2-3个篮球,手中有篮球的学生作为被追捕对象。圈上学生以相互传球的方式躲避追捕,本身不可移动,追捕成功后,“追捕者”与圈上学生交换位置。该游戏过程学生运动激烈程度较高,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并严格依照学生身体素质不同进行分组,以保证游戏过程的安全性。
从本校大二学年选取2个篮球教学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学生42人,女生15人;对照组学生40人,女生14人。教学实验开始之前,对两班学生参与篮球运动情况、体能情况、篮球爱好、身体指标等进行调查,差异符合对照分析要求。
实验开展于大二学年下学期,除去学生放假、考试等,共计12个教学周。实验组学生采取篮球游戏教学法,具体方案如本文第二部分论述。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篮球教学模式。本学期教学结束后,以学生问卷调查、篮球理论知识考核、篮球技巧考核、篮球竞赛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其中,理论知识考察采取试卷形式。
如表1,为本次教学实验成果展示。
表1 篮球游戏实验教学成果量化
(1)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观察学生篮球兴趣变化情况。共设置5个评分梯度,依照分数递减顺序依次为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一般感兴趣、不太感兴趣和非常不感兴趣。教学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组学生兴趣评价平均分为3.6,对照组为3.7;教学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兴趣评价平均分为4.2,对照组为3.8。从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篮球兴趣提升差异明显,采用篮球游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
另外,对学生课下篮球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调查,主要以访谈方式进行。实验组学生中,不少学生表示每周会进行课下篮球活动3-4次,较之前有所增加。对照组学生中,多数学生表示每周进行课下篮球活动1-2次,较之前无明显变化。
(2)理论知识考核。
试卷共设计20小题,卷面分数为100分,除对本学期学习的篮球知识进行考核外,其中包括20分篮球领域资讯内容。实验组学生平均得分86.5,对照组学生平均得分75.4,差异明显,证明篮球游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篮球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篮球领域资讯考察模块的得分情况,实验组学生平均得分15.6,对照组9.8,证明篮球游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篮球资讯产生更大的关注度。另外,比赛解说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篮球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上发挥出巨大作用。
(3)篮球技巧考核。
本学习考察的篮球技巧主要为定点投篮及三步篮。每个技巧总分为10分,其中5分记录学生投中情况,其余5分由教师对学生动作标准情况进行主观评价,两名教师同时评价取平均分。实验班学生平均得分16.6,对照组学生平均得分12.8。再观察两班学生中女生投中得分情况。其中,实验组女生投篮命中率6.8,对照组5.1,说明篮球游戏教学法能够提高女生投篮命中率。
(4)篮球竞赛。
两班学生依照学生意愿,自行决定参与篮球竞赛的队员,在学校体育馆进行篮球比赛。最终比分74:68,实验组学生获得胜利。两组学生比分差异不大,但在比赛过程中观察两组学生篮球动作标准程度及学生体能消耗情况,实验组学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篮球游戏在高校体育篮球教学中的科学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篮球知识及篮球技巧掌握程度,规范学生篮球动作并提高其运动能力,值得在篮球教学中大面积推广。
高校体育篮球教学过程中篮球游戏的应用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加强游戏趣味性,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游戏方案设计。将篮球游戏与课前热身、技巧教学、体能训练等教学环节相结合,形成科学且带有篮球项目特点的游戏教学模式,激发、培养学生篮球爱好,提高学生篮球运动能力,最终实现提升篮球素养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