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撞脸”的官样文章

2020-02-11 01:24⦿丁
政工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式文风党风

⦿丁 芮 苗 挺

·辣味园·

信息时代,官样文章“撞脸”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民众关注、传播,引起舆论哗然。有的城市直接套用其他城市官方宣传材料,却连城市名字都懒得改;有的领导干部公开发表的政论文章,却是若干年前他人文章的翻版;有的单位接连两任领导的任职报告,竟也“基本雷同”。官样文章易“撞脸”在于文风不正,本来可用简短的文字说明问题,却长篇大论;本来需用真心用精心做的实用之作,却照搬照抄。官样文章过长过滥,造成行政成本的浪费,消耗政府公信力。杜绝“撞脸”的官样文章,党员领导干部应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潮流,摒弃陈旧的话语风格,重视新式传媒的舆论监督功能,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纯正党风。

随着新传媒的快速发展,民众接触官方信息的途径和数量越来越多。如此,一些文章相互“撞脸”的情况被民众发现、被媒体曝光,并被总结出三种“撞脸”形式:一是“撞别人的脸”;二是“撞前人的脸”;三是“撞自己的脸”。

这些文章之所以“撞脸”,就是因为它们具有“官样”。官样文章本指富丽典雅、“有馆阁气”的制诰体文章。它最早出现在北宋中期,得名于王安国“文章格调,须是官样”的议论,及吴处厚“文章有两等说”的阐释。在王、吴处,“官样文章”具褒义,后转指有固定格式和套话的公文,现多比喻徒具形式的例行公事或措施,也指做样子给人看、没有实际内容的文章或空话。毛泽东同志曾用“党八股”来形象地讽刺官样文章。

官方文章主要作用是沟通信息、解决问题,而一旦呈现“官样”,则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原本应达到的效果大打折扣,还会使许多官员习惯于这种固定化的工作方式,造成懒政思维,缺乏创新动力,难以形成有特色、有成效的工作模式。进而还会影响干群、党群关系,降低自身在群众中的威信,从而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危害如此明显、如此之大,为什么有的党员干部还偏好注重形式、于事无补的官样文章呢?说到底,其根本原因就是文风不正。避免官样文章,根本的解决方法在于改文风。习近平指出:“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改进文风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风关涉党风。当前官样文章频频出现,从表面看是文风不正,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党风问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于文风问题一直非常重视,毛泽东早就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对于改文风高度重视。习近平更是反复强调,文风关乎党性,改进文风就是改进党的作风。2010年5月,习近平在《求是》杂志上刊发《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文章,明确提出文风要在“短”“实”“新”三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习近平赞同毛泽东提出的“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的论述,并鲜明地提出,文风不是小事。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所以,要正视官样文章易“撞脸”的表象,从改文风入手,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最终达到正党风的目的。

避免文章“撞脸”,祛除“官样”,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不断学习,提升能力。为什么有的干部写文章翻来覆去说不透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自己学问不够。如果干部能够不断学习,积累工作所用的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胸有丘壑,在写文章时自然能够深入浅出,从复杂的问题中抽丝剥茧,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是清正之人的追求,更应是官员应达到的境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形成好的文风,应反复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此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感受文字深度,提升思考能力,训练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俯下身子,深入调研。文风问题不仅是能力问题,还体现干部的态度问题。这个态度就是领导干部能不能设身处地想民众所想、急民众所急。做到这一点,只有一个途径,就是俯下身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有实践基础的文章,才有针对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的同时联系实际,才能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反之,亦有可能犯本本主义的错误。在调查研究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做好准备工作,有的放矢;二是把“调”和“研”紧密融合在一起。做到了这两点,才是切实的调查研究,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可操作性、有针对性的指导文字。

打破僵化,改变风格。语言文字与社会发展变化是互动的。随着现代社会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语言文字也随之不断变化,亦对官方文章的写作提出了新要求。八股老调所用的官方话语与民众的生活话语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吸引不了民众的兴趣,亦不能解决问题。作为党员干部,其面对的对象是普通民众,必须用他们习惯和接受的话语来推进工作。用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话语方式传播思想、沟通交流,这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切实践行。而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是受思想理论体系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体系,就有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官方文章话语风格的变化,体现了领导干部对时代、国情变化所做出的调整,也是贴近群众、沟通干群关系最直接的方式。

注重时效,紧跟时代。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新式传媒形式的丰富,使民众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超过50%。随着网络资讯的发达,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文本信息剧增,而民众快节奏的生活,决定了其无暇接受和消化枯燥、空洞、雷同的文字信息,更愿意接收短、平、快的信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怎样满足民众新的阅读习惯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而做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求短、求实、求新的文风,不但能满足民众的阅读需求,还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重视舆论,借助新媒。官样文章之所以存在,一定程度上与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有关。目前一些党员干部还未完全认识到新式媒介已成为沟通干群、了解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缺乏对舆论环境的认识,没有养成运用新式传媒话语的能力。杜绝“新八股”的存在,除了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以及对违犯者进行处罚外,充分利用新式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成为一种有效手段。前文述及的官样文章的几种“撞脸”表现,皆是被民众通过新式媒介发现出来的。通过新式传媒,传统上能够隐藏起来的官样文章被曝光,形成了较强的舆论氛围,迫使一些习惯写官样文章的党员干部做出改变,让官样文章无处藏身。

多措并举,深抓落实。察实情、出实招,扎扎实实落实工作,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还要承担风险。官样文章满篇套话、官话,明明什么都没讲,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却对其偏爱有加,这是因为一些干部在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时,难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所以只好用官话、套话来装门面、做样子。避免官样文章带来的“口号震天响,落实轻飘飘”的状况,就要防止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这一要求,就是要让领导干部能够切实开展工作,落实到行动上而不是文字上,争当“行动派”“实干家”。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机制,对党员干部不仅听其言更应观其行,以解决问题、实际落实来评判党员干部是否合格。

猜你喜欢
新式文风党风
“新式茶饮”,你爱了吗
大学生新式“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应用
坚持不懈改文风
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三级”党风廉政督查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正党风 促行风 打造廉洁高效的检务服务窗口
“七一”高歌新党风
培育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建设
传统盛宴礼仪×新式古典设计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