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向阳
前不久,我在清理老屋旧物時,惊喜地发现一张当年我就读的南城中学学生会和团委会颁发给我的奖状。奖状中央端端正正地写着:奖给文娱会演乙等奖获得者梅慕圣(我学生时代的名字)同学,希戒骄戒躁,永当文娱积极分子。这张早已泛黄、边沿有些破损的奖状,勾起我一段珍贵的回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城中学遵照党的教育方针,经常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整个校园充满团结、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我记得,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后,学生会和团委会决定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出节目,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文艺会演。我们初三丙班班委会研究决定,由我和另外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排演独幕话剧《三毛学生意》,参加会演。该剧的剧情是:新中国成立前,流浪儿童三毛从农村来到上海滩谋生活,在一位亲戚的引荐下来到一家理发店当学徒。小小年纪的三毛在理发店除了要学理发、招呼客人外,更多的是要帮老板做家务:生煤球炉子做饭、洗衣、扫地、带小孩,吃尽苦头,受尽欺凌。和我一同排演的男同学刘仕恩来自农村,年龄比较大,性格老成,扮演老板很合适;蒋园枝是个漂亮的女生,个子高挑,很活跃,平时就爱好文艺,演老板娘非她莫属;而我缺少文艺细胞,从没上过台,挑选我演“三毛”很出乎我的意料。开始我很不情愿,但班长和文娱委员几次找我谈话并鼓励我,他们说我个子瘦小,平时说话风趣幽默,很适合“三毛”这个角色,演出一定能成功,为班上争得荣誉。最后我拗不过就勉强答应下来。
接受任务后,我们先是各自背台词,然后是三人有感情地对台词,最后就是排练。为了把“三毛”演好,根据剧情需要,我在家里就学着做些家务活,如洗菜、洗碗、洗衣服,等等;另外还经常带邻居家的小孩玩,有时还关着门把枕头当小孩抱着练习。我还在理发时,很认真地观察师傅理发的动作。
两个月后的一天晚上,会演正式开始。我记得演出前是张康华老师给我化的妆。他为了突出“三毛”的形象特点,特意给我戴了一顶破旧的小毡帽,帽子下的额头上很夸张地画了三撮粗黑的头发。那天扮相滑稽的我一上台,就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眼球,并赢来一片笑声。剧中有一个情节是“三毛”一手抱着老板的小孩,一手用扇子生煤球炉子,为了达到最佳演出效果,那天班委会还特意把校医务室邓医师不到一岁的女儿带来,让我抱着她在台上表演。小孩子“哇哇”的哭声和我学大人哄小孩的怪声怪调,以及我手足无措的窘相博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特别是“三毛”笨手笨脚的剃头动作和像模像样抖围布的架势引来满场喝彩。那晚演出,开始我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时非常紧张,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的心态慢慢地放松下来,最后看到大幕落下,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不久,学校公布了会演获奖名单,我个人被评为“乙等奖”。张为栋副校长还在晨会上亲自给我颁发了奖状,并勉励我努力在今后的文娱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从那以后,我似乎成了一个小明星,很长一段时间,同学们见到我都会热情地喊我“三毛”,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时光荏苒,初中时代参加会演获奖的事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今天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还是那么美好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