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

2020-02-10 17:55朱明霞
关键词:武陵山社工片区

朱明霞

(中共洪江市委党校,湖南 洪江 418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要求[2].而边远贫困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笔者拟以湖南武陵山片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的典型个案为例,分析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契机、经验与路径等.

1 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

1.1 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

(1)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经验.20世纪初,社会工作专业由西方传入中国,有力推进了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有600多个,设立的各种试验区有1 000处[3].这一时期较成功的乡村建设经验主要有3种模式[4],即由晏阳初主持的、以平民教育方式开展的“河北定县”模式,由梁漱溟主导的、以文化为切入点的“山东邹平”模式,由卢作孚主推的、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的“四川北碚”模式.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正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一场探索乡村社区建设的运动.当时,社区工作尚未在西方广泛展开,晏阳初等早期社会学者所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就已经在我国蓬勃开展起来,虽然之后因故被终止,但是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并获得了国际认可[5].通过乡村建设实践致力于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尊重信赖平民,开发民智民力,让乡村社会恢复生机和活力,这些我国早期的乡村建设实践经验,在当代又被诸多社会学者所推广[6].可以说,早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经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在武陵山片区农村社区开展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

(2)行政性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和单位以行政方式向社会提供资源与服务,从而形成了依靠行政框架开展社会服务的行政性社会工作模式,农村社会工作也以一种政府主推的行政模式在农村社区广泛开展[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开辟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的新领域.事实上,通过多年的定点帮扶、东西协作扶贫,以及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参与扶贫开发,连片特困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总体来看,在湖南武陵山片区,以党政部门为核心的社会扶贫格局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8].“精准扶贫”作为我国当前的一项最主要的扶贫政策,是湖南武陵山片区巩固社会化扶贫成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该区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专业社会工作的阶段性发展经验.21世纪以来,专业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在我国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在中西部贫困地区,一批来自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并逐步形成了云南“绿寨模式”、湖南“湘西模式”、江西“万载模式”等3种实务模式[9].为了引导和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中央及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系列指导性意见和措施,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加强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培育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鼓励开展公益创投,大力支持农村地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尤其是由民政部主导推进的面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三区计划”“牵手计划”等项目,吸引了大量社会工作人才投身武陵山贫困地区开展社会服务,并培育出一批本土社工人才.从湖南省来看,政府的专业性社会工作政策环境越来越好,这为社会工作进一步参与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氛围.

1.2 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目标与乡村振兴任务高度契合

(1)农村社会工作是立足于农村社区的社会工作.专业性农村社会工作是在利他主义价值观指导下,以解决农村居民的生活困境和乡村发展困境为目标所做的专业社会服务,它是专业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实践[10].农村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助人,因而具有高度的人文主义情怀,同时也需要直面农村社会发展问题.社会工作学者王思斌认为[11],当前我国农村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大量的新一代农村劳动者缺乏对农村的认同感,不懂也不愿从事农业,并逐渐逃离农村,而“三留守”人员成为农村经济社会的主体,农村活力在明显减弱并逐步边缘化,因此农村社会工作必须对以上问题作出积极回应.湖南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条件滞后,农村空心化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服务好农村留守人员,并在发掘乡村文化和生态优势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和农村本土人才回流.

(2)农村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可有效服务于乡村振兴.社会工作的着力点在于社区化的社会服务,农村社会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增进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和发展潜力,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恢复农村社区守望相助的社会功能.当前,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面临深层次的发展困境,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持续保障和改善农村居民所需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全面脱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不断强化农村居民自我发展意识,激发其建设乡村的内在动力.针对这些困境,农村社会工作具有非常高的契合度,能够就服务对象开展个性化服务,促进服务对象自身发展,同时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多维度地助推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3)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可针对性助推乡村振兴.政府越来越重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2012年,中央19部委联合发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2006—2018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不同层次(助理、中级、高级)的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办法.截至2018年,全国社会工作专业持证社工43.9万人[12],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和本土化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向.专业社会工作者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能够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并综合运用专业服务方法和技能开展相关服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小组、社区和社会行政等,而农村社会工作更趋向于整合性,即将这些方法加以整合再运用于农村社区发展中,这有助于针对性地解决湖南武陵山片区农村社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2 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会服务的实践样本

2.1 湘西翁草社会工作项目

“湘西模式”是21世纪以来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农村实践的3大实务模式之一,也是社会工作介入湖南武陵山片区苗族村寨开展社会服务的最早样本[13].2002年12月,长沙民政学院社会工作系与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签订合作协议,在当地建设农村社会工作实习基地,此后陆续有数百名学生到古丈县翁草村、中寨村等村寨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实训.从2013年起,长沙仁与公益组织发展与研究中心(长沙民政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史铁尔发起成立)承接了古丈县翁草村的社工服务,并通过实施“三区计划”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逐渐打造成为社会工作介入湘西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样本[14].

