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何着迷于三国文化

2020-02-10 04:08徐英瑾
党员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江户贵族三国演义

徐英瑾

2019年是《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签订40周年。趁着中日关系回暖的春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在中国各省市博物馆的大力协助下,推出了以“三国志文化”为主题的特别展,引发日本各界民众的极大兴趣。我恰好在2019年8月下旬有空在东京观摩了这个特别展,感触颇多。

有人会问:三国文物都是日本博物馆方面从中国借去的,为何我们中国人要跑这么远去外国观看本国的文化展品呢?理由主要有二。

第一,三国涉及魏、蜀、吴三个地方性政权,很多相关文物平时都散在各个省市博物馆,而日本的这个展览则整合了中国各地方博物馆的三国馆藏,能够在相对集中的时空中,向观众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三国文化面貌。

第二,《三国演义》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被全部日语化的中国小说,而随着葛饰北斋的《绘本三国志》所带来的文化辐射力,早在江户时代,三国故事就在日本民众中获得了很高的人气。因此,三国文化早已成为中日民间交流的重要文化纽带,而透过日本人对于三国文化的解读,中国人也能更容易把握日本文化的一些要点。

有人还会问:在中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的文学成就似乎不如《红楼梦》,为何前者在日本的人气更高?这或许有一个“缺啥补啥”的机制在起作用。

像《三国演义》这样不加掩饰地展现马基雅维利主义谋略的通俗军事历史小说,在日本历史上是没有的。《三国演义》虽然也鼓吹忠义,但这主要是局限在小团体内部(如关羽对于刘备的忠),而在彼此竞争的军事团体之间,诈谋之密集可谓登峰造极(如草船借箭、蒋干盗书、苦肉计等等)。所谓“老不看三国”一语,亦多多少少提示了《三國演义》中谋略教育的负面道德意蕴。

与之相比较,在日本古典小说里最像《三国演义》的《平家物语》,在宣扬马基雅维利主义方面还是比《三国演义》逊色的,因为该小说所反映的贵族平清盛与源赖朝之间彼此攻伐的战争画卷,依然是带有浓重贵族气息的,甚至让人觉得这是部反战小说。总之,对于欺骗与诈术的展现,并不是《平家物语》的写作重点。

然而,在《三国演义》传入日本的江户时代,日本人的审美趣味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江户时代之前的日本战国时代,像织田信长这样虽然有贵族名头,却处处挑战贵族规范的另类人物,以及像丰臣秀吉这样纯粹布衣出身却最终成为“草根逆袭”式的传奇人物,成为日本历史舞台的主角,由此颠覆了贵族所定下的循规蹈矩的世界观。

这种由乱世带来的充满投机气味的精神氛围,其实是与《三国演义》所描述的汉末的时代氛围相吻合的,所以,日本人才能在读到曹操的时候自然地联想到织田信长,或在读到司马懿的时候自然地联想到德川家康,由此获得在读《平家物语》时不能得到的精神愉悦。

在江户时代,出身并不高贵的工商阶层成为通俗文艺的主要消费者,而他们对于同样出身草根的刘备最终逆袭成为皇帝的奋斗历程,自然也会投以更大的同情。

总之,《三国演义》填补了日本传统文艺中俗文化相对薄弱的缺点,大大激发了日本文艺创作的俗常化转向。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南风窗》〕

猜你喜欢
江户贵族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贵族
北宋对党项贵族的赗赙之礼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三国演义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