一是复兴苗族传统文化.翁草村青壮年一般外出打工,村寨主要是“三留守”人员.村庄保存了较原生态的苗寨木式建筑,苗族文化传统历史悠久,但因受到现代化风气和青年人才流失的影响,传统的苗歌、苗鼓濒临失传.专业社工对村民需求进行评估,决定从复兴苗族传统文化入手,协助村民成立苗歌和苗鼓小组,开展苗歌大赛、春节联欢晚会等文化活动,由此逐渐复兴苗族非遗文化,使苗乡山村重现生机活力.

二是协助建立经济合作组织.乡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促进了村民自组织能力的提升,也为培育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奠定了基础.2015年3月,驻村社工与返乡创业青年商议组建养殖合作社,注册成立“爱家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经营生态腊肉、生态土鸡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并进行初步品牌开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进一步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

三是链接资源共享服务网络.为了解决乡村光纤网络建设问题,社工项目组与合作社引入无线乡村项目团队来村寨考察建网,并召开研讨会议.2015年6月,经发起人共同筹资入股,在村寨成功建网.建网后由合作社负责运营,保障网络持续服务.合作社还组织村民参与修建公共浴室和安装公共路灯等事项.公共设施的完善为社工站链接外来团队来村交流提供了便利(如开展暑期儿童夏令营),并吸引了自然教育、艺术写生团队来村开展服务活动,逐步带动了翁草村自然体验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2.2 通道洞雷社会工作项目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洞雷村是一个纯侗族村寨,该村有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且极具民族特色,如今也面临留守人群问题、民俗文化传承危机和社区生计来源单一等发展困境.“洞雷社工”项目属于“三区计划”服务项目,通过湖南省民政厅、怀化市民政局购买服务,由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简称“绿耕”)承接项目.“绿耕”最早在国内推出农村社会工作的3大实务模式之一“绿寨模式”,承接“洞雷社工”项目后将该实务模式推广到洞雷村,着力探索湖南武陵山片区侗族村寨的社会工作模式[15].该项目始于2016年,“绿耕”派驻3名专职社工组成专业团队,在中山大学社工系张和清等学者的指导下长期驻村开展社会服务.

一是服务留守人群.通过对留守人群的需求进行调研,制定年度服务计划.在留守儿童方面,以教育和陪伴成长为主线,开展“四点半课堂”、吹芦笙、唱侗歌和体验自然教育等活动;在留守老年人方面,主要以社区讲堂为载体,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供量血压、剪头发等日常服务,并记录老人的人生故事等.

二是提升妇女生态建设能力.一方面,组织妇女学习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参观生态农业项目,了解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培育种植生态红糯米、山茶油等经济作物的妇女小组,在小组互助交流中提高其沟通协作能力.

三是打造公共空间.社工团队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着重打造了3处公共活动空间,包括集儿童、老人活动空间和社工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社工站,集社区学堂和聚会场所为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以及汇聚各种乡村老物件的乡村文化博物馆.这些公共空间既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公共参与的场所,也为展示侗族特色文化搭建了平台.

2.3 “综合农协”怀化试点项目

“综合农协”是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简称“农禾之家”)推出的社会服务项目.“农禾之家”是一个专业型社会组织,由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发起,主要人员为社科院农村合作组织课题组成员.“综合农协”项目旨在通过支持综合农协的组织建设和人才培育,探索和倡导可持续综合发展的三农就地现代化道路[16].2015年,“农禾之家”在怀化市实地选址,协同“阳光三农”及“e农计划”公益团队进入怀化中方县开展试点工作,与接龙镇、铜湾镇和蒿吉坪瑶族乡的当地创业农民合力打造“中方县卧龙新农村综合发展协会”[17].

“综合农协”项目主要由“农禾之家”牵头,但各有侧重.“农禾之家”主要通过“禾力乡工计划”培训乡村社区工作者,通过“禾趣计划”开展儿童夏令营和开发乡村手工艺等,通过“农禾众信”构建农产品质量保障和营销体系,并派出专家指导当地“综合农协”建设,帮助村民营造“综合性乡村社区”;“阳光三农”主要采用电商销售模式为农户提供直接对接城市家庭的销售平台;“e农计划”着重开发优质生态农产品和展示乡村传统风貌,助力新农协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通过多方共同打造“综合农协”项目,有助于推进农村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3.1 嵌入性发展的驱动:服务嵌入与体制嵌入

社会工作参与湖南武陵山片区农村社会服务,应该主要从贴近当地居民的现实生活入手.当前,专业社会工作与传统行政性社会工作正逐步实现嵌入式的融合发展.王思斌认为[18],在专业社会工作重建初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是游离于已有的社会服务制度之外的,主要专注于学院中的学科建设,而较少参与具体社会服务,对于实际社会服务的嵌入较为边缘化.随着政府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引入社会公益组织等措施,着力向贫困地区推动“三区计划”,倡导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等,专业社会工作更多地服务于贫困地区.因此,在武陵山片区开展专业社会服务的嵌入模式,是由边缘化向核心化逐步过渡发展的.在具体嵌入的方式上,则是由单纯的服务嵌入过渡到服务与体制的分层互嵌[19].例如,湘西翁草、通道洞雷和怀化“综合农协”项目均是由政府购买的“服务嵌入”模式,逐步过渡到“分层互嵌”模式.

体制嵌入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在湖南省地方政府的实践中,也正在积极探索运用农村社会工作力量助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例如,由湖南省民政厅推动的“禾计划”,计划从2018年启动实施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并广泛向社会招聘专职社会工作者.截至2019年8月,该项目已在全省1 600多个乡镇(街道)落地[20],其中包括湖南武陵山片区的37个县市区,未来这里的乡镇专职社会工作者将成为推动该区域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3.2 社会工作范式的转换:补缺性社会工作与发展性社会工作

从实践取向来看,社会工作分补缺性和发展性2种范式[21].补缺性社会工作着重回应困境人群的需求并解决相应问题,如认为贫困地区的农村社区问题非常严重时,社会工作应充分发挥“社会治疗”功能,对当地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等弱势群体进行个案工作辅导和小组行为矫正;发展性社会工作则强调依托农村社区自身优势来促进社区居民的经济、文化、社会参与,如认为过度依赖外部资源的输入解决不了贫困地区的乡村发展问题时,社会工作须积极发掘该区域优势资源,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这2种范式相对应2种视角,一种是缺乏视角,另一种是优势视角.在补缺性社会工作的缺乏视角下,更多留意到的是农村社区发展面临的困境;在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下,更多发掘到的是乡村社会的特殊价值,具“变废为宝”的重生之感[22].因此一些社会学者认为,优势视角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是当下社会工作范式的转向.

在上述列举的3个实践样本中,均从优势视角采取开发当地生态农业、发掘传统文化等措施,并通过对村民开展多种方式的增能和“赋权”,来增强其发展的主体意识,提升其有效的组织能力,协助村民整合在地性的资源,齐心合力振兴乡村.湖南武陵山片区经济条件落后,但自然生态条件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独特,因此要重视发掘该区域的优势资源,彰显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中的独特价值,如传统生态农业和原生态民族文化等.

3.3 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专业方法与本土经验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大量借鉴了西方社会学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注重个案、小组和社区等工作方法的分类,另一方面在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强调对服务对象的接纳、尊重与包容.我国社会工作在走向专业化的同时也越来越趋向本土化发展,其参与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进程也是一个互动与调适的本土化过程.

湖南武陵山片区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山区村民,其背景是相对落后的农村社区环境.服务于该区域的社会工作者,既不要抱有过于悲观的态度去看低村民的发展能力,也不能按照过于理想的思路构想村民在其所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限于多种原因,村民对自身主体作用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直接照搬专业性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来开展实践工作并不妥当,而是要采取将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与本土社会服务经验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要善于结合当地实际,整合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等工作方法,并在为服务对象链接资源和服务农村社区的过程中灵活使用,以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难,从而促进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例如,要激发村民参与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就要帮助其掌握使用生态技术增强农田土壤肥力的方法,种植出生态好、效益高的农产品.此外,社会工作者要与当地的社会组织力量进行建设性合作,借助其优势资源合力推动乡村发展,积极寻找可供借鉴的本土化路径,并不断探索在武陵山片区发展社会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武陵山社工片区
青春社工
诗二首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